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並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strong>濟南有資格瞧不起鄭州?

本週有個大新聞引人注目:山東省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的規劃得到了批覆。

合併萊蕪後,濟南人口數總算跨過了800萬的門檻,GDP也上升到了省內第二,每年萬億元GDP大關似乎也沒那麼遙不可及了。

很多報道里提到,濟南合併萊蕪是為濟南力爭國家中心城市資格添磚加瓦。<strong>這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2017年初,鄭州先一步成了國家中心城市,給濟南以不小的“刺激”。在那之後,山東省內有了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聲音。

看樣子如果沒有點外部刺激,濟南在爭取國家中心城市資格上還是很佛系的。而最終刺激到濟南的是鄭州,畢竟在很多人心目中,山東省比河南省富裕,怎麼鄭州就先一步成了國家中心城市了呢?

去年初,一篇題為《山東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的文章在網上爆火。其中就有一段提到,2016年山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33.8%,“

比我們的近鄰河南還低1.1個百分點”。發佈這篇文章的公眾號順帶點評了一下“這個‘還’字用得!山東在河南面前,總有莫名的優越感!”

<strong>山東人以為自己比河南先進。但那已經是老黃曆了,經不起翻。近年來河南,尤其是鄭州,一直沒停下,拼命發展。

《山東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也提到了這些年鄭州的進步,“隨著糧食生產核心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高鐵網等重大建設蓬勃展開,區域發展地位猛升。特別是鄭州,正從二線省會城市邁向國家中心城市,近年來我省一些地方到鄭州學習考察,無不為人家的大思路大手筆大崛起點贊”。

其實山東人去年初對鄭州發展的驚愕,與其說是佩服鄭州,不如說是用老眼光看人結果卻被打了臉有點尷尬。單說GDP,鄭州早在2010年就超越了濟南,之後就是越拉越大,不算這次濟南和萊蕪合併的話,2017年鄭州GDP就已經甩下濟南2000億元了。

並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看看上圖,你就知道鄭州的走勢多強勁,而濟南有多疲軟了。

鄭州比濟南有錢還努力,上面提到的那一長串“糧食生產核心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原城市群、米字形高鐵網”都是鄭州掙來的,人家是拼了命要爭一箇中部的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它與武漢一道得到了批覆,襯托出了濟南的尷尬局面。

<strong>國家中心城市究竟是什麼?

鄭州早些年的日子可不好過,堂堂近一億人口省份的省會,連副省級城市都不是。鄭州對於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渴求就容易理解了。

<strong>

<strong>畢竟這個名頭還是值得一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也都夠有牌面的。

2007年原建設部(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指出,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 國家中心城市應當具有全國範圍的中心性和一定區域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徵。

“全國範圍的中心性”和“一定區域的國際性”該怎麼理解?很快,2008年,國家中心城市正式出現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被用來描述廣州的城市定位。

<strong>

<strong>所以一切照著廣州的標準來就沒錯了。

並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2月,住建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中,明確提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這五座城市就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重慶。在國家層面肯定了國家中心城市在中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不過看著五個例子,可是四大直轄市加一個超強省省會廣州,五虎上將豈是誰都能評的?

2016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首次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使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操作性進一步明確。

這時候別的城市才動了心思<strong>。成都都能做國家中心城市,這說明國家中心城市的門檻也沒有特別高嘛。不少在全國範圍內具有中心性的城市都想試試。比如成都是西部地區的代表,那麼廣闊的中部是不是也該有國家中心城市呢?

<strong>

<strong>果然,2017年初,中部的兩個大城市武漢和鄭州都被列入國家中心城市,這樣國家中心城市就有了8個。等到2018年初,西安成了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意味著留給其他城市的時間不多了。

據稱,新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裡國家中心城市只有十個名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則表示:“

10個國家中心城市是編制工作初期的設想,未必就一定是10個,確定國家中心城市不是從數量角度來看,主要是從城市職能角度出發。

但最終數量估計也不會比10個多到哪裡去,再多的話“國家中心城市”的名頭也就不值錢了。就像很多媒體熱衷於評選“新一線城市”,但那些所謂“新一線城市”比起北上廣深還差很遠。

<strong>你知道鄭州有多努力嗎?

