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不知不觉已经写到19了,我们在法尤姆的大湖上钓过鱼,到撒哈拉的深处追过星,历史的指针又悄悄前进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身处于法尤姆农夫们开始种植麦子之后几个世纪——大约公元前4800年,农业已经在另一个地方绽放了。

这里是梅里达(Merimda)——意思是“灰烬之地”——位于法尤姆绿洲以北60英里的河岸上,靠近三角洲。

在以后,这片区域都会被统称为“下埃及”。这儿是已知最早出现在尼罗河畔的农耕社区。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插图:梅里达的位置。(图片来源:John Romer, A History of Ancient E

坐落在一道从西部沙漠(Western Desert)指向尼罗河三角洲的和缓坡地上,今天的梅里达是一个砂砾的国度。

这些砂砾可不完全是由撒哈拉吹来的,在几千年前,雨季曾经年复一年地造访北非,当那些雨水顺着河谷奔流时,它们也顺道带来了数不尽的沙子和燧石。

梅里达这个史前定居点比尼罗河的水位高了一点,而这一带与它同期的其他定居点(我们推测它们肯定是存在的),却因为位置不佳,早就重新化为泥土,回到蓝胖子的怀抱。

“灰烬之地”可以说是这个时间节点(公元前4800年到公元前4300年前后)硕果仅存的一个埃及史前社区,在这片大概50英亩(折合二十万两千平方米左右)的遗迹区内,布满了碳渣、垃圾、粮仓、打谷场和墙基,这些东西看起来如此眼熟,几乎和我们在法尤姆看过的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细看之下,变化还是发生了。

梅里达人的房子就建在这片砂砾地上,这是些圆型的小房子,以各自的炉子为中心。而由于靠近三角洲,这些房子用上了特色建材:由河马的胫骨制成的门槛。而河马粗壮的脊椎骨成了支撑屋顶的柱子。

据计算,一头河马能提供相当于五头牛的肉量,到了王朝时期,猎河马已经成为了贵族们热爱的一项运动,他们带着家眷和仆人前往三角洲,为的就是通过捕猎这种巨兽找点刺激。

而在梅里达,埃及先民可能第一次尝到了猎河马的感觉——当然,他们的目的不是找乐子,而是填肚子。

这时的武器,和法尤姆的一样,还是以石头打造的,有倒钩的鱼叉和砍刀用来杀死河马,石斧和石匕首用来给它放血。这些人一定有很好的协作精神,因为靠单枪匹马是没可能制服河马的。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插图:想捉我?没那么容易!(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下图中这块史前调色板上刻画了猎河马的场面。一个人驾着小船,仿佛正向河马(右方)投出武器(鱼叉?)。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插图:史前调色板(图片来源:www.nemo.nu)

猎河马一开始只是为了吃,但是后来具备了越来越多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宇宙秩序战胜混沌的自然力量,著名的荷露斯与舍特的神话中,也有舍特化身成河马的版本。

艺术家根据古埃及壁画复原的猎河马场面:河马被激怒后,会撞翻纸草船,船上的人一旦落水就面临被河马踩死或者被鳄鱼吃掉的危险。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图:猎河马场面(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相同的合作精神也体现在他们屋子的排列中:它们有序地排成队,而不像法尤姆的那些屋子随意地散布了。屋子排队肯定造就了最早的“街道”,真正意义上的的“社区”的诞生,应归功于梅里达人。

我们早已熟悉的抹上泥浆、用篮子铺底的挖坑粮仓,在梅里达也有很多,暗示着这里的人和法尤姆农夫们存在紧密的关系——甚至就是他们的后代。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插图:代表城镇的圣书字(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经常露脸的圣书字符就是“城镇、社区”的意思,有人认为它刻画了十字路口,但是近年有学者提出,它是四间围成圆圈的小屋子。屋子和街道正是“社区”的要素。这个字的发音是niwt(“泥-鱼-特”)。

在法尤姆,我们看到了农业在埃及的兴起,而在梅里达,我们看到了社群的紧密联系,也许还有同一社群的成员的身份认同的成型。身份认同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是日后埃及能成为一个统一国家,并创造出那么多非凡奇迹的关键。

我们看到的古埃及的辉煌印记,无一不是埃及人优秀的协作能力的展现。从疏通河道、储存粮食,到建造金字塔和树立方尖碑,缺了合作精神,啥也干不成。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插图:树立方尖碑(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在梅里达遗址,一切都支离破碎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从一所屋子的地下挖出了一只完好的煮食罐。它被一张草席盖着,一个陶盖子就掉在它旁边;这个肥大的接近椭圆形的陶罐内装满了小东西,透露出人们对对称美的追求:5个用杂色石头打磨而成的、极度光滑的斧子头部、一个河马牙手镯的碎片、两个也许是很牙制成的小圆盒子,还有一个严重腐烂的小雕像,看上去也许在刻画羚羊的头部。

梅里达人是已知最早开始制作玄武岩器皿的人——这种坚硬的石头很难操作,但是他们居然用它来做罐子甚至瓶子!玄武岩器皿的制作传统会一直延续到埃及王朝之初。

下图中这是一只前王朝时期(Predynasty, 指的就是“王朝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大概在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玄武岩罐子。要在这种石头上挖孔很不容易,更别说要掏出足够的内部空间了。玄武岩罐子可能是社会精英阶层的财产之一(用来彰显自己多有闲多有钱),反正普通人要来也没用。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插图:前王朝时期玄武岩罐子(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就目前所知,这并不是一个优雅的文化。起码在猎河马这一点上,梅里达人比法尤姆人显得“粗鲁”一些。

但是他们的生活和法尤姆人是很相似的,他们的居所也很简陋(据推测,这时的屋子没有窗户,可能只在屋顶开一个通气孔,这时的屋子也没有真正的门,依然是那种草席做的“卷门”,类似挂门帘),他们也种植小麦、大麦,也驯养山羊、绵羊和猪——梅里达人貌似特别喜欢养猪。

他们的烹饪方式和法尤姆人几乎毫无二致,不是放在火上烤就是扔进罐子水煮,然后用长柄勺把那种混和了n个味道的“浓汤”挖出来。

梅里达的器皿上经常装饰着人字形纹样(herringbone),而在红海边上的一个山洞中,考古学家找到了有着相同图案的一只史前瓶子,也许那里正是梅里达人外出漫游的休息站——是的,这些人还是会在农闲季节离开河畔外出狩猎,他们和农地的联系越发紧密,但是还是放不下祖先的这个传统。

这是一张埃及席子上面的编织图案,而事实上出现在陶器上的类似图样很可能正是从席子或篮子等编织物上获得的灵感。人字形纹样见于多个黎凡特文化,可以说是它们共有的传统。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插图:人字形纹样的例子。(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我们在梅里达的游历还没结束……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我们继续听故事。

法老同学讲埃及(19-扩张中的人口)猎杀河马的梅里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