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从熊孩子到罪犯,中间只隔了一句:没关系,你还是个孩子。

最近有一则新闻,让妈队震惊了......

美国一名10岁女孩涉嫌踩死6个月大的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女孩说,自己将婴儿摔到地上,为了阻止婴儿大哭,惊慌失措的她,不停地用脚踩宝宝的头。

最终这名男婴因为伤势过重,在医院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对此,有网友留言说:“孩子才10岁,她懂什么啊,一级谋杀罪?不至于吧...”

是啊,她才10岁,就亲手杀死了一个比自己还要小的孩子,这样也能被原谅?

只因为她小吗?不!

任何人做错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孩子也不例外。

未成年不是孩子的免死金牌

这绝不是个例,根据《中国教育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犯罪趋势呈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屡见不鲜,例如:

● 2012年,广西13岁女孩,因嫉妒同学比自己漂亮,把同学约到家里,残忍杀害并肢解尸体。●2015年,湖南3名学生在当地小学宿舍实施抢劫,用木棍殴打女教师,并将她用毛巾活活闷死。●2016年,承德县16岁少年,在超市买东西与店主发生争执,一怒之下杀了店主一家三口。● 今年6月,湖北13岁少年尾随女同学进入电梯,挟持她到一个空房间,强奸并划伤她的身体。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为什么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能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呢?

有人说,这正是因为他们每次犯错,都有家长的“包庇”,所以他们就认定,即使自己做出任何荒唐事也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难道孩子犯罪真的不用负责吗?当然不是!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记得曾在2013年12月,一个未成年人变“杀人魔头”的新闻,震惊社会。

就读于山东省一所警察学院的14岁学生扈强,2013年7月,持刀将同学捅成重伤,在案子鉴定期间,他再次持刀将另一名同学捅死。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本来,扈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但在死者亲属强烈要求对其从重处罚,法院决定改判扈强无期徒刑。

所以,孩子犯罪并非全部从轻处罚,有些错,不值得被轻易原谅,同样会被法律严厉制裁。

未成年不该成为孩子罪犯的“免死金牌”。不袒护孩子的恶,也不纵容孩子的坏。

纪录片《镜子》中如是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一个家庭的教育模式。

每一个“熊孩子”身后往往都站着一个“熊家长”。

片子中,14岁的男孩泽清,刚读初二,就辍学了。

泽清沉迷于网络,有暴力倾向。

他的妈妈说,儿子骂她贱,甚至动手,拽头发,用指甲挠,还动刀子。

是什么原因,让泽清变得如此狠心,竟然对亲生母亲拳打脚踢?

面对镜头,泽清说,我妈脾气暴躁,讲到最后,都是她对,我爸跟她解决不了的时候,一般就会用暴力。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曾经,泽清认为自己是个有使命感的孩子,他打算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父母。

只是,当他的拳头落在母亲身上,把母亲逼到墙角殴打的那一刻,他已经变成了自己父亲的样子。

就像片子里的旁白说的那样: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诚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问题家庭。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家庭的问题。

看过这样一则暖心的新闻:

11月4日,山东淄博的车主李先生,发现爱车被刮蹭后,本来挺生气的,但当他看见车上贴的字条后,立马就释怀了。


10岁女童“惊慌失措”踩死6个月大男婴,被控一级谋杀


原来,孩子的妈妈手写了一封道歉信说,

「非常抱歉,孩子骑车时,碰到了您的车……请您拨打电话……,到时给您协商解决。」

落款是调皮孩子的妈。

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太赞了。

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