那到底什麼城市能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呢?

李迅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時表示, “有一些細化的指標,比如全球500強企業總部數量;對外開放平臺,如自由貿易區、國家級新區等數量;國際科技創新基地、新型產業總部基地等數量;航空、航運、軌道交通的建設情況、吞吐能力;國家級會展中心、博物館、展覽館等建設情況;國外領事機構、國際組織設立辦事處數量;等等。

最重要的是看這個城市本身的定位和功能,它是不是區域中心城市,是不是高等級城市群內的核心城市。

”李迅說,“國家中心城市要完成國家賦予的國家戰略的實現,比如‘一帶一路’戰略,國家中心城市就必須在其中起到核心的節點作用;當前中國正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要參與全球的產業分工,提升產業分工的層次;同時還要設立各類對外開放的平臺,比如自由貿易區,統籌建設國際交流區,提升中國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建立國際性的綜合交通樞紐,提升中國的國際門戶和樞紐地位等等,都需要國家中心城市帶動。

<strong>

<strong>這些年鄭州為達到這些標準,可沒少下力氣花功夫。

根據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佔倉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意義與推進對策》中的說法,鄭州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區位優勢,也得到了國家支持,建設國際性交通樞紐。

2007年,為加快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鄭州航空港區;2010年,國務院批准在鄭州機場設立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2013年,國務院批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逐步為鄭州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奠定了條件,促進了世界500強及相關企業在當地快速落地與發展

”。

這裡的“世界500強”其實指的是富士康之類。打通了空運,富士康才能夠在內陸城市鄭州進出口運轉順暢。根據新華網的報道,富士康所屬企業進出口一度佔河南全省進出口的六成以上。

就更不用提鄭州在鐵路上是米字型綜合交通樞紐,發改委對鄭州航空港的期許是“進一步發展連接世界重要樞紐機場和主要經濟體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陸空銜接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提升貨運中轉和集疏能力,逐步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國際航空物流中心”。

並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strong>

<strong>大家都以為河南土,河南落後,可正是因為落後,追趕時候的壓縮勢能也大、產業結構調整包袱也小。光招商引資這一項,2016年鄭州市實際到位境內外資金1998億元,同年濟南引進市外投資可只有1176.6億元。除三去五打個八折,濟南只是鄭州的一半。富士康手機面板、光谷置業電商產業園、中國廣廈華爾中心等項目都落戶鄭州。

當然硬傷還是有的。當年河南拒絕了中科大,讓鄭州的高等教育成了短板。最近的動作是河南省、中國科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三方共同建設中科院UCLA(河南)大學,起碼努力是盡到了。

<strong>

<strong>鄭州的野心可不只是揚長避短,眾所周知,鄭州在河南省內的首位度高,作為中原城市群內的核心城市,它還要帶動中原城市群成為高等級城市群。

<strong>濟南的老對手不是青島嗎?

說起中原城市群,山東省聊城、菏澤都被劃了進去,無形中讓濟南也感受到了壓力,“

我們再不奮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間塌陷”。

早在2007年,《中原城市群與周邊城市群的關係研究》就分析了中原城市群與周邊可能形成的城市群之間的關係,只有提到“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時候,帶有競爭兩字,即“合作競爭”。而當說起中原城市群和武漢城市群這兩個同處中部的城市群時,關係也不過就是“錯位共起”。

<strong>

<strong>可見在定位上,濟南為首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鄭州為首的中原城市群是存在競爭關係的。

等等,濟南為首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為首?

