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丨引才 海南打出三張牌

<strong>編者按:5月15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16版刊發了題為《引才,海南打出三張牌》文章,文章描繪海南加快構建符合海南實際、具有海南特色的人才發展機制,讓各類、各層次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以下為版面和報道全文

人民日报丨引才 海南打出三张牌

5月14日,海口三角池公園附近,每一塊停車場都是滿的。在35攝氏度的高溫中,公園每一棵榕樹下都站有求職的年輕人。

就在前一天,中共海南省委七屆四次全會通過《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招攬國內外人才。至2025年,要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的目標。

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指出,要充分發揮海南優勢,加快構建符合海南實際、具有海南特色的人才發展機制,讓各類、各層次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消息公佈後,海口在三角池公園舉行了“百萬人才進海南——海口在行動”活動,67家人力資源、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組團招人。海口市住建、公安、人社、組織等部門,在現場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14日中午12點,進場求職人員逾2000人,收受求職簡歷488份。

<strong>吸引人才落戶,提供一站服務

在三角池公園,來自吉林的美術教師鄭淼成功落戶海口市龍華區,成為政策實施後首位落戶者。

“海南空氣好、環境好,工作機會也好,所以我想留下來奮鬥。”關注人才政策一段時間後,鄭淼發現落戶比想象的更容易,“政策發佈還不到24小時,我就拿到了准予遷入證明。”

“按照《行動計劃》,人才進來確實容易多了。”海口市公安局戶政處負責同志魯凌波說,“從2016年起,海南就一直在探索放寬人才落戶政策。這次規定,具有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執業資格的人才,可在海南省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2016年以前,除了公務員招聘以外,往屆大學生落戶的情況可是很難見到的。”

魯凌波介紹,各類高層次人才、碩士畢業生、“雙一流”高校和海外留學歸國本科畢業生,以及擁有重大科研成果的創新人才、產品符合重點產業支持方向的創業人才,可在海南省任一城鎮落戶。“到中午12點,我們就接受人才落戶政策諮詢520人,受理人才落戶120人次,簽發准予遷入證明81張。”

符合要求的人才,憑身份證件、落戶申請表格、用人單位合同、個人畢業證書、原戶籍複印件等,即可在諮詢現場申請落戶。

“政策一出臺,就一直有企業和個人向我們諮詢人才招聘、落戶的事宜。”海口市人力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朱韶雄說,“我們臨時決定,14日就組織招聘、諮詢、落戶活動。一方面,按照省委要求,用最快的時間將百萬人才進海南的政策宣傳出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招聘、服務和諮詢當中,發現人才的具體需求,從而不斷完善我們的工作,實現人才的精細化管理、精準化服務。”

海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廳長何琳介紹,為給各類人才來瓊就業、創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海南正著手建設省級“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在建成之前,先在省人力資源開發局二樓服務大廳安排專人,負責受理服務項目申請材料,承辦和代辦有關手續,包括辦理人才落戶、高層次人才認定、申請人才租房補貼、申報營業執照、辦理子女入學等30多項。

<strong>完善住房保障,提升生活質量

在一些城市,高房價往往成為留住人才的攔路虎、企業創業的絆腳石。按照計劃,海南每年引進的各類人才自落戶之日起,在購房方面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有人質疑:這會不會讓炒房的投機客鑽空子?

對此,海口市住建局工作人員謝晉表示:“原本我們也有這種擔憂。但是5月14日上午,逾2000人的諮詢者中,只有20來人向我們諮詢住房方面的政策,而且基本都是年輕人,諮詢的內容也多為保障性住房的相關政策。”

現場求職的湘潭大學畢業生郭濤,印證了謝晉的說法:“我們關心住房的問題。但落戶的首要目的,肯定不是為了炒房。我們還是衝著海南自由貿易區的工作機會和發展空間。”

從供給端解決郭濤們的後顧之憂,海南一直在努力。海南省住建廳保障處處長王志介紹:“2008年至2017年,我省共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55.04萬套,新建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37.98%。下一步,將繼續完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讓人民住有所居,並邁向住有宜居。”

