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實現鄉村振興與農村金融共贏發展(一)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京舉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高峰論壇。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出席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他強調,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圍繞鄉村振興對金融需求的重點領域,探討創新金融投資渠道模式,破解制度和政策瓶頸,凝聚更大的共識、彙集更多的力量、增強更足的信心,形成全社會支持鄉村振興的格局。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紀志宏表示,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包括金融系統在內的各部門都需要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這個重大的戰略上,更好地服務“三農”等實體經濟,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精準地向農業農村領域投入。來自各大金融保險機構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專家圍繞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議題展開研討。現摘登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餘欣榮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大力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必須加快構建起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一年來,金融機構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紛紛出臺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舉措,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和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也即將印發。圍繞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這一主題,我談三點看法。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strong>第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釋放出農業農村對金融的巨大需求,必將成為金融投資新的熱點和增長點。

鄉村振興戰略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機會,值得我們共同超前謀劃,進行戰略佈局和長期經營,尋找多種形式的合作機會、合作方式和合作途徑。從金融投資重點領域和需求角度,當前我們建議重點瞄準三大領域。

1

<strong>鄉村產業發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興旺了,鄉村才能夠聚攏人氣、帶動就業、激活市場。經過多年的努力,大宗農作物的種植、畜禽水產、特色種養等現代種養業不斷地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日益成為優質投資標的,當然也更加迫切需要金融進一步加力助推。

2

<strong>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又是其中最活躍的引領性群體,他們有知識、懂經營、會管理,是發展鄉村產業、帶動農民增收、改善鄉村面貌、繁榮鄉村文化的重要引擎,也是農村金融服務的優質客戶。當然,重點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不能夠忽視廣大小農,要更好地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連接。

3

<strong>農村人居環境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務,是振興鄉村、聚攏人氣的硬件要求。當前,城鄉差距大,除了收入,最直觀的還體現在農村的人居環境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補上這些短板,需要大量投入。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我們和世界這些發達國家做過對比研究,要達到目前一些發達國家農村的現代生活,我們的投資空間廣闊,一個巨大的發展蛋糕擺在我們面前,從哪裡開發,哪種方式開發,就是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strong>其次,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要堅持改革創新,共同探索有效路徑。我們將更好發揮鄉村振興牽頭統籌部門的作用,與金融和社會資本一道,共同推進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有效路徑。我初步考慮,提出了三個“深入結合”。

1

<strong>金融服務與農村改革相結合。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們將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特別是以“三塊地”改革、農村集體資產改革為牽引,加快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力求把農村巨量的沉睡資源進一步激活,因地制宜採取聯營、合作等多種方式,把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好地吸引進來,形成農村金融與農村改革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2

<strong>金融服務與農業投資相結合。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明確由農業農村部負責農業投資管理,我們將堅持統籌整合、簡政放權、改革創新的理念,多形式、多主體合作的理念,鼓勵通過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本合作,按照市場化的理念,採取擔保、貼息、獎補、風險補償、設立基金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做到投資風險共擔、合作發展共贏,進一步增強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投資農業農村的信心,實現農業農村投資可預期、有回報、能持續。

3

<strong>金融服務與金融創新相結合。農村金融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領域,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和要求,農村金融也必須加大創新力度,緊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去創新,緊盯廣大農民、產業發展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去創新,逐步做到有專門機構、有專業人員、有定製產品、有機制保障。當前,農村金融的重點是加快解決農村抵押擔保難題,結合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應用,把信用貸款作為發展的主攻方向;農業保險的重點是要發展價格保險、收入保險以及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還要加快建立對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專門考核評價機制,讓金融對鄉村的供給既有數量、更有質量。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strong>最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把握好“三對關係”。近年來我國金融快速發展,但與“三農”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相比,農村金融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我認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把握好“三對關係”。

1

<strong>點和麵的關係。近年來,農業方面的金融創新不斷湧現,各部門、各機構都搞了不少試點,也出現了一些好的典型,但要注意避免為點而點,只造“盆景”忽視“風景”,應該儘快將成熟的模式加快向面上推廣。這些年點上聚集起來的一些很好的經驗,為面上推廣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準備,所以這兩者妥善地把握,對農村現代化,農村金融現代化,都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另一方面,我們希望看到最理想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模式,就是將前面所說的三個領域有機整合起來,在一個區域內實現立體式、共生式發展,通過金融和社會資本既把產業發展了、又把主體帶動了、還把鄉村建設了。比如以縣、鄉鎮為單位,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農田建設、農村公共服務等項目整體打包,把小項目分割式的碎片化的項目聚合成一個板塊性的項目、一個大的工程,從而形成規模效益。

2

<strong>近和遠的關係。風險高、投資大、週期長、退出難、回報慢,這是很多金融社會資本對農業投資抱有的態度。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其他產業可能會有朝陽、有夕陽,有的甚至是曇花一現,但縱觀古今,無論農業發展形態怎麼演進、經營方式怎麼變化,農業一直是穩定向前發展的,是一個真正值得長期投資的永恆產業。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沉下心來長期耕耘,需要持久的專注力,腳踏實地支持農村實業的發展,可以說,這既是政治擔當,也是價值投資。同時,我們希望大家投入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本,更是投入現代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經營方式,從而更好地實現改造農村、升級農業、提升農民的目標。此外,還要處理好資本和老鄉的關係,不能資本代替老鄉,富了資本、虧了老鄉,形成擠出效應。

