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馬雲戰美團、鬥亞馬遜,退休之際攜阿里在全球買下100+公司

↑ 點擊上方藍字「IT桔子」

每天瞭解一點創投圈

2018年马云战美团、斗亚马逊,退休之际携阿里在全球买下100+公司

2018 年,是阿里成立的第 19 個年頭。

這一年的教師節,馬爸爸宣佈了退休計劃:將在一年後,辭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由阿里巴巴集團 CEO 張勇接任。

阿里帝國的儲君經歷了數次調整,如無意外,將由張勇接下這一棒。

接班人問題歷來就特別重要,阿里要活過 102 歲,必須要解決好傳承問題,否則馬爸爸如何全身而退?

另一方面,縱觀阿里 2018 年的股價表現,上半年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股價在 6 月 5 日創下新高 211.7 美元,市值站上 5350 億美元關口;下半年開始呈現頹勢,股價跌跌不休,一度跌破 130 美元,跌幅達到 38.6%,市值蒸發超 2000 億美元。

近日,阿里股價在 160 美元附近,市值仍然超過 4000 億美元。馬雲退休之際,帶領阿里帝國在全球瘋狂地「買買買」。

<strong>IT 桔子(ID:itjuzi521)追蹤到阿里巴巴在 2018 年的投資事件數量與 2017 年相比大漲 67.5%,可見阿里出手越來越頻繁,似與騰訊一爭高下。

<strong>一、投資概況:近 5 年整體處於投資活躍期 2018 年投資數量創下新高

2018年马云战美团、斗亚马逊,退休之际携阿里在全球买下100+公司

首先,從阿里巴巴近 5 年的投資事件數量分佈來看,2018 年相比前 4 年的投資數量大幅上漲,達到 129 起,比 2017 年增加 52 起。

當然,這與阿里巴巴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有很大關係,雖然下半年阿里股價開始下跌,但 6 月份市值創下新高,全年股價整體表現大大強於 2017 年,這讓阿里有了更多的資本進行全球佈局。<strong>截止到 2018 年 12 月 31 日,阿里巴巴在 2018 年的投資事件數量為 129 筆,投資活躍度甚至已經超過很多一線 VC。

<strong>二、最佳投資搭檔:與紅杉關係最緊密 與騰訊合投次數竟排到 Top1

2018年马云战美团、斗亚马逊,退休之际携阿里在全球买下100+公司

從阿里巴巴的最佳投資搭檔來看,與騰訊類似,無論是合投次數,還是上、下輪合作次數,紅杉資本中國無疑是和阿里關係最親密的。可見,紅杉不愧為「中國獨角獸最佳捕手」,在處理與 AT 等 CVC 的關係上絕對高人一籌。

此外,騰訊和紅杉資本中國與阿里的合投數量並列首位,沒想到阿里和騰訊的關係竟然有這麼「親密」。其次是經緯中國、雲鋒基金以及淡馬錫。

除了紅杉資本以外,與阿里在下輪合作最多的機構還有鼎暉投資、湖畔山南資本、IDG 資本以及騰訊;與阿里在上輪合作最多的機構還有經緯中國、IDG 資本、晨興資本、真格基金。

其中,湖畔山南資本和雲鋒基金均與阿里巴巴有著緊密關係。

<strong>三、輪次分佈解讀:早期投資佔比 27% 戰略投資佔比 32%

2018年马云战美团、斗亚马逊,退休之际携阿里在全球买下100+公司

從阿里巴巴在 2018 年的投資輪次來看,有 27% 的投資事件發生在早期階段(種子/天使輪、A 輪),該比例與 2017 年持平;28% 的投資事件發生在發展期階段(B、C 輪),D 輪及以後的事件佔比達 9%。此外,阿里的戰略投資事件佔比在所有輪次中是最高的,佔比超過 30%,相比騰訊增加 10%。

可見,阿里巴巴和騰訊相比,投資策略更偏向於戰略投資。騰訊的投資原則是「只求共生、不求擁有」,其更願意給創業者更多的發展空間,不強求被投公司的業務與自身業務結合,因而被認為是最像財務投資人的 CVC;而阿里的投資風格則更為「激進」,希望能夠掌握「控制權」,將被投公司整合進阿里生態體系內「造血」。

<strong>四、投資賽道解讀:企服、汽車交通、本地生活、電商 TOP4 行業佔比超 50%

2018年马云战美团、斗亚马逊,退休之际携阿里在全球买下100+公司

<strong>(1)企業服務為重點佈局賽道:打造數字時代商業智能基礎設施

阿里巴巴在構建底層商業基礎設施的能力上相比騰訊要強很多,從電商、支付、到物流、再到雲服務、以及對於 B 端商家的整合賦能等,阿里帝國的護城河越修越寬。在國內的互聯網巨頭中,阿里可以說是最難被顛覆的公司,沒有之一,其根基要比騰訊帝國更加穩固。

