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殺害老師,孩子殺害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刻不容緩

跨年之夜,本該是閤家歡聚的喜慶日子,2018年12月31日跨年夜,卻成為了羅家家破人亡的催命日。當日傍晚18時左右,年僅13歲的羅某與父母發生了爭執,在矛盾升級後,他拿起父親羅某春平日做工時用的鐵錐,冷酷無情地砸向雙親,案發後,他帶著父親的身份證騎上電動摩托車離開家中。

案發時,羅某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也在現場,她在描述當晚情形時,大多時候只能反覆唸叨“錢、不給”,“錢、遊戲”。旁人從羅某姐姐的隻言片語中推測,當天的衝突很可能是因羅某向父母要錢去網吧未果導致。

案發後40多個小時,1月2日下午16時左右,警方在雲南大理抓獲了逃逸的羅某,經審訊,其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學生殺害老師,孩子殺害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刻不容緩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報道:學生殺害老師,孩子殺害父母......在震驚、痛心之餘,我們不禁要問,孩子們究竟怎麼了?

孩子們究竟怎麼了?孩子們怕是中毒了。

孩子們中了過度溺愛的毒。距離事情發生已經一週了,事情的緣由也在很多新聞中有所闡述。從記者採訪透露出羅某的成長過程和環境中,我讀出了“過度溺愛”,孩子心理扭曲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過度溺愛而導致的。在羅某的成長中,物質上一直是父母著重給予的方面,幾乎是有求必應,但情感交流上,父母似乎並未對他進行有效、足夠的溝通。父母極大滿足孩子物質需求卻不進行必要的情感交流,那又怎麼能教會孩子如何去感恩、如何去愛?

溺愛是縱任和嬌慣孩子,很快會養成孩子任性的心理,以後孩子會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始終提一些不合理的的要求並不斷升級,也不會服從管教。孩子只會覺得父母滿足他都是理所應當的,一旦他不能得到滿足,就會發怒,會覺得父母有錯。

學生殺害老師,孩子殺害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刻不容緩

孩子們也中了網絡的毒。”網癮少年”是我對羅某的第一印象,他錘殺父母的原因也是因為沒能拿到錢去網吧上網。電腦是一種工具,遊戲也只是一種休閒方式。工具是拿來解決問題的,不應該成為殺人的幫兇;休閒也只是生活中讓人放鬆的部分,不應該成為生活的重心。休閒是為了讓人更好地迴歸學習和工作,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都沉溺於遊戲世界、網絡世界。

網絡對人們來說確實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很多現實生活中空虛、寂寞、不得志的人,都能在網絡世界裡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然而網絡畢竟是虛擬空間,它不能代替現實社會。孩子們在虛擬世界中或許是英雄好漢,但過度沉迷,會讓他們忘了原本的自己,當他們行兇時,可能還以為自己在進行“正義的審判”。

學生殺害老師,孩子殺害父母……正確引導孩子刻不容緩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不難發現,青少年殺人已經不是個案,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象越來越多。他們不親近父母,不尊重老師,不遵守紀律,不畏懼法律。這些孩子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這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作為老師的我們,作為社會人的我們,所不能逃避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