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与心理学之“从众心理”

在某款短视频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视频作者假装抬着一块透明的玻璃,阻挡在行人的面前。前面三个年轻男子迟疑了一下,商量着是否需要从旁边绕行过去,这时另外一名中年男子也将通过,视频作者又将手中的“玻璃”挡在中年男子前方。中年男子躲闪了几次,直到视频作者将手中的“玻璃”放下,才从旁边绕行过去。而后面的三名年轻男子,这才放心地绕行而过。

电梯与心理学之“从众心理”

电梯与心理学之“从众心理”

电梯与心理学之“从众心理”

电梯与心理学之“从众心理”

虽然这只是一个“恶搞”,但是却反映出“从众心理”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有句成语“三人成虎”,意思是当一个人说城市里有老虎,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如果两个人都说城市里有老虎,那么大家可能会将信将疑,如果三个人都声称在城市里见到老虎,那么大部分都会相信。从众,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在社会中很多地方都可见到。

在电梯里,从来都不缺乏“从众心理”。电梯作为公共设施,供形形色色的乘客使用。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等互不认识的人拥挤在狭小的空间内,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连锁反应。比如,若有人突然紧紧盯着轿厢顶,那么其他乘客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张望。

编者曾经历过一场关于电梯内“熊孩子”的一场闹剧。除编者之外,当时电梯内乘客约有7、8名中年女子和1个孩子。孩子约有6岁,由于好奇,他将电梯呼梯所有的按钮都按下了。自然,电梯每到一站就会停下,直到层门、轿门自动关闭后再次运行。在刚开始的几分钟内,大家都沉默不语,更无人指责这个“熊孩子”。又过了几分钟,一名女子首先按耐不住,说教了孩子几句,孩子妈妈并没有说话,只是略显尴尬。谁知不说不要紧,另外几名女子也开始轮番说教(编者认为她们均相互不认识),大有指责孩子妈妈的味道。不久孩子的妈妈也开始反击,竟然也得到了近半数人的声援,就这样,原本鸦雀无声的电梯顿时热闹起来。由于编者提前走出电梯,不知道后续进展。

就好比一群人“尬聊”,无话之际,一个随口说道:“今天天气真好啊!”势必会得到大部分人的应声附和——无论如何,随大流是不会错的。

从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失败——就好比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总不至于落入陷阱中。但是,若是盲目从众,没有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探索,很有可能会被谎言迷住双眼,成为别人利用自己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