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凌遲太平天國幼天王是替身,真的遠走高飛,可惜後來沒掀起浪

根據李圭《金陵兵事匯略》中記載,幼天王洪天貴福,從南京市逃跑出來之後,到達湖州,這人時候,他覺得已經是兇相畢露,因此,便開始與大部隊分開,進行隱藏,當時幹王洪仁為了迷惑追擊的清軍,便紛紛派人到駐紮在各地的太平軍,以天國幼天王的名義下達旨意,以鼓舞鬥志。實際上,從這個時間,洪天貴福的確切下落,沒有人知道。

而且此前,洪天貴福替身很多,那次從天京突圍出來後,當天的傍晚時分抵達江蘇句容南鄉的郭莊廟,村裡人親眼看出,幼天王年約十五、六歲,極瘦弱,有與其年齡相同者凡十一人環坐飲食,悍賊數人持刀緊跟,不離寸步。

從村裡人口述中得知,幼天王身邊有貌似形似十多人,而且語言都講的“天話”(粵音),這些真身和替身,可謂是魚龍混雜,令人眼花繚亂,要這麼多年輕相仿的孩子在一起,其目的很明確,就是預防隨時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所以,即使是全部抓住了,對付一個本來有組織的團體培訓出來的真身和替身,也是要頗費功夫的。

然而,在清朝的正史裡面,只有一小段記載幼天王洪天貴福抓捕的事情,那就是時任江西巡撫沈葆禎對慈禧太后的奏摺裡面所說的:臣察看該逆頂發剪斷,僅留數寸,目望觀,口操粵音,於偽宮中瑣屑謬妄之狀,言之甚悉,其為偽孽無疑!

作為一方大員的沈葆禎,他當然自己認為是抓捕了一個真的幼天王,這樣,就可以升官發財了。因此,他利用當時的清朝政府,迫切需要宣傳中興,粉飾太平的虛榮心理,而太平天國是當年最大的心頭大患,特別是他害怕太平天國的殘餘賊寇偽挾其名,而後患永無已時,因此,幼天王沒有死,粵事不能稱為結束,他必須冒這險來作假。

不信你看沈葆禎的詳細所奏,簡直是漏洞百出,特別是他偽造了一些所謂幼天王供詞,支離掩抑,欲蓋彌彰。什麼十餘人皆縛而一人獨免,飢餓四日而不死,託之於白衣人之授餅而不見,可謂渺茫,且幹王洪仁死後於幼主五日,欲辨真偽,自可聚之同堂,而秘密鉤稽,則實狀自見,把神仙都弄上去了。

沈葆禎為了搪塞和冒功,他在俘獲幼天王左右近侍後,雖然是通檢所俘獲十餘歲孩童所供狀貌均不相款,但去清楚地得悉幼天王或死於亂軍或稱自經山僻,無論如何是再不能出現了,就隨便找了個年齡特徵相仿的孩子冒稱幼天王,同時,還把年僅四歲的李秀成的幼子李其祥弄一起,作為印證,以證實確鑿。

結果,這個無辜“幼天王”被迅速凌遲,他死後,太平天囯很快完結,疲憊於戰事的清軍史料顯示,洪仁是在洪天貴福死後5天才行刑的,到底清軍逮的洪天貴福是不是真的,只要讓其同居一室,就能辨明,而分開關押,的確在後人看來,是個很大的問題。將領們也可以徹底休息並升官發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