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strong>NO. 1|壹


留給富人們猶豫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過去20年,武林廣場6公里範圍內,一共只出現過5箇中式宅院。惟一在售的<strong>融創•宜和園,開盤一個多月,59套合院只剩最後16套。

建築面積約220—270㎡,<strong>總價2000萬出頭,或許還算不上煊赫巨宅。

但它有天有地,向上2—3層,從一樓庭院到層層退臺,把院子向上延伸做成空間化、立體化,潤物細無聲地拉近人和自然的關係。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融創·宜和園中式合院生活體驗館實景


向下延展出可做夾層的地下室,盡情承載主人的生活趣味。

準確地說,宜和園試圖重現的,不是劉莊、汪莊這類一碧萬頃的湖居別墅,而<strong>是源茂裡、元福巷,那些老市中心的牆門院落肌理。

如果你苛求自家園池必須在“杭州市中心”,它已是目前規劃條件下的極限。

宜和園的容積率是2.6,上一個武林廣場6公里內的中式合院——鳳起潮鳴,容積率是2.8,都是<strong>靠“高低配”騰出珍貴的合院區,街巷細密,院落玲瓏。

事實上,杭州市中心老牆門裡巷的容積率,大多也在這個範圍內。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佇立在鬧市區裡的元福裡


以元福裡為例,原是夾雜著湖南會館的老民居。綠城接手後,依原街巷肌理,改造為幾十戶中式合院和法式平層。佔地近1萬㎡,建築面積約2.49萬㎡。

算一算容積率,差不多也是2.6,跟宜和園是一樣的。

800年多前,元福裡就已是御街上的右二廂。那粉璧青瓦的坊巷結構,才是純正老杭州味。所以,<strong>人們曾不惜以16萬/㎡天價收藏。

現在,還想收藏那人間繁華、市井煙火裡,一方幽靜的院落,連宜和園留出的席位都不多了。

<strong>NO. 2|貳


但相比倫敦、紐約等全球大都市,杭州人仍是幸福的。

在那些城市化已完成的超級大城市,比如倫敦,你可以在市中心買到塔橋一號,但絕無可能買到一套“帶院子”的新房,只能去二手市場淘。

<strong>全英國最貴的房子之一,就在倫敦Belgravia區的伊頓廣場,聯排套均總價近1.5億人民幣。

十幾戶臺階沿街排開,窗外是車馬喧聲,也沒很大的私家庭院。

時間倒推回1702年,公爵還能在附近建造39英畝的私宅,直至被喬治三世買下,成為白金漢宮。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套均1.5億人民幣的倫敦伊頓廣場


隨著倫敦市中心的高強度開發,不再有煌煌巨宅。興建於1825年的伊頓廣場,便已是當時最“費地”的房產開發形態。如今,連聯排亦是不可再有的奢侈。

同樣,胡雪巖那個時代,一擲千金,還能在杭州老城牆內建起十幾畝的大宅。

但<strong>到了20世紀初,杭州市中心的中上人家,即便仍有自家院子,也已是戶舍鱗櫛、街橫巷列,從吳山上望下去,恰似一盤盤“木耳炒豆腐”。

比如1926年建成的思鑫坊,便是當時時髦的石庫門院落住宅,名醫吳一之、書畫家餘紹宋、抗日名將何國柱等12位名人都曾居住於此。

連胡雪巖侄子、興業銀行董事胡澡清,都拿著金條抵押來租。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思鑫坊,杭州歷史保護街區建築群


<strong>現代大城市生活越成熟,市中心“有天有地”的尺度就越小,全球皆是如此。

精緻到什麼程度呢?像元福裡一帶,舊時戶戶都有小巧的園林,又叫<strong>“蟹眼天井”

。正好給大人種幾株玫瑰,小伢兒彈玻璃珠,跳方格子。

這記憶中的詩意棲居,本已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失落。

只是杭州的城市化,到底比倫敦、紐約慢一步。所以,偶爾還會有鳳起潮鳴、宜和園這樣的中式合院,出現在市場上。

<strong>NO. 3|叄


前一陣,網上有篇爭議很大的文章:《高層住宅會不會淪為貧民窟》。

文章中稱,<strong>未來二三十年內,高層住宅將成為城市中的貧民窟,電梯老化,設備老化,維護保養成本高,拆遷成本高。

<strong>二戰後歐洲為人口高峰而建的高層住宅,現在老化後全成了貧民窟,因為容積率高,重新開發沒有利潤可賺,政府和開發商也無計可施,無動於衷。

觀點雖然有失偏頗,但也道出了一個事實。

就當下的狀態而言,市中心的大平層與合院,居住舒適度或許各有千秋。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融創·宜和園中式合院臨時示範區實景


