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裡看花——鈞窯《四》

分享是一種美德

五大名窯當中的鈞瓷很珍貴,貴到什麼層度呢!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形容的,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講是這麼講,實事卻不是真的,這也只能形容鈞器少,比較珍貴罷了。

鈞窯瓷在北宋時就生產,到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繼汝窯之後在河南禹縣(當時稱鈞州,故名)。以當時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為最有名。燒製品為最好,是燒製皇室用瓷。這種窯的瓷先燒素胎,出窯後施釉進行二次燒製,以銅摻入釉料,使其產生泛紅色的釉面。在高溫下產生窯變現象千變萬化,有玫瑰色、有天藍色、天藍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紋、底上有蟹甲綠和記大小規格的數字,如:一、二、三、四。這些數字恰似數字款。鈞窯器造型古樸典雅、釉面自然。

鏡裡看花——鈞窯《四》

北宋 鈞窯紫斑盌

以宋早期到目前的歷史長河中。鈞瓷的出現量、仿製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認出宋代好的鈞瓷器件也不是很簡單的事。這要有斷代能力才能分辨出來是宋代的還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鈞瓷的特點,才會知道鈞瓷時代特徵,也要學習鑑別技術。藏品送拍《北京翰海 保利 睿嘉四季 金沙國際等等》一捌一柒零陸零一一三四,樂先生。

鏡裡看花——鈞窯《四》

鈞窯梅瓶

鈞窯

釣窯幾個朝代都燒,要找宋代的就要注意鑑別,看宋代的各種特點,用三四十倍放大鏡看,釉流淌有旋渦,有蚯蚓走泥紋,窯變萬千像萬花筒,釉中含銅。

鈞瓷幾個朝代的不同

釣瓷在歷史上幾乎沒間斷過,但是人們追求的是宋代的鈞瓷,但是很少,而元鈞和清代鈞窯是有區別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鈞釉好、胎好,元鈞粗糙,清鈞過細,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韻是不夠的。

宋鈞

鈞窯紅斑是釉中含銅所出現的,紅斑和其他釉色交接處有一過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過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紋,有蟹甲綠,足有滿釉的少,胎質有泥質成為宋產。砂質的為元代的。應該說,鈞瓷和景德鎮瓷用的高嶺土瓷胎是有區別的,和其他窯口用料也不一樣。

宋元鈞瓷鑑

宋鈞窯釉活,釉到足圈、元鈞釉呆板露足多。宋器少雕琢,蚯蚓走泥紋明顯。有的是兔毫紋,紅斑有過渡邊沿,有蟹甲綠,釉好胎如泥為宋。足粗走泥紋不活為元。

鈞瓷五色

配釉採用銅磷鐵錫等多種元素,分別配製,分層掛釉,使釉層結構複雜多變。鈞窯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紅、玫瑰紅,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鈞瓷號稱千年不變色,證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帶有棕眼。

鏡裡看花——鈞窯《四》

鈞窯虎頭益壽古玉春瓶 (四十件)

鈞瓷辨認

鈞窯代代沒停過一直有燒造,也分官鈞、民鈞。官鈞穩重,器有下墜感,胎質堅硬,扣之聲音如鐵,多次施釉顯得肥膩,有流淌的曲線感,手能撫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紋,有流動感,有的有紫紅色的窯變飄渺如真,底有蟹甲綠斑,有護胎釉,有數字如款號的大小,數小的大,數大的小。

民鈞和元鈞走泥紋呆板,胎質粗糙釉不均。

金鈞粗而發黃露胎多。

元鈞幾乎僅有大半截釉。

元器重而大,喜堆貼紋飾,釉流淌嚴重。元以後仿品雖精,但紋飾呆板,失真不活。

斷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紋飾,如:宋不加裝紋飾,元半截釉,金元胎黃褐,顯粗糙。

均瓷觀泡

均窯觀泡銅紅釉是大泡,泡像在漩渦中。溫潤色淺,有光環圍著泡。天藍釉泡更稀,但釉的流動狀態不如紅釉,天青泡多密,釉沒什麼流動感,大小泡都有,幾乎在一個平面上,不分上下層。月白釉中泡很少幾乎不出泡,紅斑器物泡很稀散,蚯蚓走泥紋都是小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