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司法行政朋友圈

“十佳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司法行政朋友圈

基本特徵:

以社會公眾切身需求為導向,以業務職能為主線,對司法行政機關線上線下公共法律服務進行總體規劃,著力打造線上“司法行政朋友圈”和窗口實體“線上線下、虛實一體”的司法行政服務平臺。注重加強線上平臺特別是微信平臺的深度開發運用,按“誰執法 誰普法”責任制,組建司法行政微聯盟、微信好友圈以及普法、執法職能單位門戶網同盟,分部門、分季度、分主題組織微話題,吸引粉絲、培育“鐵粉”,通過粉絲朋友圈再轉發、再推介,形成幾何級輻射效應,逐步建成司法行政機關直通群眾的交流平臺、服務平臺、社情民意收集平臺。線下夯實基層基礎,提檔升級司法行政法律服務、法治宣傳主職能,構築全覆蓋的普法服務網絡,及時高效地解決線上反饋的實際問題。

運營現狀:

<strong>建立了需求識別研判系統。提檔升級司法官方普法微博、微信、微視,完善司法行政“2+1+N”信息化系統,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法治需求識別、收集、分類、應對系統,為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務提供精準的大數據支撐。<strong>開發了互動服務產品。以“司法行政朋友圈”為基礎,努力構築四網合一、虛實結合,“朋友圈”線上收集社情民意,線下快速反應處置的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務“全網通”格局。努力實現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的新突破,整合擴容12348熱線,加大與政府公共服務12345、公安110的共享互通,建成熱線平臺“一線通”;構築法律服務外網為核心,普法、執法職能單位積極參與的法律服務網絡聯盟“一網通;藉助司法行政微信公眾號,建成手機平臺“一掌通”;同時加大服務窗口、站點、律師工作室布點密度,實現實體平臺“全市通”。<strong>精細了服務項目。

探索推出普法宣傳、法律顧問、便民服務、法律援助和糾紛化解等5大系列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涵蓋“法潤靖江”“精品法治文藝上路”、“法治文藝作品上線、上架”、“民間法治文藝上臺”、 “百名顧問結百村、進百企”等多個公共法律服務產品。

“十佳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司法行政朋友圈

推廣價值:

引入了“互聯網+”思維,探索大數據與司法行政主職能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依託微信、微博以及門戶網站,開展話題互動、答疑解惑及簡單業務處置,精準識別研判、快速應對滿足群眾法治需求,提質改造司法行政工作的宣傳、推介和服務模式,實現司法行政公共服務資源投向、產品設計和預期效果更明顯、更精準,全力打造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服務型司法行政機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