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知識對搞砌體結構工程的建築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strong>一、砌體結構的概念

用規範的語言講,砌體結構就是由塊體和砂漿砌築而成的牆、柱作為建築物主要受力構件的結構。通俗一點說,就是由塊材和砂漿砌築而成的結構。是磚砌體、砌塊砌體和石砌體結構的統稱。

又由於砌體結構房屋的樓蓋和屋蓋系統一般都是鋼筋混凝土或鋼、木結構,故也稱之為混合結構。

這些知識對搞砌體結構工程的建築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砌體結構房屋

<strong>二、砌體結構的優點及主要應用範圍

砌體結構以其砌體材料的抗壓性能好、保溫、耐火、耐久性好、材料經濟可就地取材、維護方便、造價低廉等優點在多層住宅及多層辦公樓、學校、旅館等民用建築工程中應用最為廣泛。

<strong>三、多層砌體結構的構造措施

(一)、層數和層高

多層砌體結構工程在地震區採用最多為七層(設防烈度為六度),且建築高度不超過21米。隨著設防烈度的增加可建造層數和建築高度尚需相應減小(詳見現行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結構層高不應超過3.6米,當使用功能確需要較大層高時,對於普通磚砌體,可採取加強措施對砌體進行約束(如在牆兩端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但也不能超過3.9米。

(二)、構造柱

在各類磚砌體房屋外牆的四角、電梯間的四角、縱橫牆交接處、較大洞口的兩側等應力集中的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是多層砌體建築提高抗震性能的最常用、最有效措施!

1、構造柱的最小截面為180x240,牆厚為190時可為180x190;構造柱的縱向鋼筋宜採用4根HPB12或HRB12,箍筋直徑採用6mm,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50,且在柱的上下端箍筋適當加密。當多層磚砌體房屋抗震設防烈度為6、7度且層數超過6層時,構造柱的縱向鋼筋宜採用4根直徑為14的鋼筋,箍筋間距不大於200.當設防烈度為8度且層數超過5層以及設防烈度為9度時的任何層數,構造柱的縱向鋼筋均宜採用4根直徑為14的鋼筋,且上述情況下的房屋四角處的構造柱尚應適當加大截面和配筋。

2、構造柱與牆連接處施工時應砌成馬牙槎,沿牆高每隔500mm設2根直徑為6mm的鋼筋和直徑為4mm的分佈短筋平面內點焊組成的拉結網片,或直徑為4mm的點焊鋼筋網片,每邊伸入牆內不宜少於1米。

3、構造柱與圈樑連接處,構造柱的縱筋應在圈樑縱筋內側穿過,以保證構造柱縱筋上下貫通。

4、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此時構造柱應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處,或與埋深小於500mm的基礎圈樑相連。

(三)、圈樑

在地基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或有較大振動荷載的房屋中設置圈樑,不僅是砌體結構設計中解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同時也是抗震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有力措施!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設防的圈樑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牆體在樓蓋、屋蓋標高處圈樑的設置應符合《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的要求。

各樓層處圈樑的截面高度不宜小於150mm,圈樑的縱向鋼筋應採用強度等級不低於HRB335的鋼筋,鋼筋直徑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7度時不小於4根10mm的鋼筋,8度時不小於4根12mm的鋼筋,9度時不小於4根14mm的鋼筋,箍筋直徑不小於6mm。

這些知識對搞砌體結構工程的建築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構造柱與圈樑設置

(四)過樑

在洞口的上方設置用以承受洞口上方的荷載並將其傳遞到洞口兩側牆體的構件就叫過樑,按洞口不同可分為窗過樑、門過樑以及牆上的預留洞口、施工洞口過樑等。

當過梁的跨度不大於1.2米時,可採用磚砌平拱過樑,當過梁的跨度不大於1.5米時,可以採用鋼筋磚過樑,但對有較大振動荷載或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的房屋,則應採用混凝土過樑。混凝土過樑在牆上的支撐長度不應小於240mm。

這些知識對搞砌體結構工程的建築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過樑

(五)混凝土預製梁

1、混凝土預製梁在承重牆和樑上的支撐長度不應小於240mm。

2、當砌體為磚砌體且預製梁跨度為9米時,梁的端部應採用錨固件與牆、柱上的墊塊錨固。當砌體為砌塊砌體和料石砌體且預製梁的跨度為7.2米時,梁的端部處理同上。

3、對於磚砌體為4.8米、砌塊和料石砌體為4.2米、毛石砌體為3.9米跨度的預製梁,應在梁端支撐處砌體上設置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墊塊;當牆中設有圈樑時,墊塊與圈樑宜澆成整體。

4、當支撐在240mm厚磚牆的預製梁跨度大於和等於6米、或支撐在180mm厚磚牆的預製梁跨度大於和等於4.8米時,在磚牆的支撐處宜加設壁柱或採取其他加強措施。對於砌塊砌體和料石牆,當支撐在其上的預製梁跨度大於等於4.8米時,也宜在支撐處加設壁柱。

5、對於承重牆梁下的混凝土託梁,在砌體牆、柱上的支撐長度不應小於350mm。當託梁的截面高度大於等於450mm時,應沿梁截面高度設置通長水平腰筋,其直徑不小於12mm,間距不大於200mm。

(六)、樓蓋、屋蓋板

1、鋼筋混凝土預製樓板在承重牆或樑上必須具有足夠的擱置長度,當圈樑未設在板的同一標高時,板端在外牆上的擱置長度不應小於120mm,在內牆上的擱置長度不應小於100mm,在混凝土梁或梁墊上的擱置長度不應小於80mm。

2、當圈樑設在預製板的同一標高時,預製板的板端應伸出鋼筋並與圈樑相連接。

當圈樑設在板底標高時,房間端部大房間的樓蓋,當地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房屋的屋蓋板應相互拉結,當地震設防烈度為7~9度時,房屋的樓蓋和屋蓋板之間均應相互拉結,並應與梁、牆或圈樑拉結起來。

3、當預製板的跨度大於4.8米並與外牆平行時,靠外牆的預製板側邊應與牆或圈樑拉結。

4、預製板的側邊之間應留有不小於20mm的空隙,相鄰跨預製樓板板縫宜貫通,當板縫寬度不小於50mm時,應配置板縫鋼筋。

當然,相關的砌體結構知識還有很多,篇幅有限,暫將最關鍵、最常用部分介紹給大家,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