從企業服務領域來看,阿里雲在國內雲計算市場一直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營收增幅在很長時間一直保持三位數的增長紀錄。即使在國際市場,阿里雲也佔據一席之地。Gartner 數據報告顯示,阿里雲已經在全球市場份額中排名第三,僅次於 AWS 和微軟 Azure。

阿里的釘釘則構建了一個以溝通為基礎的智能移動工作平臺,通過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五個在線」助力中國 4300 萬企業實現數字化工作方式。釘釘在國內的智能移動辦公市場已經佔據壟斷優勢。

阿里在社交領域做了無數次嘗試,唯獨釘釘在企業社交領域撕開了一道口子,即使擅長做社交的騰訊想推企業微信,也很難挽回局勢。在接下來的產業互聯網浪潮中,<strong>釘釘將成為阿里的一張重要「船票」。

從投資佈局來看,阿里投資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兩家獨角獸公司——商湯科技 SenseTime 和曠視科技 Face++。

2015 年馬雲在漢諾威刷臉購買一張郵票,第一次把人臉識別技術帶到前臺,背後使用的,正是曠視科技提供的技術。曠視科技的產品集中在面部識別系統上,主要在 Face++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和 FaceID 在線人臉身份驗證平臺兩大平臺上。

而商湯科技除了人臉識別和身份驗證,還在向自動駕駛和 AR 等領域進軍,其應用場景更豐富一些。

<strong>人工智能領域是各大科技巨頭必爭之地,阿里自然不會讓這兩家頭部公司被騰訊、百度等對手收入囊中,並且阿里在新零售和智能商業等領域都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因此無論從戰略投資還是財務投資來看,都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此外,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菜鳥網絡)在企業服務領域還投資了——

  • 雲計算服務商「ZStack」,

  • 智能銷售服務提供商「探跡」,

  • 為美妝品牌提供線下零售管理解決方案的服務商「秉坤」,

  • 信息化雲平臺運營商「奧哲網絡」,

  • 聚焦於文娛產業的 AI+視頻營銷服務商「極鏈科技 Video++」,

  • 出口退稅綜合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龍圖信息」,

  • 定位於藍領市場的打工服務平臺「安心記加班」,

  • 軟件整體解決方案與服務供應商「潤和軟件」,

  • 中小微企業一站式財稅服務平臺「噼裡啪」,

  • 信息安全解決方案提供商「錦行科技」,

  • 互聯網身份認證和安全產品服務商「一砂信息」,

  • 軟硬一體物流透明 SaaS 服務運營商「易流科技」,

  • 數據智能科技公司「浩鯨科技」等。

可見,阿里在企業服務領域主要圍繞雲計算、數據/商業智能、新零售、企業信息化等方向進行投資佈局,被投公司與其業務方向息息相關。

<strong>(2)汽車交通:拋棄 ofo 押注哈羅單車,推動支付寶渠道下沉

在汽車交通領域,阿里在共享單車上押注了鉅額資金。

2018 年 2 月,ofo 將自行車作為動產抵押,換取來自阿里的 17.7 億人民幣借款。3 月,ofo 獲得阿里領投的 8.66 億美元(約 55 億元人民幣)E2-1 輪融資,此前的借款包含在內。

但由於 ofo 深陷資本旋渦,阿里持股比例僅佔 10% 左右,無法掌控 ofo,並且隨著 ofo 的全線潰敗,阿里在共享單車領域的戰略重點已經徹底轉向「Hellobike 哈囉出行」。

2018 年 4 月,螞蟻金服參與了哈羅單車的 7 億美元融資;6 月,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對哈羅單車增資 20 億人民幣;9 月,螞蟻金服聯合春華資本再次領投哈羅單車 40 億元人民幣。

哈羅單車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差異化戰略,成功避開資本圍剿和惡性競爭,在二、三、四線城市站穩腳跟。螞蟻金服入局後,哈羅單車「免押」騎行擴大到全國範圍,芝麻分 650 分以上用戶可享全國免押金騎行,從而推動支付寶渠道下沉。免押金騎行更多影響對押金敏感的三四線城市用戶,這也正是哈羅單車的主要市場,同時也是擴展移動支付的增量市場,符合螞蟻金服的支付渠道下沉需求。

