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急診科醫生下夜班路上腦出血,生命垂危!


突發!急診科醫生下夜班路上腦出血,生命垂危!


截圖來自頭條@亮哥話健康

近日,據網友爆料:11月4日上午,秦皇島市第一醫院急診科鄭大夫在下夜班的路上突發腦出血,以無名氏身份送至該院急診科,急診科大夫一看原來是救人無數的本院大夫,經查確診為右側小腦後下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導致腦出血


突發!急診科醫生下夜班路上腦出血,生命垂危!


該院院長指示:舉全院之力,積極救治,認真制定治療方案,並要求每天有一名副院長專職負責協調診治工作。5日晚8點,該院還邀請了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專家專程來院為其會診。目前,鄭大夫仍沒有脫離危險。

作為兄弟醫院的同行,網友@亮哥話健康 寫了一首詩:

曾經救人無數

如今卻找不到回家的路

曾經給人幫助

如今自己卻被急救送入

曾經是頂樑柱

如今卻讓家人傷心過度

眼前發生一幕

曾經電視裡發生過無數

如今現實殘酷

出現你我身邊無比恐怖……

讀起這首詩來,心中不免激起悲傷與無奈,一位救死扶傷的急診科醫生,在身強力壯的年齡被送進急診科,令人揪心。

今年2月6日公佈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中國全年總診療人次81億人次,出院人數2.4億人。如此多的診療量,壓在醫護人員其中的重量可想而知。高強度、高壓力、高負荷的工作節奏下,不少醫療同仁處於亞健康狀態。

據1月9日公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在自我身體狀況的認知上,僅19.2%的醫師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好,31.1%的醫師認為身體狀況對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的影響,被調查醫師中33.2%的醫師罹患一種疾病。整個群體處於這樣的健康狀況下,發生意外情況並不難理解。

在整個醫療行業內,急診科怕是醫院最繁忙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地方,更是傷醫事件最集中的地方。尤其在不少醫院,急診科由於工作量更大、待遇更差,招聘的醫護人員嚴重不足,加上培養週期長,輪班的頻度高,有時候一位醫生要連軸轉,出現“黑+白+黑”的值班制度,

這種連續的高強度工作,嚴重危害醫生群體的健康。因此鮮有醫生主動到急診科工作,但有醫院不惜大幅降低標準仍然招不到急診科醫生。工作量越來越大,急診科醫生越來越不足,造成了每個人所承受的負荷加大,健康風險也隨之加大。

對於醫護人員來說,不要總以為自己年輕,不要總以為自己懂醫,就認為“倒下”離自己很遠,因長久高強度工作造成的身體不適,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申請適度的休息,提出合理的人員輪換要求等,不能逞一時之能,而忽略身體所承受的極限。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要健康的活著,才能為醫療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醫院也許可以沒有你,患者也許可以找到另外的替代醫生,但對於家人來說你卻是頂樑柱,是親人們的唯一。醫生亦是普通人,也希望大家能更多地理解、關愛他們!

最後,祈禱鄭大夫能早日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