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補貼,新能源行業面臨洗牌,動力電池企業該如何破局?

新能源是我們發展的方向,綠色環保、無汙染,尤其是近幾年國內很多城市有霧霾,為了應對更好的空氣質量,重現藍天白雲,很多城市都出臺政策進行專項治理。深圳在2018年底完成了全部運營出租車輛的改造,升級為新能源比亞迪電動汽車,現在在深圳街頭已經看不到傳統的燃油汽車。那麼新能源目前的發展是否一片大好,欣欣向榮呢?在1月中旬亞洲電池金屬研討會上,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發表看法,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發展情況可能不太樂觀。中國的汽車行業正面臨著深度調整,傳統燃油動力汽車的產銷量在去年出現下滑,新能源汽車長期依靠補貼發展,如果補貼減少可能會波及到上游的動力電池企業。

減少補貼,新能源行業面臨洗牌,動力電池企業該如何破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在2018年中國汽車生產2781萬輛,銷售量為2808萬輛,相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了4.2%和2.8%。而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是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從數據可以看出,整體汽車產銷量回落,但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較大增幅。這種狀態持續下去的話,對中小型汽車企業衝擊非常大,將間接影響到關聯電池生產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很可能將從目前的150家銳減,到2020年,預計只有將近20家企業留存。

減少補貼,新能源行業面臨洗牌,動力電池企業該如何破局?

是什麼原因讓朝陽產業的新能源電池企業面臨如此大的危機呢?要知道當寧德時代在IPO閃亮登場時,整個動力電池行業都一片歡騰。但是,很快產能結構性過剩、現金流短缺的問題暴露出來,隨之而來的是,行業龍頭企業寧德時代上市後遭遇跌停,沃特瑪出現債務危機,比亞迪股價和業績雙降。靠著蹭新能源熱點,站在風口上的各家動力電池企業很多技術能力匱乏,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較低,生產加工的產量需求達不到預期要求,造成大量生產資產閒置。而且動力電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新能源汽車一直靠著政策性補貼方式,來與傳統汽車爭奪市場。全球各大動力電池廠商都在攻克降低電池成本的難題,根據測算,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總體價格在1.6元/Wh上下,參照國內的燃油汽車標準,必須把電池價格控制到1元/Wh左右,才能基本做到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價格持平。

減少補貼,新能源行業面臨洗牌,動力電池企業該如何破局?

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大幅減少,可能會達到30% - 50%左右。參照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補貼金額按行駛里程劃分為六個檔位,計算公式:車輛補貼金額 = 行駛里程補貼標準 ×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係數 × 車輛能耗調整係數。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在120 - 140Wh/kg的車輛按1倍補貼。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2019年補貼政策,總的原則是在確保2021年補貼全部退出後,產業不發生大的波動。

減少補貼,新能源行業面臨洗牌,動力電池企業該如何破局?

看來動力電池行業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實在不少,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應收賬款佔比過高。動力電池行業普遍存在這個問題,鋰電池版塊尤其明顯,應收款項佔應收比例高達73.9%。

2.效能分佈不均。行業特點顯著,各家企業受商業模式和客戶群體特點等因素影響,動力電池市場頭部效應非常明顯,兩級分化嚴重。

3.依賴補貼嚴重。很多新能源汽車長期依靠補貼生產和生存,直接影響到電池企業的發展。

4.生產成本上升。動力電池生產製造的核心原材料價格最近幾年波動幅度較大。

減少補貼,新能源行業面臨洗牌,動力電池企業該如何破局?

專家指出,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對動力電池行業是一個關鍵節點,市場將進一步分化發展,動力電池企業的馬太效應也日益加劇,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水平較低的小型企業將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各家企業要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不能過大倚重政府專項補貼,要適當整合優勢資源,集中力量加快技術開發能力,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儘快與傳統燃油汽車成本持平,提高自己核心競爭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