猖獗的塑料垃圾|“白色污染”进攻海洋,塑料微粒进入食物链

无所不在的塑料制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由此产生的塑料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少污染。以塑料袋为首的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散落在街头的塑料垃圾会堵塞下水道,污染水体和土壤,甚至被动物吃掉,进入人们的食物链。白色污染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泰国环境质量促进部门的数据显示,曼谷每人每天平均使用8.7个塑料袋,每一个塑料袋需要耗费大约450年才能彻底降解。

在印度,塑料污染也困扰着当地民众,海量的塑料垃圾堆积在新德里泰米尔·纳格尔贫民窟附近;塑料瓶、包装袋、食品包装纸和其他碎屑在排水沟中流动,淤积在发臭的下水道里;儿童在垃圾堆上跑来跑去,以塑料水瓶等为玩具;垃圾山上,常会发现啃食塑料瓶的奶牛。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生产出83亿吨塑料制品,其中超过63亿吨的塑料制品最后成为塑料垃圾。这些垃圾只有9% 被回收,12% 被焚烧,另外的79% 被掩埋或是散落到自然环境中。联合国报告显示,所有塑料制品中只有不到1/10会被循环利用,“塑料灾难已经伸延到地球每个角落”。按目前的塑料生产和垃圾处理速度来计算,到2050年将会累计产生120亿吨的塑料垃圾。

白色污染还进一步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猖獗的塑料垃圾|“白色污染”进攻海洋,塑料微粒进入食物链

塑料垃圾成山

近年来,塑料垃圾导致鲸鱼、海龟死亡的事件在泰国并不鲜见。今年6月初,泰国海洋资源保护部门在宋卡府海域救起一头奄奄一息的鲸鱼。上岸后不久,这头鲸鱼连续吐出5个塑料袋,随后便彻底失去生命体征。医生进行尸检后发现,这头鲸鱼的胃里竟然有80多个塑料袋,重达8公斤。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海洋污染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爱尔兰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截至7月15日发现,大西洋300-600米深处的深海鱼体内存在塑料微粒。这些鱼生活在与陆地相距遥远的深海海域。塑料微粒的检出率超过整体的70%,在调查的全部7种鱼体内均有发现。

猖獗的塑料垃圾|“白色污染”进攻海洋,塑料微粒进入食物链

鱼类误食海洋垃圾

研究团队警告称,“塑料微粒上吸附有多氯联苯(PCB)等污染物质,容易积累较高浓度。有可能对深海的生态系统和吃鱼的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太古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Christelle Not,及其研究助理苏颕筠、陈嘉怡的一项研究发现,超六成香港海水样本含有塑料微粒,含量最高的样本,每平方公里海域可找到高达38万粒微粒。

近年来,世界各国也陆续出台了“限塑令”,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在2007年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拉丁美洲“禁塑”领头羊之一:智利,在2014年出台“限塑令”;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也陆续开始实行该政策。在今年6月的七国集团峰会(G7)上,欧盟和加拿大也通过了写明减少海洋塑料垃圾数值目标的文件,

但日本和美国拒绝签字。

最后:

从环保角度讲,“塑料”在自然环境中自我降解是非常困难的,也开发研制了可降解塑料,但究其根本,是人民群众要有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识,尽量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同时也要妥善处理,不要随手乱扔。

7月7日“无塑海滩”大型公益环保活动在大连金石滩正式开幕。“塑料不酷·无塑黄金海岸”旨在呼吁人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共同维护沙滩环保。

据“无塑海滩”的发起人沃特介绍,之所以发起这个活动,是因为塑料袋、塑料饭盒、塑料吸管这些白色垃圾仅仅通过回收是不够的,即使回收也会带来二次污染,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自己的行为,一同去倡导无塑的行为。沃特表示,他希望无塑海滩这个项环保活动能持续下去,让更多的城市能加入到这个环保行列当中,将这种环保潮流引领世界。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世界第一个无塑海滩发起组织----英国无塑海滩发起组织的支持,并录制了一段环保实拍短片在现场进行播放。据了解,英国无塑海滩环保组织、国际环保机构在金石滩举行了“无塑海滩”环保高峰论坛,分享环保理念和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