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玉 璧 金 川

在世界大戰正走向高潮的1941年,中國橫斷山深處向來平靜的小城麗江突然與國家命運有了關聯。

當日本人完全封鎖了中國的海上通道,並進軍緬甸,切斷滇緬公路時,麗江成為中國與外部世界物資往來的重要窗口。

從印度加爾各答和孟買出發的火車把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運抵卡里姆邦,那些緊俏的物品會被飛機拉走,沿驚險的駝峰航線送至麗江,再轉運至重慶或昆明。剩下的則交由那些勇敢的馬幫,他們會沿著崎嶇的茶馬古道,翻越世界上最高的山、最深的峽谷和最兇猛的河流,同樣來到麗江中轉。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滇緬物資運輸線

一時間,麗江成了商賈雲集的貿易重鎮,各色風流人物穿梭往來,古城中心的四方街也成為滇西北最繁忙的集市。

這是麗江第一次引起整個國家的注目,而隨著抗戰的結束以及沿海港口的重新開放,中國內地再也不需要越過西南的群山來獲取物資,騾馬和飛機這種昂貴的運輸方式立即被拋棄,麗江又陡然迴歸沉寂,等它再次走紅,則是半個世紀以後的事了。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麗江古城四方街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在美麗的雲南,超過九成的土地被大山佔據,雨水在高山丘陵間沖積出數千個大大小小的盆地,這些地方地形平整,土壤肥厚,通常還會伴有河流湖泊,它們是最理想的棲居地,當地人稱其為<strong>“壩子”。

大名鼎鼎的麗江城其實就是這樣一個壩子,它的名號是<strong>“麗江壩”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這絕對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壩子,它的最北端在玉龍雪山腳下,東西兩側是奔流不息的金沙江,四周還散落著幾座更小的壩子,猶如眾星拱月。

壩子上有三座古鎮,最出名的就是通常被稱為麗江古城的<strong>大研古鎮。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大研古鎮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古鎮街景,攝影©孤城

14世紀末,麗江土司<strong>木氏帶領納西族人遷移到位於麗江壩中心的獅子山下,規劃城池,營造房屋,興建宮殿樓宇,經過三百多年的苦心經營,憑著山高皇帝遠,土司一度在這裡做起了“閉門天子”。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麗江木府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議事廳,土司的“朝堂”,攝影©孤城

十八世紀之前,麗江在木氏土司的治下幾乎是一個獨立王國。古城雖沒有城牆,但土司憑藉其強大的地方武裝,在城市的四周嚴密佈控,牢牢掌控著城裡城外的一切。

明崇禎年間,<strong>徐霞客遊歷至麗江,森嚴的戒備令他印象深刻,他在遊記中這樣寫道:”沒有木公的命令,任何一個外人都不能進城,包括巡查的官員。哪怕是持皇命而來,也要等裡面的人出城相迎,不能直接進去。”

今天,隨著麗江古城的聲名遠播,大研古鎮早已擠滿了海內外的遊客,小城依然美麗,可浸透到牆縫裡的文藝和喧鬧,也讓古鎮不古,失去了很多味道。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大研古鎮一角

在大研古鎮北面的不遠處,是相對安靜但卻更為古老的<strong>束河古鎮。

它是納西人在麗江壩最早選定的棲居地之一,也曾是茶馬古道在麗江最重要的驛站。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束河古鎮,攝影©孤城

從唐朝開始,連接喜馬拉雅山區和橫斷山區的<strong>茶馬古道逐漸成型,麗江成為這條商貿之路的銜接點:從拉薩方向出發的馬幫通常下行到麗江為止,從昆明方向來的馬幫也大都上行到麗江便停下,商品在麗江的集市上完成換手,馬幫又各自滿載而歸。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在大研古鎮建成之前,馬幫的商業活動大多是在束河完成的,所以束河又被稱為<strong>“茶馬古鎮”。

束河和大研的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它們離得太近了,以至於從大研古鎮溢出的遊客輕輕鬆鬆就填滿了束河。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束河古鎮街景

要尋覓更安靜淳樸的去處,還要繼續往北走,在更靠近玉龍雪山的地方,藏著納西王國最古老的都城——<strong>白沙古鎮。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麗江壩與白沙鎮

這是一座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古鎮,也是納西人艱苦創業的起點,納西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村鎮格局都是在這裡孕育成型的。

1383年,麗江的行政中心隨木氏家族南遷到大研鎮,白沙不可避免地沒落了。然而,當繁華落幕,古樸的納西風情卻得以遺留至今。

走在白沙鎮的街道上,看到的不是非洲鼓和流浪歌手,而是穿著民族服飾擺攤賣菜的納西老人,這是歲月在白沙留下的真誠印記。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白沙古鎮一角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在麗江城以西的金沙江畔,還有一座意義非凡的古鎮。

