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件事兒,父母不教,孩子永遠長不大,以後吃虧是孩子自己!

有些孩子三四歲就會自己收拾自己的髒衣服,和家長一起做家務;而有些成年的大學生,甚至還不會洗襪子。

有些孩子到公眾場合一直安安靜靜乖巧聽話;而有些大人卻在地鐵上外放吵鬧的音樂,插隊、霸座更是司空見慣的行為。

那些大人,曾經也是孩子。然而雖然他們的年齡增長了,但是心理上仍然不成熟,做事、說話、為人處事方面都很欠缺,<strong>本質上就是沒長大的孩子。

其實所有的孩子天性並無太大區別,影響他們成長為不同樣子的因素,是教育。

<strong>有些事情,父母不教,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這3件事兒,父母不教,孩子永遠長不大,以後吃虧是孩子自己!

<strong>01、教孩子獨立

在美國紐約州最高法院,出現了一樁“怪案”:一對父母狀告自己30歲的兒子。

原來,30歲的兒子邁克爾已經在家啃老8年了。在過去幾個月裡,羅通多夫婦多次寫信要求他離開住所,自力更生,但兒子軟硬不吃。多次的“驅逐”失敗後,羅通多夫婦只能將自己的兒子告上了法庭,並委託法庭採取強制性措施。

這種父母辛苦付出幾十年,孩子卻難以獨立的例子,國內外都屢見不鮮。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曾說過:<strong>“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到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想。”

這句話簡直是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

<strong>如今一些家長過於寵孩子,事事為孩子做好,殊不知,這是在剝奪孩子學習生活技能、鍛鍊獨立能力的機會。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掌握好愛孩子的度,少包辦,多給孩子自己思索、做決定、動手做事的機會,避免過度保護孩子。

這3件事兒,父母不教,孩子永遠長不大,以後吃虧是孩子自己!

<strong>02、教孩子規則

去年,“高鐵霸座男”一夜之間舉國“聞名”,強佔別人的位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還有公交車坐過站的那位女子,自己做錯事卻要求司機臨時停車,不守規則,最終因和司機爭搶方向盤導致整個車墜江,釀成悲劇。

其實,社會上很多反面案例主人公如今的行為都可以從他小時候找到端倪。

有些小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那些大人卻全無規則意識,心中只有自我,活脫脫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strong>良好的規則是一切行動的基礎。從小培養孩子規則意識不僅是教養的體現,也是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幫助孩子更好適應社會的最好方式。

孩子2歲左右就會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這時候就可以<strong>有意識地給孩子建立規則,讓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界限,知道說話、做事要有分寸感。

比如地鐵上不能吃東西、進入電影院不要大聲講話、買票時要乖乖排隊、別人的東西要請求別人答應之後才能拿來......

父母在制定規則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不要只會用權威來壓制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從內心認可並接受這些規則。

<strong>規則一旦制定,父母就要堅持原則,不隨意妥協更改,這樣規則才能更好地發揮效用。否則,當某次孩子發現規則是可以隨意打破並且不會受到什麼懲罰時,以後家長的教育只會事倍功半。

這3件事兒,父母不教,孩子永遠長不大,以後吃虧是孩子自己!

<strong>03、教孩子責任

孩子走路不注意看腳下摔倒了,怪椅子怪地板;孩子不提前收拾書包導致早上匆忙忘記帶課本,怪爸爸媽媽不提醒自己;孩子做錯事了被指出來,家長不肯承認還怪別人“跟一個孩子計較”......

現在很多父母對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不夠重視,幫孩子包辦了很多事情,很多麻煩也儘可能地提前幫孩子避免了,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可以專心學習。

<strong>這實在是本末倒置。

<strong>責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礎。

一個人沒有責任心,就不可能認真做事;沒有責任心,遇事就只想退縮、逃避,推卸責任,這樣的人步入社會後又怎能做好一個人?

家長應當在日常小事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比如多讓孩子參與家務活,幫忙拎東西、扔垃圾、套被套;偶爾示弱,生病了讓孩子照顧父母、關心老人;一起去旅遊時,讓孩子幫忙保管門票、水杯等。

家中的大小事務可以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幫助一起出謀劃策,並適當採納孩子的建議,孩子就會在心中產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孩子做得好就給他一定的鼓勵和讚揚,這會增強他的自信心、激發他的積極性。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及時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付出相應的代價,這樣他會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strong>家長千萬不要以“他還是個孩子”當藉口為孩子開脫。

獨立、規則、責任,這些事情,不是“孩子大了就好了”,而是需要父母從小教給他們。

只有這樣,他才能成長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良好修養、“真正長大了”的人!<strong>“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說多了,很有可能會變成害孩子的一句話。

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strong>關注微信公眾號【父母網】,精選歐美頂級育兒雜誌內容,每天育兒乾貨餵飽你,加微信 16651450598 進爸媽交流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