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立秋那天,高曉松發了一條微博,“今日立秋,送上一支老歌《一葉知秋》。”
高曉松寫過兩首秋天,一首是《一葉知秋》,給了陳楚生,另一首是《立秋》,給了筠子。
兩首歌的誕生相差十年,相比之下,更早寫下的《立秋》的詞更能體現高曉松年輕時的才氣,也註定了《立秋》更廣為傳唱。
《立秋》的副歌,被高曉松寫成了華麗的詩作。<strong>“總要有些隨風,有些入夢,有些長留心中。於是有時瘋狂,有時迷惘,有時唱。”
有點像筠子的一生。
唱了《立秋》的筠子這輩子就出了一張專輯,《春分 立秋 冬至》,卻彙集了當時大陸樂壇最為巔峰的幾個人,高曉松、朴樹、小柯還有當時在鮑家街43號樂隊的汪峰。
專輯發行五個月後,筠子自殺。
人們聊起筠子自殺的原因,多說是為情所困。當初製作專輯的幾個人,有兩個筠子都曾傾注過短暫而絢麗的感情。
高曉松是筠子的前男友,筠子自殺前的男友是汪峰。
汪峰寫的墓誌銘,被鐫刻在筠子的墓碑上。而為筠子寫了多首歌的高曉松,則被筠子的母親斥為“感情騙子”。
兩個中國樂壇的“半壁江山”,待遇天壤之別。
筠子去世後,汪峰為她寫過一首歌,叫《美麗世界的孤兒》。開頭汪峰唱“別哭夏日的玫瑰。”
這朵夏日的玫瑰,成了高曉松夏天裡傾盆而下的雷陣雨。
- 2 -
如果沒有筠子,高曉松的夏天應該滿滿的都是愛與等待,時光與誓言。
有人問過高曉松,為什麼筠子的專輯,從春分唱到立秋再唱到冬至,卻唯獨沒有夏天。
高曉松說,“夏天留給了小樸,於是有了《生如夏花》。”
筠子和朴樹,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共同組成了高曉松的四季。
朴樹與高曉松的關係,有點像伯牙與鍾子期,“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神奇的共鳴為兩人帶來了眾多交集。
高曉松經常掛在嘴邊的,除了自己清華畢業生的身份,還有自己的電影處女作,《那時花開》。
1999年,朴樹做了兩件大事,發行了專輯《我去2000年》,跟高曉松一起拍了《那時花開》。
熒幕上的朴樹,滿臉青春痘,很多時候面無表情,還有很多時候波濤洶湧。
高曉松對這部電影情有獨鍾,我想除了因為他自己迷戀青春,大概電影講的故事,就是高曉松自己的故事。
朴樹的夏天結束於2003年。那年朴樹把《生如夏花》給發了,隨後沉寂。
曇花一現般的絢爛,就像朴樹自己唱的那樣,<strong>“我為你來看我不顧一切,我將熄滅永不能再回來。”
等到朴樹再復出,已是十年之後的事情了。朴樹發佈《平凡之路》的時候,高曉松在微博感慨,“生活水落石出”。
那天盛夏,《那時花開》的女主,周迅宣佈結婚。
- 3 -
談朴樹繞不開周迅。就算朴樹已經結婚13年了,依舊繞不開。
曾經有個哲學問題困擾了無數情侶,分手後到底還能不能做朋友?
朴樹和周迅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不僅可以做朋友,而且可以做好朋友。
像朴樹老婆吳曉敏說的那樣,“他們為什麼不能成為好朋友或者親人?他們有聯繫,我反倒覺得會更愛他,說明他尊重以前的感情,如果他閃躲了反而說明他放不下。”
周迅和朴樹相識相愛是因為電影《那時花開》,那也是一個夏天,男孩的西裝革履和女孩的白色婚紗,在熒幕上交織出理想的結局。
朴樹淡出歌壇的同一年,周迅也出了一張專輯《夏天》。專輯裡面沒有一首歌叫《夏天》,如果一定要找一首帶點夏天感的歌曲,那就是至今還有人會唱的《看海》。
<strong>“離開你以後才知道,你對我是那麼那麼重要。誰知道你想要的不明瞭。”
2003年後,周迅和朴樹分道揚鑣。
15年後的夏天,周迅主演的電視劇《如懿傳》上映。開播的第一天,不少人吐槽,周迅再也演不出少女感了。
周迅當然演不出少女感。
高曉松評價周迅說,“不是經驗型的演員,她是個天才。”
天才最自然的少女感早就在時光裡,留給該留的人了。
- 4 -
筠子生前曾經表示,希望許巍可以為自己寫一首歌。
筠子死後,許巍寫了《那一年》,許巍寫,<strong>“那一年,你正年輕。總覺得明天肯定會更美。”
2000年的夏天結束後,有人正在年輕,有人永遠年輕。
到現在,永遠年輕的人依舊年輕,正在年輕的人卻已經不再年輕。
高曉松前幾天說自己去見了朴樹。在朴樹租住的地方,高曉松幾乎沒說話,聽朴樹聊了一晚。
事後高曉松感慨,“如今我們都老了,平凡得如同路邊的樹木。雖然不再呼喊奔跑,卻默默生出許多根,記住許多事,刻下年輪,結出果實。偶有風過,思想起初來時世界的模樣,每個人都會被原諒。”
又一年夏天結束了。
把朴樹、周迅和高曉松交織在一起的那年夏天也結束了。
閱讀更多 極度害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