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農村題材劇漸漸陷入了販賣“搞笑”和“苦情”的怪圈中,曾經此類型電視劇作品特有的反映時代的寫實感和農民群體的質樸情懷也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直到近來,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一部《黃土高天》,以單純又寫實的視角,緊貼歷史與年代實景,並著重反映和刻畫中國農村在大時代進步中的劇變,以及箇中頗具特色的西北普通農民們在時代大潮中的成長和變化。可謂視角真切,讓人看過感受良多!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這部劇一播出,就被許多觀眾評為“三農曆史教科書”:農業科技進步史、農村改革變遷史、農民奮鬥史。很多網友不禁感嘆“這部劇要是早點播出,我對農村政策的理解就能加深幾分了!”、“以前對農村不瞭解”、“關於種地,秦家三代可以說是玩兒出到了極致!”

今天我就帶大家簡單梳理一下《黃土高天》中秦家三代關於種地的那些事兒,回到那個年代感受一下歷史教科書上的故事。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秦家第一代秦有糧,農業學大寨背景下,分地意識已然覺醒,只不過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當時,他們更多使用的還是傳統耕作方法,畜力牽引和人工操作,勤勞善良視土地為生命的他們,拼命想實現溫飽,在土地裡刨食吃。農民生活的困苦與艱難,也正預示著農村改革的勢在必行。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從安徽回來的秦學安,學著小崗村的經驗給二小隊的鄉親們偷偷分地,開始憧憬著脫貧致富的日子,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課本里學的“安徽鳳陽小崗村”、“血手印”、“家庭聯廠承包責任制”有了形象的解釋?是不是能夠充分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勇氣與熱血?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乘著“大包乾”試驗的“春風”,土地交到了秦學安手上,他已經不單單滿足於種糧食了,藥材種植、果園基地、蔬菜大棚搞得有聲有色,從中不難看出國家農業政策的不斷完善,科技興農的效果已十分顯著。“科技育種”、“育苗大棚”等技術也開始被農民所廣泛接受,高標準藥材種植、高標準農田也開始出現,生態農業的意識開始顯現出來,教科書上的“科學發展觀”有了對應。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時光荏苒,到了秦奮、秦田這一代,秦奮海外留學歸來被求才若渴的方書記打動留下來建設家鄉,秦田大學畢業後到革命老區支教了解人們的實際情況,回到家鄉做起了“村官”開始了扶貧工作。豐源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困境,水泥廠汙染嚴重,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留守村子的老人們成了問題……水泥廠的關停讓人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直觀的感受,對農村的一系列探索也驗證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必要與正確。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一群年輕人探索著這方土地的未來,豐源也再不是以前的落後模樣。農業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光電農業”開始登上舞臺,國際視野和互聯網大數據為農業發展添磚加瓦。智慧農場、光電農場、光電菜櫃、植物工廠技術、農業專用無人機也開始應用,這群年輕人在土地裡創造著自己的夢想,也讓觀眾更加期待“現代農業”、“科技未來”、“職業農民”的美好未來。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黃土高天》中秦學安一家,同堂三代人,從持重克己的秦有糧,到善良執著的秦學安,再到睿智勇為的秦奮、秦田,這四十年間關於種地的理念和方式變化,充分驗證了三農政策完善和科技進步給農村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與成就。讓人不禁感嘆老一代農民的艱辛和苦澀,更感動於新一代農業政策扶持與高科技武裝下新農民的威武。

《黃土高天》不僅具時代感,還是生動的“三農曆史教科書”!

從前“只靠黃土問天氣”的原始農業生產,如今已經被一水兒的高科技農業手段所取代,科學選種育種、科技種田,甚至連做夢都想象不到的農業無人機,都已經在黃土高天上遨遊。“一家、三代、四十年”,秦家的故事也正是無數中國農村的縮影,反映的也正是我國農村改革四十年間的光景,這部劇在描寫時代,教我們三農曆史知識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中國農村四十年巨大變遷中,從“黃土”到“高天”的寫照與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