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才是水做的,成功男人掐一下渾身是水!《孫子兵法》記載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中國人善於變通的智慧,估計來源於此。

大家好,今天繼續講《虛實》篇。

在這篇最後部分,兵聖對“虛實”做了總結性闡述,提出“避實擊虛”與“因敵制勝”的重要軍事思想。這兩句軍事名言,保質期無限長,只要人類還存在,它就不會過期。

我們來欣賞原汁原味原生態的文言文吧!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男人才是水做的,成功男人掐一下渾身是水!《孫子兵法》記載了

作戰方式有點像水,水運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奔流;作戰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的地方,而攻擊敵人的弱點。水因地形而制約它的流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法。所以說,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依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稱得上用兵如神。

兵聖拿水來打比方,把這個抽象軍事道理說得非常形象生動,很有畫面感,大家很容易領悟其中的玄奧。這裡面,我個人認為有兩層意思:一是戰爭是複雜曲折的,和河流走向一樣,一波三折很正常;二是戰場指戰員要有水的個性,善於見縫插針、善於相機行事、善於臨機應變,能做到因敵制勝。

男人才是水做的,成功男人掐一下渾身是水!《孫子兵法》記載了

第一層意思:

水,大家都見過,在大自然界,河流基本都是九曲十八彎,很少有直來直去的,這都是因為水喜歡往地處流。戰爭也一樣,大部分都很曲折,基本都是攻守戰、拉鋸戰、對峙戰、持久戰,打一次就搞定屬於小戰役、小概率,屬於理想狀態,現實戰爭中很難做到。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戰爭,整整打了10年;楚漢相爭,劉邦和項羽也打了5年;唐朝從李淵開國,到初步統一全國,前後也花了7年時間;北宋開國,從趙匡胤黃袍加身,到南唐滅亡,初步統一全國,花了9年時間;大明建國,從朱元璋在南京稱王(1356年)開始算起,到大明建國(1368年),整整花了12年時間。

男人才是水做的,成功男人掐一下渾身是水!《孫子兵法》記載了

第二層意思:

水,很柔軟,很靈活,適應能力非常強。把水倒在圓形杯裡,水就成了圓形;把水倒在方形的杯裡,水就成了方形。水,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可方可圓,可長可短,可深可淺,關鍵看所在環境。善於帶兵打仗的統帥也是這樣,排兵佈陣沒有固定的套路,看什麼人說什麼話,遇什麼敵人做什麼部署。看菜吃飯,見機行事,因敵制勝,靈活運用兵法,才是最懂兵法的人。

關於因敵制勝,南宋中興第一名將、抗金民族英雄、著名軍事家岳飛對此做過精闢闡述。老將宗澤,很欣賞青年小將岳飛,認為他是可造之材,有意栽培。在宗老將軍看來,岳飛打仗更多的是野路子,似乎缺少“章法”。於是把自己收藏的陣戰圖拿出來,準備送給岳飛,讓他提高提高理論水平。

男人才是水做的,成功男人掐一下渾身是水!《孫子兵法》記載了

按正常人,老領導把壓箱的兵書送給你,應該是一副愛不釋手、受寵若驚、感激不盡的樣子。沒有想到“缺心眼”的岳飛,看到陣戰圖之後,慢悠悠地說出一句著名的軍事名言: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飛認為,擺好陣勢再開戰,只是一般通常的用兵之法;如果要運用得巧妙得當,關鍵在於潛心思考,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就像水一樣,沒有固定的形式,根據地形來確定流向,打仗根據敵情來制定相應的策略。打仗生搬硬套兵法,肯定要吃大虧,就是第二個趙括,被人包了餃子,全軍覆沒。

因地制流,因敵制勝。

男人才是水做的,成功男人掐一下渾身是水!《孫子兵法》記載了

這句話,對我們普通人又什麼啟示?這個才是重點。

變通,中國人善於變通的智慧,估計就是來源於此。

在我們身邊,各行各業,都會遇到所謂的老江湖、老油條、老司機,這些人說話做事往往善於變通,像水一樣潤滑,去哪裡都混得很開。這種變通的智慧,如果用在正道,確實能取得意想不到效果,能辦成大事。譬如,江蘇崑山寶馬紋身男砍人事件,法院判決“兇手”無罪,就體現了中國式的變通智慧。把公道還給百姓,把正義還給社會。

如果變通智慧用歪了,破壞力也是很強大。譬如很多人拿著直銷牌照,做的全是傳銷的勾當,這個就是典型的把經念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