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繫辭下》:第一等自變,第二等應變,第三等不變……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周易·繫辭下》:第一等自變,第二等應變,第三等不變……

【出處】《周易·繫辭下》

【釋義】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說明在面臨不能發展的局面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

【賞析】這句話正是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發源地。其意思是指事物在時間裡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發生變化的。不過,更樸實的中國老百姓從這句話中,摘出了兩個字,表達了更為實用主義的意思。那便是“變”和“通”二字,合起來,即為“變通”。變通一詞,目前仍然極具通用性。人們遇事不必死鑽牛角,而應該懂得通融、屈伸。

《周易·繫辭下》:第一等自變,第二等應變,第三等不變……

南懷瑾在《易經系傳別講》說:《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人類的法則就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地間沒有不變的事情,天地間的一切事情,隨時變,隨地變。跟我們一樣,我們的生理、思想、情感也是隨時變,隨地變,沒有不變的道理,不變是不可能的。所以社會的形態到了某一個階段,非變不可,你想保持不變是不可能的。

《周易·繫辭下》:第一等自變,第二等應變,第三等不變……

“窮則變,變則通。”

所以我經常說,歷史上的偉人:

第一等人是智慧的領導者,曉得下一步是怎麼變,便領導人家跟著變,永遠站在變的前頭;

《周易·繫辭下》:第一等自變,第二等應變,第三等不變……

第二等人是應變,你變我也變,跟著變;

《周易·繫辭下》:第一等自變,第二等應變,第三等不變……

第三等人是人家變了以後,他還站在原地不動,人家走過去了他在後邊罵:“格老子你變得那麼快,我還沒有準備你就先變了!”三字經六字經都出口啦,像搭公共汽車一樣,罵了半天,公共汽車已經開到中和啦,他還在罵。這一類的人到處都是,競選落敗了,做生意失敗了,都是這樣,一直在罵別人。

所以大家都要做第一等人,知道怎麼變,等它變到了,你已經在那裡等著了。

所以學了《易經》的人,要懂得這個“窮則變,變則通”的原則,知道宇宙萬物都有一個變,自己更要知道來適應變。要想上帝保佑你?沒有這回事;菩薩保佑你?也沒有這回事。自助則天助,自則則人助。自己不站起來,想靠上帝幫忙,菩薩幫忙,那是傻瓜,那是笨蛋,那是情感上沒有辦法的人的一種愚昧。

人只有求助於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沒有可靠的人,連你的父母,連你的兒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真能自己站起來,所謂天人合一,自助則天助,這是中國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愚味的宗教徒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另外的人來掌握,交給佛菩薩、交給上帝,自己不做事,靠上帝、靠佛菩薩給他弄飯吃,沒有這回事。所以《易經》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樣才能大吉大利,所以《易經》的文化完全是人的教育。

如果自己不站起來,指望別人依賴別人,永遠是沒有出息的人。因此我們要效法我們的老祖宗,學學老祖宗們奮鬥創造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