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strong>遇见都江堰<strong>ID:<strong> yujiandjy

好山好水好空气……在大美都江堰,遇见一切美好~~

老街老巷总是弥漫着市井和人文的味道,它是反映一座城市社会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座城市从孕育到生长全过程的历史见证。前段时间,小编和大家一起回忆了<strong>【五桂桥街】的时光,不禁感慨万千。

戳上方图片查看五桂桥的故事

今天,咱们接着来看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故事。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此去山行达藏羌,岷山岫石灿商廊。

笔筒瓶砚千雕手,压断灌州玉市场。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西街市井

<strong>西街与松茂古道

风过耳,马帮的铃声犹在,仿佛还响在玉垒关口。

最后一抹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那一段石板古道上,悲壮而落寞。萧瑟的西风挟着万年亘古不化的寒意漫卷而来,仿佛要述说一路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然而,最终它却一言不发,在玉垒关上伫足守望,默默地注视着宝瓶口以远的千里平畴和小桥流水人家。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西街松茂古道出口

西德尼·戴维·甘博(美国)摄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旧时生活

沉默千年的往事在风沙中渐渐浮出,凸现,一队马帮从都江堰西街出发,他们沿着这条近700里的茶马古道,往返于松潘和都江堰之间。甚或抵达更加渺远的丝绸之路。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西街上的运木人

西德尼·戴维·甘博(美国)摄

<strong>一

数千年来,这条从西街出发迢遥的古道一直是川藏经济的生命线,藏区人民就从是通过这条古道用他们的毛皮、马匹等货物换回生活所需的盐巴、粮食和茶叶……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也在这段窄窄的古道上演。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40年代的松茂古道禹王宫段

据著名学者任乃强、张至皋所著的《四川地名考释·灌县》记载,<strong>该茶马古道是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时,因“开龙溪娘子岭径通冉駹的山道”,后称为“松茂古道”,全长640里。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沿岷江河谷而行的松茂古道 庄学本 摄

史载,李冰创建都江堰时,曾得到少数民族湔氐的大力相助,为了以示谢意,李冰于公元前256年建堰成功之后,又组织人力龙溪、娘子岭迳通冉駹的山道,后经许多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今天的“松茂古道”。如果按时间推算的话,这条绵延近七百里的进藏之路已经穿过了至少两千年的苍茫岁月,<strong>它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马古道之一。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松茂古道上的马帮

路得·那爱德(美国)摄

松茂古道从西街出发,沿着岷江上溯,是古代通往“蛮夷地区”的道路和川中盆地连接西部高原的纽带。无数的历史遗迹证明,<strong>最<strong>迟在三国时期,松茂古道就已经相当繁荣了。从茂县较场叠溪地震遗址的唐代摩崖造像推测,在公元七世纪时松茂古道就已经是一条往来商贾不绝于途的交通大动脉了,<strong>明代时的茶马互市让松茂古道的繁盛达到了巅峰

,所以“松茂古道”又称为“灌松茶马古道”。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松茂古道上的背夫和挑者

路得·那爱德(美国)摄

这一段路曾经是异常繁华的商业要道,各路商贾用骡马、牦牛从藏区运出毛皮、山货、药材,然后在都江堰市西街换回藏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粮食、盐巴、茶叶、布匹和玉器。<strong>又因其是南方通往藏区的唯一商业通道,所以又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西街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每到交易那天,西街就人山人海,热闹非常,高声叫卖的、低声还价的,大声争执的响成一片,经过商量、比较、计算,一笔笔生意在一条不大的街上谈成了。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87年的松茂古道禹王宫上段 何一西 摄

<strong>二

1939年,著名国画家董寿平先生抗战时避乱成都,后迁居灌县西街,数年后又迁北街。<strong>在灌县一住12年,1951年才举家迁往北京。<strong>当时董寿平先生就借住灌县西街玉垒草堂(董先生仿杜工部草堂命此名,位置大约就在西街原玉垒中学附近)。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现在的西街董寿平旧居

董寿平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随后的逐渐安定,生活无虞,安居乐业,深入古堰、阿坝名山大川,忘情山水,师法自然,潜心作画,完成书画作品数千幅之多。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董寿平画作《梅花》

董先生所居的玉垒草堂更是名流聚集,高朋满座。于右任、谢无量、张大千、徐悲鸿、黄炎培、赵少昂、林山腴、闻在宥、庞石帚、何仙樵、彭云生、陆俨少、陶亮生等当世大家与灌县本地的宿儒罗伯济、尹席珍、贾思徽、廖禹九、叶慧三、黄瑞生、谢羹堂、陈梦龙、谢丕承、张鹏霄、刘质民、余定夫……常年与董先生在此切磋学问,探讨艺事,互相砥砺,转益多师。忽忽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大师们的飘逸身影和朗朗笑语仿佛还在西街上回荡……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80年代西街街景

<strong>三

关于西街,它承载了著名油画家张学忠先生太多的记忆。他曾经一次又一次的揣着乡愁,背着画夹,走进西街写生。画街道上那些深深浅浅的历史痕迹和浓浓淡淡的岁月记忆。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90年代的西街旧貌 何一西 摄

他曾在《草根的街》中满怀深情地回忆道:

“不知繁荣了多少年的茶马古道,从六十年前开始,热闹快速消散。在西街中段,我的伯曾祖父曾经营过的“鸿发客栈”门前店招“夜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灯笼早已熄灭,街口繁忙的“车车铺”(琢玉工房)早已退入老人们的记忆深处。混合了马帮们的汗臭、马粪的空气,石板上得得脆响的马蹄声早就杳不可闻。就连途径西街,背负重货的男女老少沉重的脚步、喘息,以及手中“拐耙子”在路上的叮叮声和背夫歇气时的唿哨也尽都消失在时间历史的吸音壁上。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老西街街口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松茂古道上的背柴人

