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每天健康新鮮事

10萬東莞人群都在關注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桂圓是一種家喻戶曉、歷史悠久的藥食兩用品。對人體具有良好的補益、調節作用,是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常用品。

桂圓又稱龍眼肉、圓眼肉等,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是我國有名的傳統水果,防病治病之佳品。主要產於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及四川等地,一般在7~10月果實成熟時採摘。桂圓因其種圓黑光澤,種臍突起呈白色,看似傳說中“龍”的眼睛,所以得名。新鮮的龍眼肉質極嫩,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實為其他果品所不及。鮮龍眼烘成乾果後即成為中藥裡的桂圓。

桂圓含有葡萄糖、蔗糖、維生素A、維生素B及少量脂肪、腺嘌呤、膽鹼、酸類等,還含有多種氨基酸,能夠營養全身,特別對腦細胞有一定的補養作用。根據美國一研究結果顯示,桂圓肉對增強記憶和消除疲勞有顯著效果。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桂圓自古便是滋補佳品,桂圓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桂圓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作用,入心、脾經,用於久病體虛、年老及產後虛弱、心悸、健忘、失眠等;其生津滋潤五臟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陰虛津傷之證,而且對大腦皮質有鎮靜作用,對癬菌有抑制作用。不但如此,桂圓葉也適用於外傷,有止血、消炎作用,可開胃益脾、補心長智。果核為收斂止血藥。但因為桂圓性偏溫且滋膩,所以體內有痰火、溼滯、停飲者,不宜食用。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桂圓既是藥物也是果品,因此在服用方法的選擇上必須考慮到藥物還是果品。一般而言,桂圓的服用有以下幾種方法:

1、生食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多以食用新鮮的桂圓肉為主,味道甜美多汁,性也較平和,性偏溫,果實多成熟於初秋時節。須指出的是食用新鮮桂圓,一次不能食用過多,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15個,每日不宜超過50個,因為桂圓偏於溫性,多食容易生火助熱。除了生食桂圓外,也可生食桂圓乾。相對新鮮桂圓,桂圓乾的水分明顯減少,溼熱也較明顯,因此每次食用量宜控制在6~10個,每日不宜超過30個。

2、煮湯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這是桂圓最為常用的服用方法。既可單獨煮湯服用,也可根據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加用一些其他具有藥用、保健作用的物品,共同煮湯服用。一般煎湯服用時,桂圓乾的劑量在10~15g,多則30~60g,桂圓也可用其他食物一起煮湯食用,但必須依據個人體質而定。

3、臨床運用經驗介紹

(1)治療氣血虧虛、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心煩、氣短乏力。常用桂圓肉、黨參各15g,當歸、炙甘草各10 g,五味子18g,麥冬9g,水煎服,每日一劑。效果顯著。

(2)治療肺氣不足引起的咯血、咳嗽、咽痛等症,常用桂圓肉、阿膠各12g,麥冬9g,沙參、地黃各15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一劑,可起收斂止血、消炎作用。

4、食用製劑

在許多情況下,尤其是根據疾病治療和養生保健的不同需要,用桂圓配伍其他藥物和輔料製作成不同的劑型,以便長時期食用。常用的劑型有浸膏、浸酒或入丸、散劑等。要說明的是這種加工方法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或由專人進行加工。

食用注意事項

1)桂圓偏溫,不能大劑量長期服用,以免耗損身體內的陰液,造成體內的陰陽平衡紊亂。

(2)陰虛火旺,內熱重者應慎用、少用或不用。因桂圓性味偏於溫性,易傷陰助火生火,而使體內陰更虧火更旺。

(3)痰溼重,腹脹滿者應慎用、少用。桂圓雖能健脾胃,但其補益之性甚大,味甜汁濃,易助溼生痰。因此對於痰溼重之人,服用桂圓反而會加重痰溼的滋生。


中醫|養心安神——桂圓

本公眾號育兒、孕媽、耳鼻喉、皮膚、眼科、中醫交流群都成立了,內有醫生免費諮詢,如加入,請加小編微信:DGRBjkxgj,拉你入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