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外的西北,一个半咸半淡的湖泊,见证了王朝兴衰

​巴尔喀什湖位于<strong>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strong>内陆湖,湖面海拔342米,东西长605千米、宽9-74千米、面积1.8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米。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第四长湖,位于<strong>亚洲中部,流经<strong>中国的<strong>伊犁河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至80%,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湖北岸建有巴尔喀什城,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巴尔喀什是重要的炼铜中心,主要湖港有布鲁尔拜塔尔和布尔柳托别。

西北之外的西北,一个半咸半淡的湖泊,见证了王朝兴衰

“毕竟西北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巴尔喀什湖为汉代以来古代中国西北边境的天然<strong>分割线,中国古称夷播海,历朝历代中国西北民族活动的地方,历史上曾是中国与俄国的<strong>界湖,1864年中国和<strong>俄签订不平等的《勘分西北界约》以后,巴尔喀什湖正式脱离中国,几十年之后以后巴尔喀什湖归<strong>哈萨克

西北之外的西北,一个半咸半淡的湖泊,见证了王朝兴衰

kazakhstan(哈萨克斯坦)地图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是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9月7日)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10条,主要内容有:1.重新规定从沙宾达巴哈起至浩罕边界为止的中俄西段边界,新界以西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归俄。2.划界后,新边界线附近居民,"地面分在何国,其人丁即随地归为何国管辖"。3.换约后满240天,两国立界大臣会同,"按照议定界址,建立界牌鄂博",并拟定国界记文,互换为凭。4.立界后,位于新界俄国一侧的原有中国卡伦,应于一个月内迁往中国一侧。塔尔巴哈台所属巴克图卡外民庄五处,限10年内内迁。

俄由此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此地区现归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及俄的阿尔泰、图瓦共和国所有。

西北之外的西北,一个半咸半淡的湖泊,见证了王朝兴衰

汉语分布范围图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继《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后俄要求满清签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该约和及其后来签订的三个子约,俄划走了中国西北部边疆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连被《中俄北京条约》列为界湖的斋桑淖尔、特穆尔图淖尔等也被划入了俄境。俄以此为界,继续蚕食西北地区。


现如今的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经73°20'一79°12',北纬45°00'一46°44'之间,萨雷伊希科特劳半岛乌泽纳拉尔水道把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巴尔喀什湖为<strong>咸水湖,西巴尔喀什湖为淡水湖。

西北之外的西北,一个半咸半淡的湖泊,见证了王朝兴衰

亚洲山川胡泊地图

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注定了从四周崛起的民族会在征服了周边平原之后大举向中发展,汉朝结束了几百年的战国纷争之后,便第一次把势力拓展到了西域,并且站稳了脚跟,隋唐依然,到了清王朝时,康熙宁愿放弃东北的局部利益也要和蒙古噶尔丹死磕的原因依然。当然了,清朝前期,中国还是和俄国以巴尔喀什湖为界湖。清朝中叶之后,才逐渐放弃西北部分疆土,巴尔喀什湖也永远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巴尔喀什湖的自然美景如今吸引了很多的中外游客,我有理由相信,大家除了一定会被这美丽的自然景观所吸引之外,还会想得更多、更远。


图文整理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