3

<strong>要處理好取和予的關係。長期以來,農村存款大量流向了城市,為城市建設輸送了大量資源。時至今日,縣域機構存貸比不高、農村資金外流的問題仍然突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也應該貫徹“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加快完善農村金融資源迴流機制。我們看到,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是成功的創新,要堅持做深做透。這些努力,都是把農村資金更多留在農村、用於農村。也只有這樣做,把農村激活了、把農業做強了、把農民扶富了,金融和社會資本才能獲得更加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實現金融與鄉村振興的良性互動,共贏發展。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厲以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今天我要發言的題目是“中國的農村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1

<strong>農業機械化的普及。我國農業機械化從平原地帶開始,從農民家裡增添農業機械開始。農民家庭的這一變化,實際上是農村觀念轉變的開始。一旦農戶添置了插秧機、收割機、除草機等機械,這些農民家庭便成為專業戶了。使用各種不同的農業機械的專業家庭,就是新農戶的寫照。使用農業機械的農民家庭,除了自己家中使用農業機械以外,還為其他農戶訂單服務。這就帶來第二個變化,農業信用化。農業機械專業戶必須守信用,講信用,這樣才能得到客戶的信任。農業機械化、家庭化,將是農戶家庭的趨向。廣大農民認為,從自己只購置少量農業機械是划不來的,家庭農業機械化是遲早趨勢。使自己能實現家庭機械化,不僅能樹立商業信用,而且能增加盈利,何樂不為。有些農民家庭從事多種盈利之餘,很可能遷入小城鎮,甚至中等城鎮中生活,因為這符合利益。農民真正實現了城鎮居民的要求,農民的孩子將在城鎮中唸書、創業,自己自身也改為“創意者”“創新者”,直到“創業者”。

2

<strong>農作物種子的推廣應用。農民一旦把種子的推廣、改良作為新的事業來經營,前景是美好的,農民的潛力也將繼續迸發出來。實際上,中國的面積這樣廣闊,不同地區的天氣相差大,土壤的差異也一處一種標本,因此各個地區種子的推廣是大有文章好做的。農民職業在變化,新思潮對農民來說,這是老路擋不住的。每個地區都在走新路,這不是空談,而是實際生活的新路必然帶來的。走上新路的新農民,各有各的思路。有參加農村新合作種植的,也有自己帶領家庭成員奔忙的。關於農業的變化,只是一個開頭。我們可以設想,三五年之後,再到農村看看,可能變化就開始比現在要顯著得多。

3

<strong>農作物種子的推廣應用。農民一旦把種子的推廣、改良作為新的事業來經營,前景是美好的,農民的潛力也將繼續迸發出來。實際上,中國的面積這樣廣闊,不同地區的天氣相差大,土壤的差異也一處一種標本,因此各個地區種子的推廣是大有文章好做的。農民職業在變化,新思潮對農民來說,這是老路擋不住的。每個地區都在走新路,這不是空談,而是實際生活的新路必然帶來的。走上新路的新農民,各有各的思路。有參加農村新合作種植的,也有自己帶領家庭成員奔忙的。關於農業的變化,只是一個開頭。我們可以設想,三五年之後,再到農村看看,可能變化就開始比現在要顯著得多。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吳曉求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很重要的是要為“三農”和鄉村振興服務。我們常說反哺“三農”,反哺鄉村,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要幫助他們建立一種造血機制。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1

<strong>農村產業融合內在含義正是不要把農業農村的產業過度分割。中國的人口眾多,走發達國家那種逐步、大規模地向城市遷徙的模式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對產業進行適度的分工和佈置,產業不能過度地集中在大城市。我們一方面當然要創造很好的環境,讓相對多的人能夠在我們的美麗鄉村生活,但前提是要讓他們有收入。另一方面,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的過程都是人口的遷徙過程,我們人口的遷徙究竟是大型城市遷徙,還是向農村周邊的美麗小鎮遷移,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國未來鄉村的經濟增長模式的設計。

2

<strong>鄉村振興需要“三角”支持,“三角”指政府、金融和保險。首先中國的“三農”和鄉村的發展,政府負有極其重大的責任,我認為“三農”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屬於弱勢的狀態,所以政府有義務、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裡所謂的政府是兩個含義:一是財政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應該承擔主要的責任,二是政策的引導,一切涉及到鄉村和“三農”的都是準公共產品,一切涉及到鄉村和“三農”的都應該給予優惠的政策,所有的商業行為到這裡都要減半,所有的商業行為到這裡都要懷著虔誠的心。其次“三農”和鄉村需要一種造血機制,金融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幫助他們的產業進行整合,幫助他們的產業升級。我認為這裡的金融都是普惠性的,普惠性和公益還是有差別的,還是有一點商業行為,你不能賠本,但是你的利潤一定是相對低的。金融是要防範風險的,因此就應該在整個鄉村建立一個信用體系,包括信用甄別,信用的過濾或信用擔保以及抵押品,這些都是金融在推動鄉村振興中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最後,農業與自然災害密切相關,保險在這裡面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保險應該為“三農”發展、鄉村振興做巨大的貢獻,要給他們確定性,要給他們未來相對穩定的預期,要消除由於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給他們所帶來的災害。農業保險在保費設計上應該採取普惠性的原則,凡是涉及到鄉村和“三農”的東西,普惠性原則都很重要。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一)

可能你還想了解

<strong>☟ ☟ ☟

我國擬修法促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把握好新時代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以深化改革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佈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