路得·那爱德(美国)摄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生计,旧城太多的大叔、大婶,乃至于小到十二、三岁的男孩,都干过背砖瓦的沉重劳动。……只要天不下雨,西街的热闹就会从东方未明直到中午一点过。不知有多少西街的乡亲父老加入过这个背运的洪流。那年月,城里几乎家家都有背篼。西街,层层叠压了千万双脚印,浸透了古城乡亲的汗水。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松茂古道河街子民居 何一西 摄

历史演变得真快。近四十年来,西街谢绝了往昔的喧哗,成为一条平静、安详、亲切的街……”

张学忠《草根的街》节选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90年代的西街街口旧貌 何一西 摄

正如张学忠先生所说,今天的西街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后的历史见证人与灵魂守望者。暮色缓缓地降落大地,随着木板门在吱嘎声轻轻的关起,一段多姿多彩的岁月和一段车马辚辚的古道便在老人们日渐衰老的咳嗽声中成了往事。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90年代的西街旧貌 何一西 摄

<strong>四

渐渐热闹起来的是松茂古道,一队队骡马驮着货物,驮着商贾,驮着山里人零零碎碎的日子默默地走在山道上,踢踏踢踏的蹄声成为山路上最有节奏的音乐,敲打着一块块青石铺成的键盘。商贾们则开始计算这一趟下来是亏还是盈,还有哪些货物遗忘了,还有哪些货物下次不能再买了。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84年的松茂古道西关城门段 何一西 摄

要把货物运到藏区,玉垒关是必经之路,它虽然离西街不到一公里远近,但是作为成都入藏的第一关,它的意义非同一般。它建于大中十年(852),由白居易的堂弟、著名诗人、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白敏中亲自主持修建。左边绝壁临江,右边危岩高耸,具<strong>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借以屏障川西,故又有川西锁钥之称。然而,这只是入藏第一关,松茂古道才刚刚起步。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50年灌县城西门

<strong>“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这是诗人对松茂古道的诗意描述。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87年的松茂古道禹王宫下段 何一西 摄

从这里经汶川、茂县,然后才能到达松潘。近七百里漫漫长路,就像一条金线将三垴(寿星垴、西瓜垴、东界垴)、九坪(豆芽坪、银杏坪、兴文坪、大邑坪、杨木坪、富阳坪、周仓坪、麂子坪、镇坪)、十八关(玉垒关、茶关、沙坪关、彻底关、桃关、飞沙关、新保关、雁门关、七星关、渭门关、石大关、平定关、镇江关、北定关、归化关、崖塘关、安顺关、西宁关)、一锣(罗圈湾)、一鼓(石鼓)等颗颗明珠串成一条彩练挂在岷山的腰间。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43年)松茂古道滑竿 庄学本 摄

我们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当年的松茂古道上的劳作者!他们背着货物、担着箩筐穿行在漫漫长路上,攀援在陡峭的山谷间,为生活而艰辛奔波。而更加壮观的马帮也留下了极为罕见的影像。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松茂古道西山亭下段

<strong>五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九月初九,被誉为<strong>“川西第一大才子”的蓝翎候补知县董湘琴(公元1843—1900年)携着家眷,揣着诗稿,沿着松茂古道出发了。此次<strong>“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之行,是应松潘厅总兵夏毓秀之邀做其幕僚前去赴任的。一路之上,松茂古道沿途美景让董湘琴一扫胸中之郁闷,抑郁多年的诗情喷薄而出,他情随物移,诗由景生,沿途赞叹不已,一路吟唱不绝: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1990年代的西街

“橐笔往西游,灌阳郁郁闲居久。几幅鱼书催促后,辞不得三顾茅庐访武侯,把行期约定在九月九。走!……行行至白沙,路转西斜。平畴入望野桑麻,流水小桥,是一幅苏州图画。舟人自舟,筏人自筏,生涯在水涯。回首灌城,茫茫雉堞残阳下。长桥竹索横空跨,过桥来,柳荫闲话。”

(《松游小唱》节选/ 董湘琴)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2001年的西街 王国平 摄

董湘琴在前往松茂古道上,大胆突破传统格律诗的束缚,自成风格,完成了1212行的长篇纪游体长诗《松游小唱》,开创了长篇纪游体诗歌的一代风气,为我们织就了一幅松茂古道、岷江河谷恬淡朴实的山水风情画卷。诗歌一经完成,便妇孺皆知,广为传唱,至今,岷江河谷两岸的许多老人都还能够随口吟诵部分章节。<strong>这是摄影技术进入川西之前,人们对松茂古道最完整的文字记载。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西街 崔巍 摄

1959年,随着成阿公路的修建,古道逐步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当年六百余里漫长的松茂古道如今已经只剩下玉垒关一带短短的、不到两公里的长度,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段领结而已。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2008年前的西街旧貌 江明义 摄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2009年西街团年饭 张铨生 摄

小编按:看完这段文字,再到西街和松茂古道上走一走,去追寻那段逝去的岁月!文据王国平,有删减;图据庄学本、西德尼·戴维·甘博、路得·那爱德、何一西、江明义、张铨生、王国平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古城遗韵」古街西风斜阳下!穿越千年,看西街与松茂古道的历史

主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都江堰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编: 刘 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