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38億,這家國產車企12億轉讓股權“賣身”自保

現如今,國產品牌商品的質量逐漸提高,國貨不僅在出口上數量增加,也在國內的消費市場,佔據越來越多的比重。

負債38億,這家國產車企12億轉讓股權“賣身”自保

汽車成為剛需品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後,汽車成為了很多家庭的剛需品,五花八門的汽車市場中,國產的一些車企也是紛紛上市,1997年創立的奇瑞汽車,因為質量有保證,價格也不昂貴,綜合來說性價也比較高,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

但是即使奇瑞汽車在開售以來以超高的性價比和三大技術的支撐,成為了不少家庭的購車首選,但是在此之後奇瑞汽車也曾因為汽車外形設計和車內裝飾,一意孤行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致使營業額一度下滑,為了拯救自己,奇瑞被迫賣出了200億元股份。

負債38億,這家國產車企12億轉讓股權“賣身”自保

如果說奇瑞汽車的被迫出賣股份,在汽車行業來說算是莫名其妙的吃了啞巴虧,那麼還有另一個國產汽車品牌相比奇瑞汽車的情況更是“啞巴吃黃連”。這家汽車製造廠商早期製造出來的汽車不僅沒有質量上的問題,甚至比奇瑞的汽車質量更好,性價比更高。

川汽也要賣股權?

然而最近有消息爆出稱,國產汽車品牌川汽野馬以12億的身價出賣股權。還有消息稱川汽野馬共負債38億元,所以只能靠賣出自己的股權以此來拯救自己。

川汽野馬的全稱是四川野馬汽車,當年與福特因為商標權的問題鬧上了法庭,大眾為了將其和福特野馬汽車區分開,所以就稱四川野馬汽車為川汽野馬。除了打官司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之外,川汽野馬似乎再也沒有什麼能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了。

負債38億,這家國產車企12億轉讓股權“賣身”自保

雖然這家企業的知名度或許沒有福特汽車那麼高,但是卻有著非常強硬的“血統”。川汽原本也是屬於國有資產,是北京軍工修理廠的一部分。後得益於“大三線”建設,在實現了公司化改革之後,民營企業富臨集團變成了真正的大股東。

那麼原本只是汽車修理廠的川汽是如何走上造車這條路上的呢?川汽野馬在最開始的技術基礎,是全部引進英國羅孚汽車,包括模具和工裝在內的全套生產線,在這些程式化的細節學習完成後,這才擁有了造車的硬性條件。在四川省內,川汽也確實牛氣過一段時間。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後,川汽野馬汽車公司總部,迅速籌集了首批捐贈物資在第一時間送去了救援現場,其中包括了20臺捐贈車與200箱礦泉水,用來全力支援雅安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自此以後,很多四川省內的單位,在用車方面都會優先選擇川汽野馬,有的甚至會直接來到川汽的門口排隊買車,不過這段幸福的光陰卻也似乎非常短暫。

負債38億,這家國產車企12億轉讓股權“賣身”自保

對於川汽野馬最終走上“賣身自保”之路的這一行為,其實不僅是因為它的車標或是後來外觀的設計上的原因,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汽車產品營銷上,在川汽創立以來,即使是在它最輝煌的時候,品牌的影響力也非常有限,甚至於出了四川省之後,就幾乎無法擁有更大的認可度。

更致命的是,川汽為了擴大影響力,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在一段時期與很多國產車品牌一樣,開始走上了借鑑抄襲的野路子,這樣靠著山寨來完善起來的產品結構,無異於飲鴆止渴。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看見效益,但是長遠來看,整個企業在汽車市場完全失去了最開始的磅礴氣勢,在市場中也被極度的邊緣化,最終這一行為使川汽自己受到了反噬,導致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負債38億,這家國產車企12億轉讓股權“賣身”自保

從此以後,川汽幾乎一蹶不振,在硬件實力是上也開始有所欠缺,發動機需要依賴豐田提供的核心技術支持,自動擋變速箱方面,也更多的使用CVT,可以說是完全按照日系車的模式在生產,但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卻沒能達到日系汽車的質量標準。

最後回想一下以前那些國產汽車品牌,其中力帆汽車以6.5億元,出售了自己的股權,眾泰汽車被116億所收購,現在又出現了川汽野馬以12億賣身自保。在這個過程之中,不斷有老車企倒下,也不斷有新興的車企出現。

這個過程大概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吧。在這場換新的大潮中,我們看到一個接著一個的國產汽車品牌接連的倒了下去,雖然有唏噓,有遺憾。但是按照市場進化規律來看,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想要發展就必然要接受這樣的陣痛。對於川汽這次的“賣身”你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