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傳統服飾起源於他們的勤勞與生活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如果聚集在一起跳舞,那美麗多彩的服飾就象盛開在舞臺上百花齊放的花朵。那麼,每個民族的服飾是怎麼形成的呢?雖不清楚所有民族的服飾的來源,但一部分民族的服飾還是大致瞭解的。比如漢族服飾在推翻清朝統治後很隨便,也很自由穿著。但在清朝統治的舊社會里,男穿長袍大褂留長辮子,女穿大褲腰招褲和寬鬆大袖口對襟上衣。男女衣服以長為美,長喻意天長地久。而男人留的長辮子喻意留根,辮子越長,越祈求家丁興旺。

民族的傳統服飾起源於他們的勤勞與生活

藏族的服飾與該民族勤勞有關。男人帽子毛皮厚重,常在寒冷地帶勞作起遮擋風寒的作用,而男女都不穿上衣右臂袖子,他們常把右衣袖挾在褲腰內。因為他們祖祖輩輩要學會做馬奶、羊奶,大多數人右手使用的多,怕弄髒衣袖,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只穿左衣袖不穿右衣袖的習慣。

民族的傳統服飾起源於他們的勤勞與生活

蒙古族,男女衣服長而寬鬆,適應騎馬、摔跤,而衣服面前掛滿了金、銀、銅、玉等配飾,在騎馬時抖動發出響鈴聲,打仗時可以鼓舞士氣,震攝敵人。

民族的傳統服飾起源於他們的勤勞與生活

而大多數少數民族的男女頭飾肥大,而且女性都披金戴銀,有的民族女孩還在頸子上掛了幾個銀圈。說明他們生活在山區,頭扎很厚的主帽巾,除了防寒去涉外,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走山路預防豺狼虎豹的侵襲,由於頭飾大,動物不知道人的頸脖子在哪,無法下口。而戴銀首飾和披銀掛圈,是為了女孩子走晚路時,既能趨趕動物的襲擊,又能防止鬼神及邪氣上身。因此少數民族的衣著和服飾與他們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