可別忘了山東GDP第一是青島。要是不合並萊蕪,煙臺的GDP都比濟南高。

並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最近的提法是“實施濟南都市圈和煙威、東濱、臨日和濟棗菏都市區規劃,開展青島都市圈發展戰略研究,打造‘兩圈四區’總體格局”。

但是“濟南都市圈”仍然有些尷尬。

《區域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市民意象實證研究——以濟南都市圈為例》就提到研究中做的調查顯示,都市圈內的民眾大多數認為都市圈內城市經濟一體化程度不夠高,產業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和政策一體化做得都不夠好。越是學歷高的人群,越是對濟南都市圈的概念瞭解深入,也同意城市應該組團發展,但也越不看好濟南都市圈的前景。

受訪者中沒聽說過濟南都市圈的樣本比例高達41.4%。此外,有63.4%的樣本認為青島更能代表山東,而選擇濟南的僅有29.0%……這就更尷尬了。

<strong>

<strong>可以說濟南的“國家中心城市” 之路,受到鄭州和青島的東西兩面夾擊。

那麼,青島和濟南之間的競爭,誰更受青睞一點呢?

從《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來看,對副省級城市的功能作用發揮不夠問題,山東省委將召開省委書記專題會議,研究提高濟南省會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設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相關事宜……積極發揮青島“排頭兵”作用,支持青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國際海洋名城。

這等於既重視濟南,又重視青島。

<strong>

<strong>省裡的意思也是“支持濟南、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兩個城市各自也提出了“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strong>

<strong>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兩個都如願的可能性非常小。

<strong>濟南真的能如願嗎?

打開地圖看一看,目前確定的九座國家中心城市大體是這麼分佈的

並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

當年鄭州、武漢獲批後,大家就紛紛猜測,西北、東北各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如果“國家中心城市”的名額只有10個,那麼剩餘這兩個多半就是一個西北,一個東北,以帶動這兩個大區域的發展。

果然,2018年初西安成了國家中心城市,“西北”應驗了。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很有可能會花落東北。目前瀋陽的呼聲最高,雖然它的職能感覺上多少和京津有點重合,但也可能是東北最適合的人選了。

<strong>

<strong>如果最後真按照10個名額嚴格卡死,那濟南和青島應該都沒什麼機會。

<strong>

<strong>如果名額稍微放鬆一點,山東爭取到一個國家中心城市還是有可能的,畢竟山東全省有將近一億人口,經濟總量全國第三。

不過想要讓濟南和青島都如願就近乎不可能,畢竟也有將近一億人口,經濟總量全國第一的廣東,目前也就廣州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深圳對此的意見還是很大的。廣東都沒有兩個,山東怎麼可能會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呢?

如果單看地圖,濟南的位置就很尷尬了:離鄭州很近,聊城、菏澤被劃到中原城市群;地形阻隔,讓濟南的影響力輻射魯南都吃力,就別說淮河流域了,那一億人要靠霸都合肥帶動;輻射膠東半島,濟南肯定也做不到青島的地步。

<strong>

<strong>山東省的情況是長期歷史發展造成的,濟南作為GDP佔本省最低的省會,本身就挺委屈的,山東省又出了不少人才,上層關係盤根錯節,任何調整都很困難。這次濟南能合併萊蕪,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未來中國將進入城市群競爭階段,形成良好合作的城市群,大量吸納人口將成為未來城市做大做強的關鍵。鄭州、武漢、西安、天津放寬入戶政策,搞“搶人大戰”就是因為看準了這一點。濟南已經慢了一步,合併萊蕪後人口數量擴大也算是亡羊補牢。

<strong>

<strong>做大區域性大城市也對民生有好處,中國實在太大了,人口也多,全擠在北上廣深顯然不利於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

富士康在鄭州設廠,河南人就不用大老遠跑深圳打工,而是在家門口就能賺得不錯的收入。

目前這樣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多個城市群競爭,會是未來多年中國區域經濟的主題,山東的城市群自然也要迎頭趕上。濟南在城市競爭中已經晚了幾步,這次合併萊蕪算是表了做大做強的決心。

<strong>

<strong>無論是濟南還是青島,在這樣的競爭裡做大做強對於山東省都是利好。至於國家中心城市,那就是國家對你努力和重要性的認可,是水到渠成的事,一時強求不來,能爭取到則是福澤一方的大好事。

<strong>本回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