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原來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對父母來說,最糟心的事情是什麼?

很多父母的答案是:<strong>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養出來的孩子卻是個窩囊廢。

- 很多父母確實很辛苦,連瓜子都要給孩子嗑好,

- 很多孩子也確實很窩囊,和對象約會都要帶上自己的媽。

<strong>很多父母不是做的不夠,而是做的太多!尤其是獨生子女時代,捨不得讓孩子受半點委屈。

<strong>○ 家務不用做

不少媽媽抱著這樣的心態:“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或者

“叫孩子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洗個碗,怕傷手;拖個地,怕跌倒;就連點個蚊香,都怕被燙著。

<strong>○ 跌倒了有人扶

孩子跌倒了,一群人跑過去抱;天氣變涼了,衣服立馬就穿上了;孩子有點發熱了,立馬上大醫院;孩子咳嗽了,立馬想到肺炎;一不小心受了點委屈,全家人都要急的團團轉。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現在是,摔個跤都緊張的怕出事。

<strong>○ 做錯了有人護

“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

“有必要和孩子較真嗎?”

“你們小時候,還沒他這麼聽話呢!欺負小朋友,那都是別人家孩子不懂事;被老師批評了,那都是老師偏心沒長眼;就算是拿了別人的東西,那也是‘就這麼點東西,拿了又怎麼樣?’”

<strong>○ 連人生都被安排的妥妥貼貼

大至人生志向:

“我孩子長大後要考公務員,當大官,當有錢的官!”

“我孩子長大後要回家繼承我們家的產業!”

“我兒子長大後要把隔壁家的女兒娶過來!”

小至頭髮的長短、離家的距離、外出的時間,甚至衣褲的顏色都由父母決定。

原來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為了踐行中國好父母主義核心價值觀,連老命都拼了。如果滿分是100分,那麼中國父母一定要給101分!

但問題是,<strong>父母付出這麼多,效果怎麼樣呢?

<strong>● 自理能力差

《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指出:當孩子從幼兒園步入中小學,家長對孩子生活問題的焦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從47%上升到70%:70%的孩子生活懶散、58%的孩子有拖延症、53%的孩子粗心馬虎……

<strong>生活自理能力差已成當下中國孩子的短板。

<strong>● 逆商低

因為爸爸不讓看電視,孩子跳樓自殺;因為老師沒收了手機;孩子跳樓自殺;因為被小學五年級的女生拒絕,孩子跳樓自殺……

俞敏洪說:“父母給孩子傳遞逆商,比要求他考好大學要重要得多。”

<strong>只有輸得起的人,才能贏得漂亮,逆商低,還沒跑就已經註定是失敗了。

<strong>● 缺乏主見

去超市購物,選來選去總是拿不定主意;出去旅行,什麼帶什麼不帶,總是猶豫不決;文理分科,最後還得自己的父母拍板;甚至填志願,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適合什麼;

到後面可能是:上哪工作,聽父母的,娶哪個姑娘,聽父母的,生幾個孩子,聽父母的……

原來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strong>“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阻礙孩子的成長,原來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strong>☞ 讓孩子做家務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

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家務,是孩子成為精英的第一步。

從三歲開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家務了:

▌自己丟垃圾、收拾玩具、刷牙、整理床鋪、自己穿衣服;(3-4歲)

▌擺碗筷、收拾飯桌、清洗蔬菜;(4-7歲)

▌自己上學、打掃房間、垃圾分類;(6-8歲)

▌使用電飯煲、洗碗;(7-9歲)

▌會做簡單的飯菜、用洗衣機洗衣服。(8-10歲)

<strong>☞ 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怯步不前;而對於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逆商高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太差。

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保羅·斯托茨給出了六點建議:

▌①鼓勵教育,儘可能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②包容放錯,告訴孩子享受過程,而非結果;

▌③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見世面很重要;

▌④挑戰有難度的任務,培養孩子正視失敗和分析原因的能力;

▌⑤情緒控制教育額,不要因為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就發脾氣;

▌⑥長跑,長跑是訓練耐力最有效果的方式。

<strong>☞ 讓孩子遠行

永遠不要把孩子禁錮在自己的身邊,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你的孩子終將會選擇離你而去。你能做的,就是靜靜地站在原地,目送他們遠行。

就像龍應臺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邊,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