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創新機制成典型——2018年廣西農業發展成就回眸(二)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脫貧攻堅戰初期,廣西產業扶貧工作有一定成績,也有薄弱環節。2016年,國家省際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評估指出:廣西普遍存在地方缺少產業支撐,扶貧產業覆蓋面小,組織化程度較低,產業發展散、小、弱,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面對落後,廣西積極整改,奮起直追,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產業精準扶貧新路。轉眼兩年過去。2018年10月,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典型,廣西縣級“5+2”和村級“3+1”扶貧產業發展模式排名第一。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這一模式就是要求全區有扶貧任務的縣和建檔立卡的貧困村,根據當地資源稟賦,參照自治區研究發佈的特色產業目錄,在開展生產調查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分別遴選確定“5+2”個和“3+1”個特色產業。其中“5”和“3”一旦確定,脫貧攻堅期內不能調整,“2”和“1”每年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1次。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這樣做的好處,既能集中項目、資金、技術等要素,突出做大做強幾個主導產業,解決扶貧產業普遍存在的弱、散、小問題,又能較好地避免產業發展過於集中,解決產業同質化嚴重和農產品短期集中大量上市出現滯銷等問題。初步統計,目前全區縣級“5+2”特色產業已覆蓋了89.18%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只是我區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的其中一大舉措,此外至少還有五大舉措值得圈點。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strong>1

<strong>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政策體系。在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扶貧政策的基礎上,立足區情農情,在自治區層面制定出臺了規劃性、方案性、指導性和規範性文件40多份,各地也因地制宜制定出臺了一批政策措施,為產業扶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保障。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2

<strong>培育了一批有影響的農業品牌。開展了首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遴選工作,評審認定橫縣茉莉花茶等3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廣西金穗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27個農業企業品牌、廣西金花茶業有限公司“金花”牌茶葉等64個農產品品牌,同時打造“廣西好嘢”農業品牌。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3

<strong>創新了一批有效的工作舉措。2017年以來建立了500多個有前景、有特色、有較好經濟效益的扶貧產業項目庫,6000多名涵蓋種植、養殖類主要產業的專家庫,3000多家有一定發展基礎和潛力並有意願參與產業扶貧的企業庫。依託“三庫”開展“千企扶千村”活動,推進企業與貧困村產業對接。全區有3600多家企業幫扶3300多個貧困村,受益貧困群眾達38多萬人。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4

<strong>推廣了一批典型的發展範例。在各地探索創新的基礎上,總結推出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經濟能人帶動、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帶動等九大產業扶貧典型模式,累計推廣了430多個典型範例。其中“百色芒果”和“融安金桔”產業扶貧模式還被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全國產業扶貧典型範例進行推廣。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5

<strong>創建了一批帶貧能力強的示範園區。

全區累計投入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資金710億元,啟動創建示範區(園、點)8232個,其中54個貧困縣獲認定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74個、縣級示範區180個、鄉級示範園301個。各示範園區通過土地流轉、用工勞務等方式,帶動貧困戶22萬戶。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多措並舉之下,我區產業扶貧有聲有色,亮點紛呈,並湧現出了融安、融水、西林、富川、金秀、天峨、資源、平果等一批典型縣(自治縣)。這些地方的產業扶貧工作為什麼做得好?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劉俊深有感觸地作了以下概括。

1

地方重視。比如融安的金桔產業,縣委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和支持,縣委書記親自上電視推介。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2

企業參與。用“公司+農戶”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連接問題。金秀引進廣東知名藥企,推介金秀瑤醫瑤藥,使中藥材種植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平果引進富鳳集團等大型養雞企業,打造“政府+龍頭企業+產業脫貧公司+貧困戶”的四位一體產業幫扶模式,帶動貧困戶就地就業和養雞增收脫貧。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3

示範區引領。融安小村之戀·融安金桔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瞄準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銷售,著力推進“三品一標”,帶動農戶發展金桔產業,農民人均收入超萬元。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4

品牌帶動。品牌就是賣點,優質就是效益。富川發揮長壽之鄉和朝東秀水狀元村的品牌效應,成功培育“長壽芋”“狀元芋”等品牌,帶動全縣種植芋頭8萬畝,覆蓋3000多戶貧困戶,產值超過4億元;融安利用滑皮金桔獨特優勢打響品牌,以“半畝金桔助脫貧”模式帶動4000多戶貧困戶脫貧。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5

好的機制。強化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讓貧困戶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資源縣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致富能手+基地+貧困戶”“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3+”模式,大力發展有機綠色特色農業。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6

能夠持續。天峨縣從2011年開始把龍灘珍珠李作為扶貧主導產業,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幹,常抓不懈,整縣推進,使“小李子”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7

能人帶動。融安電商能人賴園園從標準種植、電商銷售、品牌創建三個環節著手,讓原本每斤只賣2元的金桔賣出20元的高價,讓山區桔農和貧困戶搭上了“致富快車”。

产业扶贫创新机制成典型——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二)

儘管我區產業扶貧亮點不少,但一些突出問題依然存在。比如產業覆蓋率不高、扶持措施不精準、組織化程度偏弱、科技支撐不足、產業鏈條不長、帶貧效果不明顯等等。打好產業扶貧這場硬仗,還需要全區各地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社會各方同時發力,在引進企業參與、完善帶貧機制上,在做好產銷對接、防範滯銷風險上,在立足主導產業、確保持續發展上,在抓好載體建設、示範引領帶動上等等方面下苦功夫。

可能你還想了解

<strong>☟ ☟ ☟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佈的轉載內容及配圖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內容真實性由原作者保留,本號不做承諾,如涉及內容、圖片的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