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記得小時候每年春節過後乍暖還寒,剛開河的時候,經常能在河邊抓到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這魚花鰍、河石榴,我也不知道這名字準確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這魚體型短粗,通體金黃帶有黑花,也不知道什麼緣故,這時抓到的都是母魚,肚子鼓鼓的全是魚籽,品嚐這魚,肉嫩刺軟,肥碩適口,一極品美味! 請饒恕我們年幼時的殘忍,又有誰能經得住這誘惑呢?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這些大自然饋贈的“溪流精靈”和其它的魚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它們生長快、性貪食、喜洞居,棲息於沙底質且水質清澈的溪流底部,生性機靈,遇危險即鑽入沙中。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在家鄉大人小孩都喜歡它,喜歡看它、釣它、吃它,而它的數量似乎永遠在小河裡佔絕對的優勢,釣之不盡,吃之不竭。它屬雜食性,以水生昆蟲、有機物碎屑為食。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垂釣的工具也很粗糙,挖點那種叫騷蛐蟮的灰蚯蚓,裝進大口瓶裡。傍晚時分,我們來到溪流邊,打開瓶子,倒出蚯蚓,揪下一截,一個個穿在釣卡上。全部穿完之後,就可以下卡了。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這種釣法說來很簡單,一條線,拴上若干竹卡,下到水中,等魚來吞。其道理就是這麼幾句。每間隔1米遠,把小木棍或者小竹竿插在泥裡,穿好蚯蚓的釣卡隨意地扔在水裡。所有的釣卡布置完畢後,就可離開。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在魚吃入誘餌之後,是很容易掛上嘴,而掛上嘴之後,又因為鉤多了一道彎,魚較難以脫鉤。第二天天一亮,我們就趕緊去收卡。拎起小木棍,你就能看見,一條又肥又大的花鰍,掛在卡上。花鰍見到人來,拼命掙扎,可怎麼也逃不掉。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帶花紋的小魚,煞是好看,農村人都叫它“花鰍”


如今釣魚時再碰上這花鰍,內心也總會湧起一陣欣喜,定會小心翼翼的將它們放歸河中,釣魚人不一定有魚獲,無魚反而一身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