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隨著汽車科技水平的進步,車機互聯繫統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用車中不可或缺的配置,而阿里旗下的斑馬網絡一直是車機互聯繫統方面的佼佼者。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汽車平臺,斑馬網絡近日發佈了《2018駕駛行為報告》,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分析一下這份《報告》。

<strong>各年齡段各地區的駕駛者駕駛習慣迥異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中“90後”應該是最喜歡飆車的人群,但是《報告》中卻顯示:90後司機開車急加速次數、急剎車次數、超車次數均低於其他年齡層的6%左右。而70後則是穩當老司機,擅長急剎車和急轉彎,80後喜歡彎道超車,其超車次數最高。除了對不同年齡的駕駛者的駕駛習慣分析之外,《報告》中還分析了不同地區的駕駛習慣。

《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在我們印象中溫文爾雅的上海人卻是最愛急加速的,一年推背加速的人均次數是439次,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49.68%。上海人急剎車的次數也高達1231次,高於北京、廣東、江蘇和浙江。當然這也跟上海城市生活節奏比較快有關,除此之外,上海路況較好,駕駛員素質普遍較高也是能夠急加速與急減速的前置條件。而廣西人的推背加速次數全國最低,2018人均只有119次,急加速只有629次,大約為上海的1/2,急轉彎455次,不到重慶人的1/2,規範超車252次,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廣西人成為了開車最平和的人群確實令人意想不到。

《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我國另一個一線大城市北京受限牌、限行政策以及擁堵的限制成為了全國行駛里程最短的城市,人均駕駛里程是11132公里,低於全國平均的12.25%。除此之外,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人均行駛里程也都低於平均值。人均行駛里程最多的是西藏和海南,分別是16322公里和14553公里。海南人全年行駛里程高於全國平均28.66%,海南風景優美、地廣人稀,是一個特別適合自駕遊的地區,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海南人自駕的積極性。


《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當然,這份《報告》中也有一些我們很好理解的數據。山路眾多的重慶地區成為了全國急轉彎次數最多的城市,人均次數是1294次,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63.4%。接下來是處於雲貴高原的貴州以及雲南。而西藏雖然地廣人稀,但是馬路上卻時長有很多野生動物的出現,所以西藏成為了全國急減速最多的地區,人均次數高達1416次,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2.84%。山東由於平原眾多,路況較好成為了全國以急加速、過彎、剎車最少的地區。夜間用車最多的地區則被夜生活更豐富的廣東佔據。

<strong>70後上海女司機成駕駛技術最好的人群?

女司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是“馬路殺手”的代名詞,但是這份《報告》裡的數據卻為女司機做了證明。

《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斑馬網絡通過長達一年對互聯網汽車車主急剎車、高速過彎、急加速、規範超車、行駛時長、人機交互等駕駛行為分析。得出了上海70後女司機駕駛技術最優秀的結論。她們不僅在女司機排行中名列前茅,甚至還超越了全國95%的男司機群體;貴州女司機平均行駛里程全國女司機中最高,超越全國90%男司機;黑龍江女司機最愛與車對話;北上廣女司機最愛惜車,維修比例低,排名全國前三位。除此之外,女性不再甘於坐在副駕駛,她們的駕駛技術正在全面趕超男司機也是正在發展的一個趨勢。

《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據筆者分析上海70後女司機駕駛技術好的原因可能有三點,第一是上海女性的地位比較高,所以開車時間較多,駕齡也更長;第二是因為上海的路況比較好;第三則是因為上海交規嚴格,駕駛員的素質也比較高。

除了女司機的數據之外,還有一些有趣的個人數據筆者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魔都的一位車主一年規範超車1825次,喜奪駕駛技術全國最佳;安徽一車主全年共等候了14,600次紅燈,相當於刷了29,200次短視頻或163集美劇;全國最寂寞的江蘇車主共呼喚了小斑5,537次......

<strong>尷尬的現狀:上億研發的車載互聯繫統,卻敵不過10元的手機支架

除了《報告》本身之外,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還是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說的那句:“進了汽車還用手機,這是汽車人的羞辱”。

《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雖然目前市場上不乏像斑馬系統一樣好用的車載互聯繫統,但是還有很多系統的實用性確實不如手機。我們在開車的同時要做的事情無外乎就是使用配置、聽音樂和收音機、打電話和導航四大項。使用配置的話相信絕大多數人還是更喜歡實體按鍵;而聽音樂的話手機裡的音樂類app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歌單,絕大多數的車機音樂app沒有這項功能;車載智能系統打電話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因為當車主說出“打給XXX”時,可能Siri的反應速度要比車載系統快一點,也就手機本身的語音助手要比車載強大;導航方面更不用多說,大多數的車載導航都沒有避開限行路段的設置,這對於很多生活在限行城市的用戶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缺陷。

《2018駕駛行為報告》出爐!女司機比男司機駕駛技術好?


因此,如何解決這四項功能的客觀問題或許是未來很多車企在研發車機互聯繫統上著重攻克的難關。筆者相信如果車機系統的便利性真的超過了手機,那麼沒有人會在車上放一個影響內飾整體美觀的手機支架。否則,想要取代手機支架一切都是空談。

<strong>總結

看了以上的這些數據,相信大家也會和筆者發出一樣的感慨:互聯網對駕駛行為的識別度居然已經精確到這個程度!在未來,搭載互聯繫統的汽車可以充當的社會角色也會越來越多,遠遠超出交通工具這個基礎功能,比如當前非常熱門的智慧城市建設就能用到它。但是在拋開未來的設想之外,如何解決車機互聯繫統在實用性方面的缺陷卻是每個車企當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