中国家庭式“激将法”,会吃人

文 | 剑圣喵大师

来源 | 剑圣喵大师( ID:swordpain )


01

前几日,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位孩子,居然在我面前企图用餐刀扎进自己的肚子里。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聚会,殷妈妈不过是我朋友的朋友。

但在聚会上,殷妈妈对孩子的沟通方式,让我很难受。

小殷说,自己写的作文获奖了,老师上课还表扬了他。

妈妈说:“作文获奖算个什么,你要像对面的周老师一样,写书卖了几十万册,那才叫厉害!”

我不需要这种恭维,连忙打断这位妈妈。

“殷妈妈,小殷很厉害的,我上初中时都没写作文获过奖,他只要保持这个劲头,将来一定比我厉害。”

殷妈妈不以为然,摆摆手说道。

“周老师,您是搞教育的您明白,我这是激将法,这孩子平时太懒了,不刺激下他,他根本不会动。”

我好奇地询问了下这种方法哪学来的?

殷妈告诉我,一本谈虎妈教育的畅销书上学来的,别的方法没记住,就记住了这个。

接下来的话题,殷妈大谈自己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亲戚孩子,是如何的优秀!

有的在读名校,有的身价上亿,他们如何的努力和成功!

相反,小殷就很糟糕了,她恨铁不成钢啊!

小殷反驳道,他也很努力啊,也学习到一点啊,凭什么说他不努力?

殷妈不屑一顾地说。

  • “你有几个晚上学习到一点?”
  • “你那叫努力吗?人家XX每次出来吃饭都会把作业做好,你呢?”
  • “你一点都不虚心,看见周老师,你为什么不第一时间请教成功经验?”

我数次想打算殷妈的夺命连忙激将法,可惜她滔滔不绝,我根本没有插嘴的空间。

这时,小殷气得把头扭了过去,拒绝和妈妈说话,动作大了点,把很多餐具碰掉在地上。

当孩子已经被逼的没招的时候。

妈妈使出了杀手锏。

  • “吃个饭,连筷子都拿不好,你说我养你有什么用?”
  • 小殷愤怒地说:“你再说,我就死给你看!”
  • 妈妈丝毫不介意,说:“把东西捡起来,谅你也不敢!”

突然,小殷把餐刀捡了起来,立即就要用餐刀扎自己。

所幸地是,西餐刀都是很钝的,旁边的人赶忙抢过刀具,安抚一直在哭的小殷。

聚会不欢而散,殷妈还不停地跟我们道歉:“孩子不懂事,大家请原谅!”

我诚恳地告诉这位妈妈。

孩子懂事的前提,那必须我们给与他足够的自尊。

小殷是可以超过我,甚至可以超过您口中那些极度成功的亲戚孩子。

但他需要的不是这种扭曲的“激将法”所带来的决心和动力。

他需要的是实现目标的方案、方法、资源,这才是家长需要给与他的东西。

中国式家庭式“激将法”从来都不是一种激发,而是一种侮辱。


02

家长们需要明白,最伤人的东西,永远都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有种你就别活了!"

父亲才说完这句话,孩子就真的自杀了!

事情发生在泰国一家超市,儿子沉迷于电脑游戏,终日消沉。

父亲看着儿子日渐消沉,有一天怒不可遏,对着儿子说:“有种你就别活了!”,随后把枪上膛要转身离开,儿子拿起枪就自杀了。

父亲听见枪声后一回头看见儿子躺在柜台上,他没想到儿子会开枪,以为儿子装的,上去对着脑袋又是一巴掌。

这下儿子的尸体被拍倒在地上,母亲扑倒在地上,双手砸地,父亲看到儿子死了,脑子一空,直接摔倒在地上。

这时候母亲,反应过来,越过倒在地上的丈夫,捡起了枪,怕丈夫也会自杀,赶紧把枪拿开了。

“激将法”很多时候,被家长用成了“辱将法”。

中国家庭式“激将法”,会吃人

而一个孩子被羞辱得多了,最终就被逼上了绝路。

奇怪地一点就是,“激将法”其实从来都不包含侮辱的,我真的不明白,当代家长为什么要把“否定”和“侮辱”加进去。

诸葛亮在出使东吴时,看到孙权就断定,这个人不可以说服,只可以激将。

因为他明白,孙权有着无比强大的自尊心。

奇怪的是,当代孩子并没有那么强的自尊心,在这个充满语言暴力的社会里,他们的尊严多半是受伤的,为什么要使用“激将法”?

其次,诸葛亮的“激将法”包含两个东西:

1. 曹操非常的强大2. 而刘备哪怕是战死也不会降的,因为他有坚定的品格

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否定和侮辱孙权啊,并且他说出了孙权的心声:“英雄不能寄人篱下!”

而中国家长的“激将法”只包含两个东西:

1. “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而且这种优秀还不是很真实,2. 我养了你简直是一种耻辱

对比下来,我经常觉得“激将法”只是一个幌子,家长只是单纯为了否定而否定罢了。

为得是维护自己本身已经荡然无存的存在感。

这个世上,有太多人是靠否定别人,来彰显自己的独特和博学。然而,这种很糟糕的批评,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脆弱。

云南镇雄男孩小龙,15 岁,因“父亲句句逼人”,在 2017 年 1 月 27 日,即大年三十,服农药自杀。

遗书里,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弥漫着小龙对父亲的恨意,和对世界的失望。

中国家庭式“激将法”,会吃人

遗书里,小龙自称自己“啥子事都干不了的一个儿子”,说明在他的生活里,充满了否定和打击。

青岛女孩小雯,13 岁,亦因父母辱骂而跳楼身亡。

中国家庭式“激将法”,会吃人

在遗书开头,她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用‘亲爱的’与你们的称呼所搭配,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错误。”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也就是说,哪怕你真的是在“激将”,在孩子看来,你也纯粹是在羞辱。

羞辱多了,孩子失去了生而为人的价值,他自然选择死亡。

北师大学教授石中英说,“不管引发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也不管自杀者属于哪种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

家长总觉得,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首先否定他,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

如果孩子成功了,那是他们的“激将法”奏效了。

如果孩子失败了,那是他们具有前瞻性。因为他们永远是对的,所以在孩子的心中。

他们就是个废物,没有活着的必要。

没有尊严的教育,造就了多少缺乏自信的孩子。

当原生家庭的自卑占据了孩子的内心,谁敢在未来的生活中,对未知发出挑战。


03

为此,我要教天下父母一个“反向激将法”

你与其侮辱孩子,希望他能挽回尊严而行动。

不如夸奖孩子,夸奖他具备某种优秀的特质,让他为了维护这种特质而行动。

比如,我有个学生,他交上来的作业都是抄的,还是抄我的。

我对他说:

如果我仅仅是你的偶像,你转载了我的回答,我很满意。但你更是我的学生,所以我对你要求要更严。你不仅仅要崇拜我,你还要成为比我更优秀的人。所以我必须给你不及格,虽然你按时完成了作业,但一个只能抄袭师父招式的徒弟,放到江湖上,师父是不会放心的。

在这里,我给这个同学戴了个高帽,即“一个能超越师父的徒弟”,从而怂恿他为了维护这个形象而努力。

尝试为孩子塑造一个有足够尊重的成长环境。

家长可以尝试把“你不够好”改为“你可以更好”!把“你怎么这么没用”改为“你不要浪费自己的潜能”!


罗杰斯认为,“只要有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所有人固有的优异潜都能自动得以实现。”

“为你好”永远都不是侮辱的挡箭牌。真正的为你好,是每天都能让你更自信一点,更接纳自己一点。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