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道家與道教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用曾經時髦的句子總結,老子的棺材板要按不住了。那我們說的老子是誰呢?道教始祖?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

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道家與道教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在大多數人的思想意識裡,道家與道教是沒有區別的,而且還把老子視為道教的鼻祖,甚至在某些有著教科書地位的書上都不加以甄別的把老子與道教想提並論。

眾所周知,道家思想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而我們所謂的道教,根源是張角、張修、張魯、于吉等人,和老子並無聯繫。

那老子為什麼莫名其妙的成為了道教的始祖呢?原因不過在於這些人兀自把老子奉為始祖,運用“拿來主義”將道家思想拉過來,並對外宣稱,只是我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我祖先創立的。

道教的興起和“張”姓關係密切,這其中尤以五斗米道的興起最為複雜。在看神怪小說的時候,大家應該都見過“張天師”這一名號。那麼,這個張天師又是誰呢?《魏書 釋老志》中記載,魏世祖時,有道士寇謙之,少修張魯之術,後來太上老君下凡,授其天師之位,太上老君說:自從天師張陵去世後,地上好久沒有修善之人了。

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道家與道教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顯而易見,張陵就是第一位張天師了。自張陵後,稱為他子孫的人代代以天師自稱,而歷代統治者也大多加之以天師、真人的稱號。那麼,張陵究竟是何人物我們不得而知。張修、張魯和張角沒有解釋清楚,又來一個張陵,各位看官該著急了。張陵的兒子張衡,張衡的兒子是張魯,這樣張魯就差不多清楚了。那麼張修呢?

《後漢書 靈帝紀》中記載,張修替人治病,病好的給他五斗米,號為五斗米師。《三國志 張魯傳》中如是說:在東方有張角,在漢中有張修,張修之道稱為五斗米道。張修和張魯都是益州牧劉焉手下的將官,劉焉派他倆人去奪取漢中。得到漢中後,張魯殺掉了張修,霸佔了漢中和張修的士兵。

看到這大家該迷糊了。史書中記載的為什麼互相矛盾呢?張修和張魯、張衡、張陵這一大家子究竟是什麼關係?五斗米道究竟是誰創立的呢?對於究竟誰創造了五斗米道,在漢中被張魯霸佔之前的史書記載真實度是遠遠大於張魯霸佔漢中之後的。

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道家與道教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有學者指出,張魯佔據戰中之後,人民信奉五斗米教,不能終止,又不想讓仇敵留下的“文化遺產”是自己終日恍惚,於是將五斗米道與祖父和父親聯繫起來,將五斗米道變成了自己三代單傳的私產。在張魯佔據漢中之前的史官,自然不會受這一因素的困擾,那麼之後的史官便要加以琢磨了。事情傳著傳著就是真的了,畢竟古代信息不發達,你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了。

還有一個疑點在於,張魯是江蘇豐縣人,其先在四川活動,後才到了漢中,為什麼在四川沒有掀起大風浪,反而在漢中火了呢?這是五斗米道。接著,便是張角的太平道和于吉了。

張修、張角、于吉,這三人都用符水給人治病,而行為卻大不相同。張角是要煽動人民造反的,想要當皇帝的。他的信徒有幾十萬人,部署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一朝令起,這些信徒就要造反了。

他散播謠言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句話的威力是相當大的,聯想漢高祖斬白蛇起義就知道了。白蛇實為白帝的兒子,而劉邦則為赤帝的兒子。當然,這也是一個蠱惑人心的由頭。

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道家與道教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畢竟,那個時候,天子在百姓心中真的就是天的兒子。也許這是,你在心裡又迷糊了!張角是東漢末年的人物,他造的謠言不應該是“黑天已死,黃天當立”或“赤天已死,黃天當立”麼?這一點確實無法解釋,也許是張角另有寓意或是寫史書的人搞錯了一個字。不去計較這些細節,單看張角分遣弟子八人,四處傳教,極力擴大影響範圍,還有這司馬昭之心般的口號,就知其目的不單純了,而這種宗教,往往就被統治者定義為邪教,是一定要取締的。其性質與現代的拜上帝教性質相似。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洪秀全了。洪秀全也是假借是上帝之子,說自己是上帝派來“拯救世界”的,結果自己當上皇帝后,全然忘了上帝派他來的初衷。這個拜上帝教是慣於“只管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一邊要求普通人控制慾望,一邊在慾望裡欲罷不能。

和張角相比,張修、張魯等人就比較單純了。張修隔若干裡就設立一個義舍,以便行人休息,又提供米和肉,過路的人按需取,否則會被鬼懲罰。同時禁酒,春夏禁殺生,犯小錯誤的人罰修路一百步。張魯佔據漢中二十餘年,也未出兵爭奪其他的地方。

于吉,大約是個翩翩公子,溫文爾雅,飽讀詩書,穿梭於朱門大宅之間,

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道家與道教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談笑風生,撫琴弄梅,瀟灑不已。關於于吉,我們可以從《江表傳》和《搜神記》中略窺一二。

《江表傳》中記載,孫策宴請諸將賓客,于吉從樓下經過,諸將有三分之二都下去迎拜他。孫策大怒,覺得於吉蠱惑人心,使這些人失去君臣之禮,就把他捉起來。信奉于吉的人都使喚家中的婦女去向孫策的母親求情,諸將也聯名上書請求孫策放了于吉。也許就是這樣一步步激怒了孫策,其堅持殺掉了于吉。

《搜神記》中記載,說是孫策乘虛要襲擊許昌,帶著于吉同行。恰逢大旱,舟行困難,孫策一大早就督促行軍,而將吏卻多在於吉處,孫策大怒,將於吉捆綁在地讓其求雨,許諾午時得雨就饒恕他,果然得雨,但孫策還是殺掉了于吉。

關於這倆說誰真誰假,其實不太重要。這向我們反映的信息是,于吉是一個很受上層社會喜愛的人物,當然是除了統治者之外的。這樣的一個人物,給居於統治地位的人帶來的只有威脅。換做任何一個人都要殺掉他。

道教其實就源於這些人,不管目的為何,卻是實打實的道教鼻祖。那麼為什麼,道教鼻祖又變成了老子呢?也許是這些創始人需要一個更深層次的背景來獲得更多的認同感。

因為老子的學問被稱為道家,所以他們教就變成了道教。張角等人的道術與秦漢時

原來我們被忽悠了近兩千年,道家與道教根本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的方士密切相關,而這些方士是靠皇帝養著的,依附於皇帝的,皇帝沒有書,老子卻有五千言,加之秦漢黃老並稱,老子的書於是也被張角等人拿來誦習。

老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哲人,而道教卻興起於戰火紛飛的東漢末年,二者之間並無實質性的聯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道家思想給道教創立者一種靈感,由此產生了創立一個圍繞道家思想為主的宗教,這個宗教因為有了道家思想的光輝,會得到平民百姓的信賴,會得到統治者的推崇。

在我國的歷史時期,出現大的分裂的有三個時段,一是春秋戰國,二是東漢末年三國兩晉南北朝,三是唐末五代十國。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思想文化的高度繁榮時期,而我國盛行佛道兩教也是傳入或興起於東漢末年。可以說,正是這種水深火熱、慾求不滿的現狀使宗教站穩了腳跟。都說亂世出英雄,其實我更覺得亂世出哲人,出宗教。

迴歸正題,道教與道家思想是不能同日而語的。老子稀裡糊塗的就成了道教的始祖,倘若棺材板還在的話,當真是要按不住了!而我們也就傻乎乎的被欺騙了兩千年。

文 汪鴛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