但放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上,比如30年、40年,<strong>相比高層住宅,市中心“有天有地”的房子,才是真正有傳世價值的不動產。

從近代歷史看,幾乎所有商品都發生了劇烈的貶值。

過去100年,汽車的價格便宜了80%;過去60年,硬盤的價格便宜了1億倍;1950年代,買一個麥當勞漢堡,要花30分鐘工作,今天只用3分鐘。

<strong>只有極少數東西比1950年代貴,比如教育、醫療,還有大城市中心的房價。

但高層住宅的“保值”,還取決於與你共用一幢樓的鄰居。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融創·宜和園中式合院臨時示範區實景


隨著時間推移,公共空間和設施的老化不可避免,但因為鄰居財富與觀念的差異,你們可能無法達成一致,進行修繕更新。

等到你的兒孫輩繼承時,也許已接受不了那些陳舊的單元大堂或外立面。

惟有宜和園這樣“有天有地”的房子,<strong>每隔數年,可自己重鋪園路小徑,修理老舊的構件,或者更換室內電梯。年月日深,仍歷久彌新。

所以,俞樾在孤山造的俞樓,幾十年後孫子俞平伯長大,還可以竟日勾留居停。

無論胡雪巖、俞樾或當代的杭州人,一個家族財富積累、聲望日隆,在空間上的終極形態,不正是這市中心的一座合院麼?

<strong>NO. 4|肆


若考慮到這一層面,許多杭州富人便有了急迫感。

比如西溪誠園的劉先生,看房當天就下了定金。3年前,他曾想買入江南里,因為可挑的房源花園略小,一個猶豫,就被一搶而空。

<strong>上個月,江南里成交了一套387㎡大宅二手房,單價高達18萬,比買入價快翻了一番。

所以這一次,遇到地段相當的宜和園,劉先生不想再錯過。

再往後,杭州市中心大宗宅地越來越少,容積率更高,往往還限低,連這一方院落都不可得。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融創·宜和園中式合院生活體驗館實景

過去3年,杭州出讓的36宗3萬+地塊,除了2宗售罄外,<strong>31宗規劃已出的涉宅用地,僅有少部分在高層之外規劃了6層洋房、疊墅。

市中心的中式合院,似乎從規劃圖紙上抹去了。

而且,就生活的便利度而言,宜和園比當年的江南里,還要更勝一籌。

<strong>直線約400米外,就是地鐵5號線和10號線交匯的莫干山站(在建);<strong>往南約600米,就是剛開業的20萬㎡超級購物中心——大悅城。

與宜和園一街之隔,還有一所小學和初中在建。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中糧大悅城實景


當年,元福巷的老杭州人,所愛的就是木欄窗雕之外,從萬源銀樓、冠生園到同興號連綴的繁華,諸行百市,樣樣齊全。

今天,宜和園業主為之沉醉的,也是<strong>現代生活與武林古韻的交融。

前一刻,還是芭蕉聽雨、紅袖添香;下一秒,已全家在大悅城的風洞或滑雪場打卡……

有趣的是,傳統牆門的一個大院,大約有10戶。而<strong>宜和園的59套中式合院,藉4個巷道花園劃分,也大致形成10戶一組的鄰里。

也許,這熟悉的鄰里氛圍,才是讓老杭州人慾罷不能的原因。

既優遊歲月,盡聲色泉石之樂,又有一粥一飯、鄰里守望的親切,更有地鐵、購物中心和學校近在咫尺。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本文

概要

<strong>12.28

<strong>2018

項目

融創·宜和園

地址

登雲路與莫干山路交叉口西南約200米

產品

總建築面積約14.7萬㎡,分南北組團。由6幢21-24層的精裝高層,以及59套中式合院共同組成。

銷售

在售最後16套中式合院,總價2000萬起。

推薦理由

市中心為數不多在售的中式合院;操刀過蘇州桃花源、杭州桃李春風的蔣愈,帶來的全新現代中式,併成為融創中式三大產品系之“宜和系”開山之作;周邊配套成熟。

其他特點

建築面積約210-270㎡,戶型小總價可控;地上2-3層、地下可做夾層,從院落到空中退式大露臺,拉近人和自然的關係。

交通貼士

距離地鐵5號線(在建)、10號線(規劃)莫干山路站約400米



世間再無胡雪巖,但杭州市中心,還會有這59套里巷宅門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