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鎏金銅馬” 亮相陝歷博國寶展廳

西漢“鎏金銅馬” 亮相陝歷博國寶展廳

展覽中的“鎏金銅馬” 陝歷博供圖

它是漢代良駒的代表,它的問世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鑑別良馬的標準,對於研究2000多年來中亞馬種發展變化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1月1日,“天馬西來——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西漢‘鎏金銅馬’”,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國寶廳面向公眾開放,迎接新年的到來。

它是大漢帝國時代精神的縮影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馬一直是大漢天子的寵兒,因此漢代是我國養馬業的興盛時期。這件國寶級的文物“鎏金銅馬”,1981年出土於茂陵,原型是漢武帝時期經由絲綢之路引進的外來優秀馬種,既是漢代養馬業興盛的體現和漢代馬文化發達的見證,更是大漢帝國時代精神的縮影。

展覽通過輔助展板、圖版和多媒體等方式,利用文獻、歷史傳說和成語故事等,詳細地介紹了西漢時期養馬業的興盛、西漢良馬的引進、相馬術和漢代馬的藝術造型。希望在新年伊始讓觀眾走近西漢“鎏金銅馬”,穿越綿綿絲路,去感受2000多年前恢宏博大的大漢氣象,“一馬當先”,為創造新年美好生活而策馬揚鞭。

它的主人可能是漢武帝的姐姐

由於漢代養馬業的興盛,漢馬形象在漢代藝術中獨領風騷,影響了漢代乃至整個中國古代馬文化的發展。大漢風骨造就了繁盛的漢馬文化,漢馬文化則折射出一個開拓進取的大漢帝國。

“鎏金銅馬”出土於茂陵一號隨葬坑,它昂首挺立的站姿,俊秀雄健的體態,比例勻稱的造型,靜穆中蘊含動勢,佇立間顯示力量,寥寥數道線條,勾勒出昂然不凡的威武雄姿。它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鑑別良馬的標準模型。

當年,與“鎏金銅馬”同時出土的很多器物上都刻有“陽信家”銘文,考古工作者據此推斷,該無名冢可能是陽信公主家之墓。陽信公主是漢武帝之姐、衛青之妻,這件鎏金銅馬很可能來自漢武帝的賞賜。

大漢天子的天馬情結

當時為提高中原馬匹的品質,漢朝統治者通過納貢、互市、戰爭等手段大力引進外來優良馬種,以對原有馬種進行改良。這些來自西域的良駒使漢馬“既雜胡馬,馬乃益壯”,此後“天馬”便成為良馬的代名詞,從而影響到漢王朝之後幾百年的發展,故後世有“漢唐之所以能張者,皆為畜牧之盛也”的說法。

漢朝統治者在建國之初,便著手建立一整套嚴格的馬匹牧養和管理制度,經文、景二帝的修養積蓄,至漢武帝時期養馬業繁盛至極,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養馬高峰。養馬業的興盛促使漢王朝騎兵建設取得重大發展,成為其開疆拓土的重要支撐,也極大促進了統治者對培育優良馬種的迫切需求。

西域自古盛產名馬,尤其以烏孫馬和大宛馬最為著名。伴隨著絲路上的往來交流,驍騰萬里的西域良駒進入中原。漢武帝時期,曾遣公主出嫁烏孫,得烏孫馬千匹,又多次派遣使者赴大宛及西域諸國尋求良馬,甚至不惜付出戰爭的高昂代價。外來的優良馬種大大提高了中原馬匹的質量,從而使漢王朝的騎兵力量不斷壯大,同時這也成為西漢對匈奴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席記者 張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