此外,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在汽車交通領域還投資了——

  • 電動汽車生產製造商「小鵬汽車」,

  • 智能洗車機器人研發商「驛公里」,

  • 汽車產業互聯網平臺「大搜車」,

  • 車票查詢與在線預訂平臺「Bus365」,

  • 無人駕駛領域的新興地圖公司「DeepMap」,

  • 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交通信息服務平臺「Nexar」,

  • 汽車後市場數據與創新應用解決方案服務商「明覺科技」,

  • 電動車產業綜合服務提供商「猛獁充電」,

  • 共享汽車品牌「立刻出行」,

  • 主打停車服務的解決方案服務商「停簡單」,

  • 主要從事智慧停車的運營服務商「順易通」等。

<strong>(3)本地生活:餓了麼與口碑合併戰美團,圍繞新零售戰略加快佈局

在本地生活領域,阿里巴巴的投資佈局主要圍繞口碑以及新零售戰略展開。

2018 年 4 月,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以 95 億美元對餓了麼完成全資收購。阿里方面稱,餓了麼將依託阿里集團數字經濟生態的商業基礎設施,成為阿里新零售戰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2018 年 10 月,阿里集團 CEO 張勇正式發佈內部信,宣佈餓了麼與口碑合併,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至此,餓了麼完全融入阿里生態。新公司估值在 250 億美元左右,這對於美團當時尋求以 600 億美元估值 IPO 上市形成了一定的「擠泡沫」壓力。上市後的美團受到港股低迷、持續虧損、以及阿里的戰略圍剿等多重因素影響,目前市值相比於上市時縮水超過 30%。

除了口碑和餓了麼,阿里巴巴還在 12 月宣佈阿里生態生鮮業務將圍繞新零售戰略進行升級調整,易果與盒馬將深化合作,以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加速建設和升級生鮮供應鏈體系,推進阿里生鮮全鏈能力。截止目前,盒馬鮮生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經接近 120 家。

口碑公司的餐飲新零售負責人杜曉明曾說過,「餐飲商家在阿里一個體系內就能實現線上、線下全打通。一家實體店、一家餓了麼店、一家口碑店,這將成為餐飲商家的標配。」可見,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野心,以及對於美團的圍攻意圖。

此外,阿里巴巴還投資了——

  • 主打無人值守便利店的新零售平臺「猩便利」,

  • 便利店連鎖品牌「喜士多」,

  • 新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石基零售」,

  • 團餐企業服務公司「禧雲國際」,

  • 餐飲及食品優惠平臺「多維度」,

  • 印度外賣巨頭「Zomato」,

  • 智能雲 POS 電子支付終端「銀盒子」,

  • 互聯網餐廳服務商「美味不用等」,

  • 美業管理系統軟件研發商「博卡」,

  • 基於 SaaS 的婚慶行業 S2B2C 平「幻熊科技」等,

  • 與百聯集團聯合打造新零售項目「逸刻新零售」。

<strong>(4)電子商務:搶灘海外電商市場與亞馬遜「剛正面」,投資新租賃擴展芝麻信用應用場景

在電商領域,阿里巴巴主要圍繞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加快投資佈局,與亞馬遜抗爭。例如:

2018 年 2 月,阿里巴巴領投印度最大的網上雜貨商「Bigbasket」3 億美元融資。

2018 年 3 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將向 Lazada 集團增加 20 億美元的投資,旨在加速 Lazada 這一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的增長,同時深化其與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融合。同時彭蕾將出任 Lazada CEO 職務,原 CEO Bittner 將出任高級顧問職務。

2018 年 4 月,阿里聯手軟銀對印度電商 Paytm E-Commerce 投資 4.45 億美元,Paytm E-Commerce 與亞馬遜印度部門及印度本土企業 Flipkart(騰訊投資)相競爭。

2018 年 5 月,阿里全資收購巴基斯坦電商平臺「Daraz」。Daraz 自稱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業務幾乎覆蓋了南亞所有國家。

2018 年 8 月,阿里收購土耳其電商公司「Trendyol」的絕大多數股權,對該公司的估值至少為 7.5 億美元。Trendyol 專注於時裝銷售,目前是土耳其、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大、增長最快的移動電商平臺。

2018 年 12 月,阿里巴巴聯合軟銀旗下願景基金領投了印尼版淘寶「PT Tokopedia」新一輪 11 億美元融資。此輪融資結束後,該公司的估值超過 70 億美元。按照 CB Insights 的統計,PT Tokopedia 將因此成為印尼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

除了海外市場,阿里巴巴還在國內市場以 45 億人民幣投資致力於服務農村市場的生態電商服務平臺「匯通達」,共建農村商業新生態;領投生活方式分享社區「小紅書」的 3 億美元融資;母嬰社區電商平臺「寶寶樹」,以及二手回收平臺回收「回收寶」,並向酒類垂直電商「1919」戰略投資 20 億人民幣,持股約 29%,成為 1919 第二大股東。

