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还能重获新生吗?

P2P爆雷潮已经成为过去,影响仍未消除,成交和人气都还在低处徘徊。其实,这是危机的典型状态:爆发阶段来势汹汹,真正难捱的却是危机后的漫长复苏期。就像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迄今10年时间过去了,谁敢说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了谷底?

P2P行业还能重获新生吗?

鉴于危机总是周期性地光顾,经济学界关于危机的研究如汗牛充栋。整体上看,虽然危机本身总是伴随着财富的毁灭,令人不快,但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危机是经济体重回均衡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重获新生的起点。

于P2P行业而言,这次爆雷潮也是行业从失衡向均衡回归的必由之路,问题是,若有些问题不厘清,P2P真的可以重获新生吗?

P2P行业是否还能重获新生?

问题是,向均衡的回归并不必然等同于重获新生。能否重获新生,取决于我们能否真正消除危机发生的原因。

于P2P而言,一直在进行风险转化,规模越大,行业内积聚的风险越多。而信息中介的定位,又决定了平台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拧巴的状况呢?

途径无非两个:一是认可P2P的风险转化模式,同时也要参照银行对P2P进行严监管;二是沿着当前的监管框架,进一步夯实P2P的信息中介定位,禁止任何新增的风险转化行为。

两个都很难。

第一条路径,参照银行进行监管,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了银行,这是各方所难以接受的;第二条路径,看上去简单,将每一笔贷款的损失实时分摊至出借人即可,只是,这样会吓跑出借人,行业会越来越萎缩。

在实践中,平台的做法是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来剥离风险。问题是,无论引入多少层第三方公司来承担风险,只要出借人不是最终的风险承担者,风险转化的模式就依然存在,只不过将风险分散给更多的参与主体而已,治标不治本。

进退两难。

或许,我们可以学习凯恩斯的精神,把一切问题交给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