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方案可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哪些人摊上延迟退休

(原标题:延迟退休方案需通盘考虑 可探索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公开称,今年年内会拿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此举将这个几乎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再度推上舆论焦点。从利己角度考虑,延迟退休反对者众,因此包括弹性退休制度等方案,均在业界讨论之列。

之所以要在中国推出延迟退休,最根本也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占比超过16%,超过联合国定义国家进入老龄化的10%标准。而从目前中国人口结构推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3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自2012年已开始下降。因此,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民生保障问题,以及劳动人口下降带来的刘易斯拐点影响,延迟退休可以说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乃1978年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当时中国人均寿命为68岁,到2015年底,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16世界卫生统计》,中国人均寿命已达76.1岁,接近发达国家人均寿命78岁左右的水平,而上海、北京人均寿命甚至超过80岁。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发展趋势,也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客观条件。中金网7月15日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时表示,因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负担过重以及职工到手收入偏低,可以阶段性降低缴费比例。截至目前,多数省份决定将企业缴费比例从20%下调到19%,个人8%不变,无论是28%还是27%,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5%。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之所以下调空间有限,除了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部分外,中国养老负担较重、历史欠账等皆为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实施延迟退休,也为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下调打开了空间。

然而,延迟退休甫一提出即反对者如潮,这不难理解,毕竟对于个体而言,大多数人都不愿延迟退休。其中亦有专家提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参照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的55~60岁退休标准,而不是执行发达国家65岁左右退休的标准。实则不然,如前所述,中国的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已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退休年龄设定,此二者乃主要参照。

延迟退休方案可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哪些人摊上延迟退休

<strong>几类人将刚好摊上延迟退休:

1、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弹性退休制接受者众多

不同的利益诉求让社会各方对退休年龄各执一词,“一刀切”式的退休制度改革恐难以平复众议。目前,弹性退休制度已成为一种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对于一些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所担心的问题,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可选择的弹性退休制度,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规定只要满足相应的工作年限就可退休。到了退休年龄以后,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员,如果不想退休,还可以继续工作发挥“余热”,一些从事强体力劳动者可以申请提前退休。选择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会在退休后养老金多少上有一些弹性变化。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不改革退休制度,20年后多国的养老金系统将崩溃。看来,退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更改退休年龄,不搞“一刀切”,实行退休年龄弹性制,或许值得探讨与尝试。

现行研究

2012年1月15日消息,全国妇联、人社部等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研究弹性退休制。相比较此前颇受关注和争议的"妇女延迟退休",这一制度有哪些变化,是否更能体现男女平等和公平,是否可以照顾到更多群体的利益?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介绍说,所谓弹性退休制,是让男女在退休年龄上有选择权。“比如男女有个共同退休年龄的下限,50岁或55岁,到这个年龄可选择退休。同时也设置上限年龄,比如男女都是60岁,让男女都有机会在上下限之间有选择的权利。”

这一制度看起来给了所有的男性和女性完全平等的权力,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指出,实际上制度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女干部。张翼: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把平均退休年龄都放在这个线上选择,实际上女职工是没有选择余地的,但是这给了女干部一个选择的余地。一些人提出医生、科研人员等专业技能人才、高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他们的成长投入大、时间长、经验积累无可替代,应当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张翼认为,现在很多具有真正专业技术的人才已经通过返聘或走入市场等方式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如果修改退休政策一定要本着照顾绝大多数获益的原则。

<strong>弹性退休制将面临两大挑战

首先,在目前工作难找的语境下,我认为所谓“弹性退休制”其实就是变相的“延迟女性退休年龄”,虽然让男性退休年龄和女性退休年龄一致,也可以做到形式上的“平等”,但让男性提前退休的做法显然面临的困难太大,实施起来将举步维艰,应该不在“弹性退休制”考虑之列。

有学者认为,这个矛盾其实很小,因为“我国现在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即使是女性公务员延长退休年龄而少腾出25万个就业岗位对全国总体就业压力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笔者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尽管该学者探讨的是女性公务员延迟退休年龄,而非所有女性劳动者延迟退休年龄,但也应该语境统一。用1000多万新增就业人口之“大”,来衬托少腾25万公务员岗位导致的就业压力之“小”,显然不太合适。1000多万新增就业人口都是公务员吗?如果每年我们有1000万公务员岗位虚位以待,那么延迟女公务员退休年龄只是少腾出25万就业岗位,确实影响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报考公务员已经出现了几百人争一个岗位的现象,少腾出25万公务员岗位,对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多大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吗?

其次,现有制度对女性退休年龄的设定,既有公平的一面也有不公的一面。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女护士参加工作年龄一般在18岁,男性医生多了五年本科学习经历,参加工作年龄一般在23岁。如果硬要将两者退休年龄拉平,那么,女护士退休时实际上是比男医生多工作了五年,可见,按现有制度,女护士比男医生提前五年退休,其实是公平的。不公的一面,体现在女医生上,女医生比男医生要早5年退休,显然不太公平,如果将一位学历为博士的女医生与一位学历为本科的男医生相比,这种不公尤为明显。

因此,所谓的“弹性退休制”仍然面临“增加就业压力”及“能否体现公平”这两大挑战。笔者并不是说因为要保障年轻人就业,所以就应该置女性平等问题于不顾,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如何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利益。现在为什么一些人不愿意退休,原因是退休工资与在职工资差别巨大,现实生活逼着很多人不敢提前退休、不愿退休。 另外,在退休问题上仅考虑退休年龄的单一思维也不可取,如前所述,劳动者参加工作多少年,其实也是公平的内容之一,一个18岁的中专生与一位28岁的博士,如果同龄退休,公平性体现在哪里呢?很可惜,这方面的内容在“弹性工作制”中毫无涉及。

<strong>延退效应

影响低收入等人群利益

延迟退休会影响特定人群的利益。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由于劳动强度大、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到了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这部分人往往希望能够按时退休甚至是提前退休,以便休养身体或自谋职业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伤害。

年轻人就业压力将增大

延退将增加就业压力。由于一定时期内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老年人如果由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更晚退出就业岗位,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就会增大,岗位提升也可能会变慢,职业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可能会伤害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心,增加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对企业效率有一定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更需要精力充沛、专业知识结构较新的年轻人,延迟退休使身体相对日益衰弱、专业技术相对落后的老年人不得不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这可能会对企业生产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