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急诊科医生下夜班路上脑出血,生命垂危!


突发!急诊科医生下夜班路上脑出血,生命垂危!


截图来自头条@亮哥话健康

近日,据网友爆料:11月4日上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郑大夫在下夜班的路上突发脑出血,以无名氏身份送至该院急诊科,急诊科大夫一看原来是救人无数的本院大夫,经查确诊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


突发!急诊科医生下夜班路上脑出血,生命垂危!


该院院长指示:举全院之力,积极救治,认真制定治疗方案,并要求每天有一名副院长专职负责协调诊治工作。5日晚8点,该院还邀请了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专程来院为其会诊。目前,郑大夫仍没有脱离危险。

作为兄弟医院的同行,网友@亮哥话健康 写了一首诗:

曾经救人无数

如今却找不到回家的路

曾经给人帮助

如今自己却被急救送入

曾经是顶梁柱

如今却让家人伤心过度

眼前发生一幕

曾经电视里发生过无数

如今现实残酷

出现你我身边无比恐怖……

读起这首诗来,心中不免激起悲伤与无奈,一位救死扶伤的急诊科医生,在身强力壮的年龄被送进急诊科,令人揪心。

今年2月6日公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中国全年总诊疗人次81亿人次,出院人数2.4亿人。如此多的诊疗量,压在医护人员其中的重量可想而知。高强度、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节奏下,不少医疗同仁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1月9日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自我身体状况的认知上,仅19.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31.1%的医师认为身体状况对工作造成了中度以上的影响,被调查医师中33.2%的医师罹患一种疾病。整个群体处于这样的健康状况下,发生意外情况并不难理解。

在整个医疗行业内,急诊科怕是医院最繁忙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地方,更是伤医事件最集中的地方。尤其在不少医院,急诊科由于工作量更大、待遇更差,招聘的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加上培养周期长,轮班的频度高,有时候一位医生要连轴转,出现“黑+白+黑”的值班制度,

这种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严重危害医生群体的健康。因此鲜有医生主动到急诊科工作,但有医院不惜大幅降低标准仍然招不到急诊科医生。工作量越来越大,急诊科医生越来越不足,造成了每个人所承受的负荷加大,健康风险也随之加大。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不要总以为自己年轻,不要总以为自己懂医,就认为“倒下”离自己很远,因长久高强度工作造成的身体不适,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申请适度的休息,提出合理的人员轮换要求等,不能逞一时之能,而忽略身体所承受的极限。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健康的活着,才能为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医院也许可以没有你,患者也许可以找到另外的替代医生,但对于家人来说你却是顶梁柱,是亲人们的唯一。医生亦是普通人,也希望大家能更多地理解、关爱他们!

最后,祈祷郑大夫能早日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