除了讓人才留得下,怎樣進一步保障各類人才的生活質量,讓他們過得好?《行動計劃》提出,對大師級人才、傑出人才、領軍人才,按人才層次和相應標準,提供15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免租金、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全職工作滿5年贈予80%產權,滿8年贈予100%產權。其餘的高層次人才,則發放3年的租房補貼,其中拔尖人才每月5000元,其他類高層次人才每月3000元,40歲以下全日制碩士生每月2000元,35歲以下全日制本科生每月1500元。

<strong>扶持新型產業,提供創業幫扶

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瑞連介紹,海南引進人才涵蓋各個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包括高層次人才和一般人才,也覆蓋黨政人才、事業單位人才、企業人才和社會各個方面的人才。

要想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必須得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廣的發展空間。

從2015年起,海南開始扶持熱帶高效農業、健康產業、高水平旅遊業等12類產業。2017年,12類產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99.4%。

在三角池人才招聘現場,一家母嬰連鎖機構的工作人員袁女士透露,該單位屬於健康產業,於2016年創辦。營業機構從1家發展到170多家,只用了3年時間。人均月薪也從3000元提高到5000元。“各行各業,招儲備幹部的單位都多了。大家都希望借政策東風招到更多、更優質的人才。”

按照《行動計劃》,來海南自主創業的人才,可向有關金融機構申請信用貸款或保證擔保貸款,並可在入駐園區申請零租金辦公用房。此外,海南還將實施國家級項目人才配套支持計劃。

同時,爭取國家級創新機構在海南落戶、推動重點學科和實驗室建設、鼓勵科技人員兼職或離崗創業。針對引進的人才,海南省還完善相關的評價和退出機制,實行“五年兩次”跟蹤考核,考核合格的,繼續落實相關待遇;不合格的,取消相關待遇。

<strong>鏈接

<strong>“搶人大戰”折射就業新動向

“一天搶到8000人”“3年落戶100萬大學生”……近期,各地紛紛上演“搶人大戰”。至少20個城市先後出臺包括解決戶籍、提供租房購房便利條件、支持創業等吸引人才的新政策。這種“搶人大戰”折射哪些就業新動向?

留年輕人、留住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才,就保證了城市的未來——這是不少城市管理者的共識。目前,武漢、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都在不遺餘力發展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產業,推動當地產業結構調整轉型,而其人力資源的基礎就是大學生。

“為什麼獨角獸企業都聚集在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因為那裡聚集了大量高素質、善創新的大學生。”武漢市招才局一位負責人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學生群體毫無疑問將成為創新經濟的主體。在武漢發展活力最強的光谷,近年來每年以大學生為主的新增參保人口就超過10萬人,他們是光谷光纖信息、生物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基礎。“如果說過去經濟增長驅動因素主要靠投資與外貿,那麼,現在和未來都要靠人才與創新。”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薄文廣說,過去,“搶人大戰”主要是春節後各地高薪“搶工人”,尤其是有技能的熟練工,他們是為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加工廠流水線生產服務。現在,“搶人”演變為各地爭搶以大學生為代表的智力資源。

大學生落戶、就業去向的變化,也透露出中國區域經濟版圖、就業市場的新變化。根據湖北、湖南、陝西等省份教育部門公佈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數據,這些高校資源相對集中的省份,畢業生前往廣東、北京等地就業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本地就業、創業比例明顯提高。

以湖南省為例,相較2015年,該省2017屆高校畢業生前往廣州、深圳等泛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就業人數佔比下降了1.6個百分點,在省內就業佔比則出現同等幅度上升。

“過去,高校畢業生扎堆去北上廣,現在則不少選擇留在省內,尤其是省會城市的比例大幅提升,這在中部地區高校是普遍現象。”湖北一所高校就業部門負責人介紹,各地搶人大戰中,戶口、補貼、貸款都是輔助性政策,工作崗位和發展機會才是大學生落戶的主要考量因素。

武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伍新木說,大學生選擇戶籍管理更寬鬆、更宜居、更有事業前景的城市,改變了原來千軍萬馬擠入大城市的發展路徑,這也是中國經濟正逐步實現地區發展平衡的一個縮影。

專家表示,城市間的“搶人大戰”將推動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人才的利用效率、城市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在進一步推動戶籍制度的放開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也有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引進人才也必須跟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和樓市調控政策結合起來,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劇湧入,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出現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