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定位,那个城市更合适企业全面发展

尽管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方案并未出台,珠三角九城在大湾区的定位也没有形成规范的统一表述,但是政府工作报告里,依然可以窥见各自的期许,有些甚至能部分反映出城市的前进路径。

如广州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的表述里,核心二字不仅是指行政序列里的省城身份,也可以理解为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作用的再强化和辐射作用的再提升;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的提法里,“新”字则无疑契合了深圳创新经济的大背景;东莞“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肇庆“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无疑反映的是两家强化产业优势和地理优势的愿景。

广东大定位,那个城市更合适企业全面发展

<strong>深圳

<strong>看点:深港共建香港最大科技创新园区

作为邻香港的湾区第一梯队城市,深圳市市长提倡“深圳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投资贸易、科技创新、规则指定等领域的新引擎”。

在前海出行的土地,40%都是面向港资企业。2017年底,前海蛇口片区注册港资企业7100多家,注册资本8700多亿元。去年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一,纳税约占总量的30%。孵化的港澳国际团队累计近160家,还有近千名港籍青年在前海就业。

数据是沉甸甸的,反映了深圳凭借和香港接壤的地理优势,在承接港企投资方面暂时领先一个身位。

另一个新引擎,就是深港共建的落马洲河套地区。这里将建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香港出科创研发、深圳出产业配套的合作模式,早已催生了大疆科技等一批深港融合的标杆企业,未来深港共建下这个科技创新园会带来何种惊喜,或许值得期待。

深圳报告的另一个看点,则是“增创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如推动深莞惠“3+2”经济圈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加强与中山等珠江西岸地区产业协作。与此同时,还要高起点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strong>广州

<strong>看点:哪些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

广州市政府表述在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关键表述分量都很重,“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是远期的目标,而“依托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则是重要的实施路径。

除了概述性的提法之外,还有两点较为具体的内容值得注意,一是提到要“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

而另一个看点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位于南沙枢纽区块范围内,面积10平方公里,这个合作园在其他场合被简称为“香港园”,即南沙专门面对港企的招商落户平台。不过从报告的表述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一些产业意向,还没有具体的港资重大项目落户其中,暂时还不如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见效快。

<strong>佛山

<strong>看点:广佛同城同心携手

佛山大看点,是对自身交通项目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的强调。佛山开通了高铁佛山西站,再加上又拿到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项目,这让其有底气提出“湾区枢纽城市”、“西部航空枢纽”。而去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也让佛山下一步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有了不一样的起点。

<strong>东莞

<strong>看点:从单一产业城市迈向综合性节点城市

尽管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东莞并不急于谈产业优势,反而主动提到城市管理方面的不足,做起了自我批评:“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东莞的思路是试图在现有的镇街产业功能上做好增量。如:“以滨海湾新区为龙头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滨海湾新区建设,抓好新区规划编制、基础建设。”这说明东莞要通过滨海湾新区的建设和规划,补齐和完善城市综合功能,让东莞从产业城市升级为综合性的湾区节点城市。

从这个思路出发,再看东莞“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提法,就会有新角度。“先进”,并不仅仅体现在制造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上,也可以体现在城市综合功能上。

广东大定位,那个城市更合适企业全面发展

【OFweek企业选址科技园区行】

第二期·深圳科技园区行

于<strong>2019年1月18日启程

实地考察深圳优质品牌科技园区

入驻政策园企面对面全方位解析

一站式解决企业选址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