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南澗實施農村公路提級改造解決群眾出行難

9月27日上午,南澗縣碧溪鄉松花嶺大村村民茶尚增駕著小貨車,行駛在新修的進村公路上,他要到岳父家去拉烤煙。半年前,他所走的這條路還是個石頭崖子,村民們上學、趕街都是沿著石頭崖子的毛毛路行走的,要是開車或是騎摩托的話,就得從岔小公路繞行,得多花上40多分鐘。如今,通過村組扶貧公路提級改造項目的實施,多年來橫亙在村子與中華移民四級路之間的石崖被打通了。

這是南澗縣自2016年實施農村扶貧公路提級改造項目以來所取得的喜人成就,和松花嶺一樣,南澗縣的許多山村進村路由過去的“毛毛路”變身為“寬馬大道”了。

南澗縣境內99.3%的國土面積都是山區,山高坡陡、有路難行,尤其是村組公路等級低、晴通雨阻現象十分突出。全縣1606 個村民小組中,1585個村民小組已通簡易公路,還有21個村民小組沒有通公路。對此,南澗縣著力在精準施策上下功夫,創造性地提出了農村村組扶貧公路提級改造“345”模式,決定從2016年起,建設不低於1000公里農村公路,到2018年全面完成30戶以上自然村扶貧公路提級改造任務。通過3年的時間,升級幹線路、編織聯網路、打通斷頭路、發展特色路、修建旅遊路、築起資源路,集中精力建設村組扶貧公路,與全縣脫貧摘帽同步完成村組扶貧公路提級改造任務。

在村組扶貧公路提級改造中,該縣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原則,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把修路的決定權交還給群眾;始終堅持分級負責原則,按照“縣級統籌、鄉鎮負責、部門指導、村組實施”的分級負責模式有序推進;始終堅持等級達標原則。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實施,截至目前,全縣565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組扶貧公路提級改造工程,提級改造1356公里;106個已完成提級改造的村民小組實施路面硬化112公里,群眾自籌資金達3520萬元,群眾投工投勞2.3萬餘個。(特約記者楊訓波 白家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