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金融:在投資理財中,拋開你的“傲慢”與“偏見”

從上海、到杭州,再到深圳……今天,又到了南京,近日很多投資者,被雷的血本無歸!今天就來剖析一下,哪些行為讓你破財!

傲慢

有的投資者對所投資的產品一無所知,以為投資平臺贊助了國家隊、廣告做到了紐約、老闆特別有錢,或是門店擴張迅速、銷售人員熱情、裝修豪華高大上,就會"大而不倒",也就是平臺可靠的象徵。

殊不知,以上這些矇蔽投資者的表象,並不能說明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多強,相反,只能說明公司的成本巨大。

前金融:在投資理財中,拋開你的“傲慢”與“偏見”

前金融:在投資理財中,拋開你的“傲慢”與“偏見”

偏見

在羅爾夫多貝里所著的《清醒思考的藝術》中,開篇即向投資者指出了"倖存偏誤"--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對此,作者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儘可能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墓地',這樣的散步,雖然傷感,但對你是有好處的。"

在《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一書中,作者邱國鷺也指出了這一現象,他認為,任何社會學規律都有反例,投資者應當更加關注規律,而非個例。比如,"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是規律,"在萌芽階段發掘牛股"則是個案;"低估值價值股平均跑贏高估值成長股"是規律,"你買的那個100倍市盈率的成長股已經漲了5倍"則是個例……個案令人景仰,但往往難以複製,順著規律選股才能提高成功率。

"不被精彩絕倫的牛股傾倒,不被紛繁複雜的個例迷惑,不抱僥倖心理,不賭小概率事件,堅持按規律投資,這是投資紀律的一種體現,也是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

無論是股市投資,還是更宏觀的理財問題都是如此,好的理財方案都是科學而符合實際情況的資產配置,而非"買彩票"這樣的電視劇橋段,堅持做大概率會獲利的事情,不相信小概率暴富的故事,就能成為理財贏家。

沒有理性的風險意識

風險管理,是金融的本質,為此,現代金融已經發展出了豐富的投資組合,以及複雜的衍生品等金融工具,目的就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

然而,與此同時,為何大批投資者卻連基本的風險意識都沒有?並且在風險條件下,作出明顯有損自身利益的決策呢?

行為經濟學的相關研究表明,人們在對待風險事件之時,本身就自帶"不理性"態度。行為經濟學的"前景理論"中,有一個有趣的實驗。

情況一:在(A)60%賺1000元、(B)穩賺500元的選項中,多數人選擇(B)。

情況二:在(A)90%概率損失100元、10%概率回本,(B)什麼也不做損失80元的選項中,多數人選(A)。

如果從概率和預期收益率的角度進行理性的分析,以上兩個選擇可能都是"錯"的。首先,情況一其實是"大概率盈利"的情況,選A的預期收益是60%×1000=600元,而選B的收益為500元,顯然選A更理性。

其次,情況二是"大概率損失"的情況,選A的可能損失是90%×100=90元,而選B的損失為80元,同理,B才是更理性的選擇。

從以上分析可得出結論:面對大概率的盈利時,人們傾向於風險迴避;而面對大概率的損失時,人們則傾向於風險追逐。這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呢?最直觀的例子,假設投資者每次在賬面盈利達到10%的時候就將股票售出,而下跌時則均不售出,長期來看,投資者的平均收益是偏低的。

在面對虧損的時候,賭性反而更強,是不理性的,而且往往會給投資者造成更大的損失。知道了這個結論以後,則我們有時候不妨利用"反向思維"--確定的損失沒有那麼可怕,盈利時也不必急著"落袋為安"。最大的悲劇,莫過於為了不虧,反而更虧;為了賺錢,反而少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