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設立門檻難倒部分中小行

核心提示:理財子公司設立門檻讓不少中小銀行望而卻步。

理財子公司設立門檻難倒部分中小行

截至2018年底,已經有27家商業銀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已披露擬註冊理財子公司銀行的資本金總額已超過1300億元。同時,多家已經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內部已經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辦工作。

不過,理財子公司設立門檻讓不少中小銀行望而卻步。

“理財業務體量較小的銀行應該會放棄設立理財子公司。”華南地區一家銀行的資管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而放棄設立理財子公司對於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無疑也是巨大的。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羅榮華告訴記者,理財子公司牌照給予銀行理財更廣闊的政策空間,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的銷售門檻、首次面籤、非標投資等方面放松管制,利好理財業務發展。這意味著沒有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中小銀行將無法享受制度紅利,在市場份額爭奪中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將愈發凸顯。對於這部分中小銀行而言,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空間受擠壓,未來要麼退出銀行理財市場,要麼向財富管理業務方向轉型,在代銷的基礎上實現對客戶多層次理財需求的服務。

<strong> 多家銀行已籌辦理財子公司

截至目前,已經有27家商業銀行擬設立理財子公司,已披露擬註冊理財子公司銀行的資本金總額已超過13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波理財子公司已經入場。2018年12月26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

羅榮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理財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與過去的理財部門相比,主要有如下區別:一是要構建完整的公司治理結構,在組織架構、崗位設置、業務流程與控制體系等方面都要重構;二是要實現獨立的風險控制、產品運營體系、IT系統建設等,相關制度和系統需重建;三是會牽扯到與母行資源利益分割等問題。一方面,理財子公司成立後要考慮客戶資源如何再合理分配,最大化避免理財業務與零售業務甚至基金子公司業務的衝突;另一方面,理財子公司利潤如何在母子公司之間分割的問題也需納入考量。

理財子公司的批覆順序是先提交籌建申請,銀保監會4個月內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書面決定。批准通過後,6個月內進行籌建,可以延長。籌建完畢後提交開業申請,銀保監會2個月內作出核准或不核准的書面決定。收到開業核准文件並領取金融許可證後,辦理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6個月內開業。建行和中行在年底之前獲得批覆申請,預計後續其他銀行的批覆節奏也將加快。

目前,多家已經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內部已經開始了籌辦工作,報送材料、產品創新(加大淨值型產品設計研發)、升級系統、加強對委外機構的篩選評估機制等都是當務之急。

<strong> 人才配備等成難題

理財子公司為商業銀行下設的從事理財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範圍主要為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發行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不允許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控股股東應為在我國境內註冊的商業銀行,最低註冊資本為10億元。股權結構上可以由商業銀行全資設立,也可以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企業共同出資設立。

而最低10億元的註冊資本讓不少中小型銀行望而卻步。“理財業務體量較小的銀行應該會放棄設立理財子公司。”華南地區一家銀行的資管經理告訴記者。

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資金運營中心主任張銘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體量較小的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確存在經濟的問題,且資本金10億對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影響還是較大的。

不過,張銘富告訴記者,小銀行可以研究聯合共同發起成立小銀行參股的理財公司,但下一步還要看監管方面是不是認可這種方式。

資管經理則表示,共同發起成立小銀行參股的理財公司難度會比較大,目前只能想到類似江浙地區,一些地域相近、資管業務本身做得比較好的中小銀行可能會考慮這種模式。

雖然中小銀行共同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仍處於觀望之中,但是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的27家銀行中,已有兩家銀行稱會引入戰略投資者。

近期,廣州農商行和重慶銀行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廣州農商行公告顯示,該行擬發起設立珠江理財,持股不低於51%,引入戰略投資者持股合計不超過49%。重慶銀行公告稱,擬成立渝銀理財,持股比例不低於51%,考慮該行先行出資,後續引入戰略投資者。

除了資金上的壓力以外,設立理財子公司在人才配備方面也有不小的壓力。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出臺,讓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範圍更加廣泛,同時也對銀行的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不少銀行和銀行資管正在高薪公開招募多個投資崗位人員,有銀行開出了高達300萬的薪資。招聘崗位則包括固收投資崗、資本市場權益投資崗、外匯及商品投資崗、投資研究崗、權益投資崗等。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理財子公司目前還處於籌建階段,還需要監管部門的批准,距離正式開展業務還有一段時間,其團隊還在組建過程中。銀行為什麼要挖人?因為自己沒有合適的人,淨值型也好,投資股票也好,這些顯然都不是銀行所擅長的,這些業務的基本邏輯都和銀行傳統存貸匯業務有很大不同,其專業能力、專業團隊的培育和提升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理財子公司設立門檻讓不少中小銀行望而卻步,而放棄設立理財子公司對於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的影響無疑也是巨大的。

羅榮華告訴記者,理財子公司牌照給予銀行理財更廣闊的政策空間,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的銷售門檻、首次面籤、非標投資等方面放松管制,利好理財業務發展。這意味著沒有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中小銀行將無法享受制度紅利,在市場份額爭奪中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愈發凸顯。對於這部分中小銀行而言,資產管理業務發展空間受擠壓,未來要麼退出銀行理財市場,要麼向財富管理業務方向轉型,在代銷的基礎上實現對客戶多層次理財需求的服務。

1,本號轉載的部分內容、資料及圖片,其版權均屬於原作者或原刊載媒介所有。

2,本號轉載僅供大家學習和交流,切勿用於任何商業活動。

3,本號轉載的部分內容、資料及圖片等無法一一和版權者取得聯繫,如果本號所選內容的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或電話聯繫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