當年徐霞客為探查長江源頭曾再三請求前往這個神秘的鎮子,卻因遭到土司木增的堅絕勸阻而未能成行。

這便是軍事要塞<strong>石鼓鎮。史學家們推測,木增可能在石鼓大量囤兵,但他並不願嚮明王朝的人暴露自己的軍事實力,因而阻止徐霞客前行。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石鼓鎮

這是一片開闊的谷底,從青藏高原一路南下的金沙江奔流至此時猛然放緩水勢,並掉頭北上,拐了一個近180°的大灣。

這舒緩的大灣顯然是渡江的理想地點,位於灣頭的石鼓鎮也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忽必烈的騎兵曾抱著用牛羊皮做成的氣囊從北岸漂過來,長征中的紅軍曾在這裡乘木筏北上會師,民間相傳,諸葛亮的南征軍也在此渡江南下,並立石鼓於江畔,以為紀念,石鼓鎮也因此而得名(待考證)。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長江第一灣

過了石鼓,沿溫暖的金沙江河谷一路北上,大約1個小時的車程後,河谷逐漸收窄,兩岸的山體開始變得陡峭,直至垂直聳立,遮天蔽日,這便是<strong>虎跳峽。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兩座5000米級的大雪山南北對峙,金沙江從它們深達3900米的夾縫中硬擠過去,峽谷首尾落差200多米,最窄處僅30米,巨石崩落,直插江心,江流飛湍,聲如滾雷。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枯水期的虎跳峽,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盛水期的虎跳峽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虎跳峽位於麗江轄區的邊緣,北岸的哈巴雪山是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的地界。哈巴雪山南麓有一條穿越虎跳峽的徒步線路,一路上不僅可以俯看幽深的峽谷,還能一覽南岸玉龍雪山俊俏的背影。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玉龍雪山的背影

這是歐亞大陸上離赤道最近的有冰川覆蓋的山峰,也是麗江壩子上最為顯眼的標誌。

無論在麗江的古城新城,只要一抬頭總能看見玉龍雪山巍峨的身影。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玉龍雪山與麗江古城,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玉龍雪山與麗江新城,攝影©孤城

納西人相信,每當與外敵發生戰爭時,雪山便會化身戰神”三朵“,以一個白盔白甲、騎白馬、執白矛的武將形象出現在戰場上,幫助他們打退敵人。

對納西人而言,玉龍雪山不僅是他們的保護神,更是民族精神的最大依託。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玉龍十三峰,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黑龍潭雪山倒影,攝影©孤城

用象形文字寫就的納西天書<strong>《東巴經》中有這樣的描述:世界初創時,天地動盪不定,男女神靈用土石壘建<strong>居那若羅神山,神山抵住了天,天不再動搖,神山鎮住了地,地不再顛簸,人類的祖先通過居那若羅山從天上遷徙下來,人類的亡靈也都要通過神山回到天界。

當初升的太陽為玉龍雪山披上神性的光輝,仰望高懸空中的紅色山峰,會讓人恍惚覺得這就是傳說中令人心馳神往的聖境。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日照金山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雪山之上,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不同於神山的顯赫,神湖總是將自己深深藏起。

在麗江的最北端,雲南和四川交界的地方,群山環抱間,<strong>瀘沽湖靜靜地躺在那裡。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瀘沽湖,攝影©孤城

從麗江驅車前往,在高山公路上盤旋往復,當最終翻越一條馬鞍形的山嶺時,松林的盡頭,瀘沽湖忽然顯現。

很難相信會有那樣深邃的藍,連萬里無雲的天空都為之汗顏。幾座島嶼點綴在明鏡般的湖面上,風兒吹過,拉起的縹緲不定的波紋,神女山端坐在對面,僅凝視一秒,就能知道,她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等待講述。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瀘沽湖,攝影©孤城

1924年1月的一天,探險家<strong>約瑟夫·洛克騎了五天的馬,終於爬上這最後一道山嶺,在他瞥見瀘沽湖的第一眼時就被徹底俘獲。

他這樣寫道:“這是全雲南最漂亮的一個湖,無法想像還有比這更美的環境,深藍色湖水清澈得像水晶……小島像船一樣浮在平靜的海上,一切都是寧靜的,真是一個適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洛克的書中,瀘沽湖被稱作<strong>永寧湖,幸運的是,我們看到的湖泊和百年前洛克看到的並無多大改變,所以只需繞湖走上一圈,就會明白這個名字全部的含義。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攝影©孤城

瀘沽湖是<strong>摩梭人的家園,這曾經是一個被漫長歲月所遺忘的世界,像一塊遠古的琥珀,凝結著早已熄滅的人類母系社會的一粒火種。

摩梭是一個很小的族群,小到不能為自己的族人爭得一個官方認可的民族名稱。湖畔的村落是他們最大的聚居地,也有一部分散居在大山深處那些難以抵達的河谷和壩子上。(摩梭是一個<strong>未識別民族