在新租賃經濟領域,為「芝麻信用」不斷尋找應用場景是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投資佈局的主邏輯之一。

阿里巴巴(螞蟻金服)投資的相關公司包括——

  • 會員制時裝共享平臺「衣二三」,

  • 女裝租賃平臺「女神派」,

  • 男裝訂閱電商「垂衣」,

  • 辦公設備租賃平臺「人人租機」,

  • 共享雨傘「漂流傘」等。

<strong>(5)金融科技:螞蟻金服估值達萬億,擴展海外支付市場

螞蟻金服在 2018 年共完成 3 輪融資。2 月,阿里巴巴通過一家中國子公司入股並獲得螞蟻金服 33% 的股權;6 月,螞蟻金服宣佈完成總額 140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主要用於支付寶的全球化拓展,自主科研投入和全球頂尖人才的招募;隨後,保險巨頭太平洋人壽宣佈 16 億元投資螞蟻金服。從投資佈局來看:

2018 年 3 月,螞蟻金服出資 1.845 億美元購入挪威 Telenor 集團在巴基斯坦的子公司 TMB(Telenor Microfinance Bank)45% 股權,未來將輸入支付寶的技術和經驗。TMB 是當地一家小微金融銀行,在巴基斯坦有 181 家分行、76000 家代理網點,主要為當地社會中較少權益或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群提供小額融資和相關金融服務。

2018 年 4 月,螞蟻金服投資了孟加拉領先移動金融服務商「bKash」,並提供技術支持,將 bKash 打造成當地版的「支付寶」,為孟加拉國提供更方便和安全的金融服務。這是 2015 年螞蟻金服實行全球化戰略以來,以「投資+技術+經驗」方式進入的第九個亞洲主要國家。

2018 年 12 月,螞蟻金服與英國跨境支付企業 WorldFirst 談判,擬以約 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後者。WorldFirst 向世界各地的企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個人提供外匯和貨幣對沖服務‎。就在 2018 年夏季,WorldFirst 成為了第一家獲准在中國支付服務領域經營的外國企業。

此外,螞蟻金服在國內市場還投資了——

  • 提供「互聯網+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的服務商「佳都數據」,

  • 投資交流交易平臺「雪球」,

  • 基於稅務信息的大數據徵信服務商「微眾稅銀」,

  • 智能投顧服務提供商「阿法金融」,

  • 為物流行業提供一站式科技與金融服務商「凱京集團」等。

<strong>(6)其他經典大額投資案例

阿里在 2018 年投資的典型案例還包括:

  • 收購萬達電影 7.66% 股份,收購總價 46.8 億人民幣;

  • 參與居然之家高達 130 億人民幣的股權投資,阿里巴巴及關聯投資方投資 54.53 億元人民幣,獲得居然之家 15% 的股份;

  • 以 50 億控股物聯網芯片公司樂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這是全球第二大 WiFi 芯片商;

  • 與菜鳥等以 13.8 億美元投資中通快遞約 10% 股權;

  • 參與智能芯片領域獨角獸公司「寒武紀」的數億美元 B 輪融資;

  • 參與華人文化的 100 億人民幣 A 輪融資;

  • 以 150 億元戰略入股分眾傳媒,佔股 10.3%;

  • 參與蘇寧體育的 5 到 6 億美元 A 輪融資;

  • 領投智能投影設備研發及生產商「堅果投影」的 6 億元 D 輪融資等。

<strong>五、地點分佈解讀:北上廣佔比超 60% 海外投資佔比 15%

2018年马云战美团、斗亚马逊,退休之际携阿里在全球买下100+公司

從阿里巴巴在 2018 年的投資區域分佈來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佔比超 60%,Top5 省份佔比達 75%,海外佔比達到 15%。

除了前文提到的海外公司以外,阿里巴巴還投資了——

  • 荷蘭的 NFC、RFID 元件供應商——Smartrac,將利用 NFC 和 RFID 標籤的防偽溯源為各大品牌提供保護和認證能力,以此來對抗假貨、打擊盜版;

  • 美國移動視頻創企「NewTV」;

  • 泰國人力資源科技初創公司「GetLinks」;

  • 以色列公共交通智能優化系統開發商「Optibus」;

  • 車載 AR 導航系統「WayRay」,

  • 印度版菜鳥網絡、本土物流服務初創公司「XpressBees」等。

阿里巴巴從打造數字化時代的商業基礎設施,到押注共享單車和新租賃經濟推支付,以及圍繞新零售戰略和海外電商、支付市場加快投資佈局,構建起了越來越穩固、龐大的阿里帝國。

即使馬爸爸明年退位,阿里帝國也很難被撼動了。

就看阿里能不能活過 102 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