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陕西的哪个村?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陕西的哪个村?

在陕西三原县,距离县城2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保留较为完整的窑洞、民居住宅村;保存完好的地窑100多院,其中目前还住人的有十几户。“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是其独特的风景,号称陕西地窑第一村。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陕西的哪个村?

三原县柏社村位于新兴镇西北部,距三原县城25公里,该村下辖15个村民小组,是该县较大的一个行政村。有保留较为完整的窑洞、民居住宅;保存完好的地窑134院,经常有人居住的地窑25院,废弃地窑52院,共计211院,村落周边为典型的田园自然景色,果树、楸林繁茂,具有鲜明的风貌特色。目前,柏社村地坑式窑洞是我国乃至世界规模较大的地坑式窑洞建筑聚落之一。

柏社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蕴含有古老的人居文化基因,并曾成为地区商贸发达的历史古镇。古时,柏社位于三原县的最北端而与现在的耀县接壤,地理位置特殊,是关中通往陕北、甘、宁的重要通道,秦汉以后屡为兵家必争之地。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陕西的哪个村?

晋代柏社村民居于“老堡子沟”,前秦时期迁移至“胡同古道”。南北朝时期,北魏在此建城堡,现存于村东北,城沟城形依稀可辨。隋代在古堡西南800米处建新城,今称南堡西城。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南堡又添东城。

宋代柏社成为原区商贸集镇。明代时期建立北堡,其位于寿丰寺西临,成为盛极一时的商贸集镇。现今,留有当年的商业街一条,民居街三条,明清古建民宅四院。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陕西的哪个村?

近代革命时期,柏社是通往革命根据地“照金”、“马栏”、“延安”的咽喉要地,红军,八路军均在柏社设有秘密交通站。1932年我党领导的甘肃“两当兵变”失败后,习仲勋在转赴渭北开展革命工作时,就曾在柏社村居住过。

2014年,由国家住建部等单位联合评选,柏社村已被确定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成为陕西省此次唯一入选的历史文化名村。在这片原生态的净土上,目前现有的780院窑洞中有225院下沉式窑洞四合院(地坑窑),当年居住人口有3756人。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陕西的哪个村?

近年来,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人家已经搬迁移址,只有一小部分人还留在老窑里面。日暮西山的时候,炊烟从窑顶冒出,软软地飘散。鸡叫了,鸟唱了,狗咬了,女人喊娃娃吃饭了。“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平地炊烟、鸡犬相闻的悠然画面,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还能生动展现。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这是陕西的哪个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