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陳丹青畫作《清華國學院》,自左至右: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他是民國著名西洋文學家。

他是我國研究中西比較文學的第一人。

他曾推動西南聯大的紅學熱,自稱是林黛玉的貼身丫鬟紫鵑。

他是清華國學院的創辦人,為國學院聘請<strong>王國維、陳寅恪、梁啟超、趙元任為四大導師。

他就是“哈佛三傑”之一:<strong>吳宓。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吳宓,1984年出生於陝西涇陽的大戶人家,性情倔強,為人醇厚。幼年喪母,祖母將他過繼給叔父吳建常。吳建常的浪漫瀟灑、風流放蕩的作風對吳宓造成深遠影響。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小時候的吳宓

吳建常思想開明,在吳宓小時候就向他推薦《紅樓夢》。一讀到這本書,他就覺得自己是書中人,從此愛不釋手。

吳宓在文學事業上大有作為,在個人情感上卻不得要領,一生為情所困。

<strong>吳宓字雨僧,有同事笑他是情僧,陳演恪說他是《紅樓夢》中的妙玉,他卻自稱是林黛玉的貼身丫鬟紫鵑,在文章《論紫鵑》中寫道:“欲知宓者,請視紫鵑。”由此可見,他身上具有紫鵑的忠誠與善良。

吳宓有過很多攀枝錯節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兩次婚姻,和一次貫穿一生的婚外情。

第一任妻子叫陳心一,是他清華大學同學的妹妹。

1918年,吳宓在美國留學,收到清華大學一位陳姓同學的來信,在信中介紹了自己妹妹陳心一——24歲,小學老師,畢業於浙江女子師範學校。她讀到吳宓文章,十分崇拜,願託付終身。吳宓收到信後,請另一位同學的未婚妻去打聽實情,然後與朋友商量,最終決定允婚。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吳宓與第一任妻子陳心一及大女兒

1921年,吳宓回國後趕去杭州,與陳心一一見如故,之後泛舟西湖。13天后,他倆正式結婚。

在吳宓眼中,陳心一是位賢妻良母,謙卑恭順。正因如此,當激情退去,他開始嫌棄妻子活潑不足,呆滯有餘。兩人婚後生育三個孩子,最終還是畫上句號。

多年過後,回首這段8年的婚姻,吳宓這樣評價:“故妻陳心一,忠厚誠樸,人所共譽,然宓於婚前婚後,均不能愛之。餘之離婚,只有道德之缺憾,而無情意之悲傷。”

<strong>既然不愛,為何要娶呢?明知不愛,卻還要娶,是對彼此的不負責。可以不愛,但不能傷害。

也許在吳宓心中,愛情只是遊戲,婚姻也可隨意。他還不算太過分,雖然離了婚,仍然用工資供養陳心一。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晚年的吳宓

1953年,將近花甲的吳宓迎來第二次婚姻。第二任妻子叫鄒蘭芳,只有二十幾歲。

她同前任一樣,讀了吳宓的文章崇拜不已,登門求教。一來二去,兩人從師生變成了夫妻。

吳宓在婚後才意識到,自己好像更多是被對方利用,因為鄒蘭芳自己體弱多病,他需要掏錢為她看病之外,還得幫她撫養兄長家的多個遺孤。吳宓為此向朋友訴苦,但他並沒有反悔。這段婚姻維持了3年,以鄒蘭芳的病逝而告終。

對這段婚姻,吳宓對朋友做出評價:“非宓負初衷,實此女強我,不得已而為之。”也就是說,這段婚姻和第一次婚姻一樣,並非出於愛情。

他說的“負初衷”,是指多年前發過的誓言:“<strong>為愛毛彥文,終生不復娶。”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毛彥文

這個毛彥文,正是當年為吳宓打聽陳心一實情的女子,陳心一的朋友,吳宓同學的未婚妻。

這個毛彥文,才是讓吳宓痴戀一生,愛而不得的女子。他坦率寫詩:“<strong>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知聞。”又說:“<strong>愛之最深且最久者,則為毛彥文。”

當年,吳宓去杭州與陳心一會面,機緣巧合與毛彥文不期而遇,她的活潑風趣給他留下印象,心有所動,可惜她名花有主,已是他同學的未婚妻。

毛彥文與未婚夫情感破裂後,吳宓向她表達愛意,一度想效仿娥皇女英女共侍一夫的婚姻方式,遭到毛彥文拒絕後,他斷然與陳心一離婚,一心一意追求毛彥文。

好不容易打動了對方,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他卻開始猶豫。1930年,吳宓前往歐洲訪學,一邊在異國他鄉眠花宿柳,一邊催促毛彥文出國去跟自己完婚。等毛彥文真到了身邊,他卻反悔,還說人在不同時空下,心情會隨之改變,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兩個人若即若離,時遠時近,反反覆覆。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毛彥文與熊希齡

當吳宓第N次像毛彥文求婚時,她已厭倦說變就變的愛情遊戲,並且告訴他,自己將終生不嫁。

事實上,兩年後,她還是嫁人了——嫁給年齡和自己父親差不多的一個人——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

不知道吳宓聽到此聞,做何感想。其實有很多人,像他一樣,<strong>朝三暮四,見異思遷,擁有的時候,並不在意。等到失去後,才知道珍惜。

吳宓骨子裡的浪漫主義,在於他不考慮實際情況,做出不符年齡的舉止。熊希齡去世後,他多次寫信給毛彥文,希望重歸於好,可惜從未收到回覆。

人到暮年,吳宓請人按照照片畫了一幅毛彥文的肖像,掛在房間牆喪,日夜相對,以寄相思。

創辦清華國學院,一生為情所困,錢鍾書說他是一位“玩火”的人

作為吳宓的得意門生,錢鍾書說他是<strong>一位“玩火”的人,更是一位精神錯位的悲劇英雄。

因為“精神錯位”,愛而不得,得到的又不珍惜,所以一生為情所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