,並不在56民族之列,國家有關部門將居住在雲南寧蒗等地的摩梭歸為納西族,將居住在四川鹽源、木裡、鹽邊等地摩梭歸為蒙古族。)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落水村,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轉塔的摩梭人,攝影©孤城

摩梭人男不婚,女不嫁,有情愛關係的男女雙方互稱“阿都”和“阿夏”,無論愛的多麼難捨難分,雙方都終生居住在母親家,仍舊歸屬於自己原有的家庭。每當夜晚來臨,男人們會悄悄來到阿夏的花樓,第二天日出前再回到自己家中,這種“夜來朝走”的婚姻形式被當地人稱之為<strong>“走婚”。

在走婚關係中,掌握主動權的是女性,她一生中可以結交一個”阿都“,也可以結交多個”阿都“,但無論男女,在同一時期有不同走婚對象的行為被認為是可恥的,並會受到族人的譴責。

摩梭人的世界裡,女人才是根本,所以湖是母親湖,山是女神山,連住的木刻楞房子也被稱為母屋。在一個母系大家庭中,<strong>祖母是穩固的核心,父親的角色則是由<strong>舅舅擔任的。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格姆女神山,攝影©孤城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摩梭人的木刻楞

這是一種完全以感情為紐帶,不受金錢、地位、法律、宗教和家庭約束的婚姻形式。女人們和男人們為自己的感情而真真實實地活著,愛就在一起,不愛就分開,簡單而自由。

那些令我們驚詫的婚姻習俗,對在母系文化中浸染長大的摩梭人來說是那麼自然,在他們的意識裡,世界原本如此,就像夜空有星星,樹木會開花一樣。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繁星下的神山和聖湖,攝影©孤城

學者們說,母系社會和走婚關係都是生產力低下、經濟落後的產物,家庭需要人丁來補充勞動力,女性因為擁有生育能力而獲得了尊崇,並擔當起家庭支柱。

而如今,隨著旅遊業的旺盛發展,瀘沽湖摩梭人的生活不再依賴農耕和畜牧,男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和地位大幅提升,這裡的母系社會正在不可避免地瓦解消逝。

在瀘沽湖跟一個開旅遊車的摩梭男人聊天,他說,這幾年開車賺了些錢,年底會把家裡的房子改裝成客棧,明年就能當老闆,不用開車啦。談及走婚的事,他也很敞亮地說,已經很少了,現在大部分人結婚都會去政府扯證,摩梭人的東西留下的不多了……

走出酒吧和客棧,去豔遇整個麗江!

20世紀40年代,在麗江生活了九年的俄國人<strong>顧彼得在《被遺忘的王國》中寫下這樣的結尾:“我一直夢想找到一個被重重大山隔絕了外部世界的美麗地方,並生活在那裡……憑著我的設想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麗江我找到了自己的香格里拉。”

顧彼得的書中描述了最好的麗江:不同民族的人在這裡和諧相處,他們願意接受外來的新事物,又固守著各自的民族傳統;新世界和舊世界在這裡交匯,天上有飛機飛來飛去,地上的馬幫川流不息,古老的鎮子在繁忙的集市中煥發活力;人們穿著五彩的衣服,走街串巷,雪山下,溪流邊,鮮花遍野的草地上,接二連三地舉行著野餐和舞會……

這裡的人愛喝酒,顧彼得在書中說:“無論男人,女人或者小孩,大家都飲酒,白酒或窨酒,兩歲以上有自尊心的孩子不喝杯窨酒就不肯睡覺。”

麗江是酒吧的沃土,酒吧也是麗江人的樂園。麗江最初的酒吧實際上只是街邊的小賣店,店裡不單單賣酒,也賣鹽、糖、醃菜等日用百貨,不管男女老幼,人人都可以在這樣的酒店裡喝酒。酒店也是各類信息的集散中心,是外來商販的保險櫃和小銀行,那些能力出眾的老闆娘往往還是深得十里八村信賴的生活顧問。

如今,酒吧依舊是麗江最熱鬧的生活場所,然而,麗江卻也是從酒吧開始變味的。

不知從何時起,麗江的旅遊宣傳舉起了“豔遇”的牌子,於是,來麗江的人越來越多,但人們離開時對麗江的印象卻越來越淺、越來越差。

在酒吧遭遇酒託和“豔遇託”、被司機忽悠著去拉市海騎馬、聽客棧老闆講“一夜情”的段子……

雖然,所有的這些都在嚴重消耗著麗江的聲譽,但我認為,位於<strong>橫斷山三江並流核心區的麗江仍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地域之一。

如果你對麗江有更多的期待,去探索吧,你會發現,那裡江流依然激盪,雪山依然聖潔,湖水依然清澈,星辰依然明亮。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