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招商魔幻:財政補貼5300萬引企業內訌

本報實習記者 秦宇傑 記者 郝成 黃石報道

湖北黃石,這個環湖而建的四線城市,曾因為鐵礦、銅礦快速發展,又因為資源枯竭而一度衰落。近幾年,當地正大力招商電子信息產業,來者甚眾。

從黃石的招商情況看,免費送地、鉅額補貼的現象並不少見。一家名為華創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產業園”)的企業,因一筆3300萬元財政補貼和一筆2000萬元國資貸款引發股東內訌,參與者中甚至有A股上市公司三豐智能董事長朱漢平的身影。

在知情人看來,內訌雙方均希望能夠獲得這兩筆款項,在糾紛僵持過程中,華創產業園的建設卻陷入停頓,這顯然與政府財政支持的初衷背道而馳。

黃石當地政府部門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上述糾紛中的股權變更屬於市場行為,政府不便過多幹預。但相關官員也告訴記者,他們希望其中一方能夠退出,以便政府可以協調盤活這一項目。

一次財政補貼“招商”

隨著2018年底臨近,蘇州惠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惠晶”)董事長阮軍感到壓力倍增。

從北大畢業後,阮軍在日本學習、工作了近20年,直到2012年回到國內創立蘇州惠晶。這是一家從事顯示屏生產的企業,使用阮軍從國外帶回的減薄技術,可以將手機屏幕打薄、減輕。該技術不僅能提升畫面的亮度和清晰度,還能為手機內部組件騰出更多空間。

彼時,國內手機市場中各方競爭激烈,減薄技術因此炙手可熱。2012年,國內減薄加工的需求量已達到3億枚,2017年迅速升至15億枚,年增速超過30%。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19年超過19億枚。

如果經營順利,阮軍計劃在2019年申請上市。但現在,他在湖北黃石陷入困境:在進入黃石3年內,阮軍揹負了5000多萬元債務,同時還有可能賠付其在蘇州惠晶的大部分股份,並喪失控股權。

這一切,緣於黃石市政府下發的一筆3300萬元財政補貼和一筆2000萬元國資貸款。

2012年,因為中標武漢一家光電公司的配套項目,阮軍計劃在周邊再開設一條生產線。根據項目要求,這條生產線與光電公司的距離應該不超過100公里,咸寧和黃石都滿足條件。

當時,黃石的轉型之路剛剛啟動,在得到工信部專家指點後,這個原本因銅鐵價格下跌而陷入焦慮的四線小城,開始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

阮軍的減薄技術非常符合黃石的定位,當地政府得知消息後很快承諾免費給予其一塊250畝的土地,條件是先在黃石經濟開發區成立一個產業園,再由產業園出資3300萬元購買這塊土地,後續政府以財政補貼的形式進行補償。在轉型初期,這種贈送土地、補貼數千萬元的招商手法,在黃石當地並不少見。

因為沒錢購買土地,阮軍與黃石當地A股上市公司三豐智能的董事長朱漢平等人合夥,由朱漢平個人出資1000萬元,蘇州惠晶出資1500萬元,另外4名投資人出資3500萬元。6名股東總共出資6000萬元,成立了華創產業園。

多位當地人士告訴記者,朱漢平是農民出身,作風強硬,公司內部事無鉅細多由其親自拍板;而阮軍是一名海歸技術專家,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從最初的“網友”變成了合夥人,並最終在經營理念方面產生嫌隙。

包括上述3300萬元財政補貼在內,黃石市政府一共下發了兩筆款項,合計5300萬元,以支持華創產業園的發展。在合作短短一年後,剩餘5名股東即提出溢價退出。阮軍認為,他們分家的目的正是希望瓜分這兩筆國有資產。由此而來的矛盾,使得包括市委書記董為民在內的第三方出面也未能調和,並最終形成5名股東聯合起訴阮軍、華創產業園的尷尬局面。

股東要求溢價出局

華創產業園成立於2015年,註冊資本1億元,實繳6000萬元。朱漢平為自然人股東,出資1000萬元;蘇州惠晶出資1500萬元,其中1000萬元為朱漢平私人借出;深圳周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周投”)、廣東信邦自動化設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信邦”)各出資1000萬元;另外投資人程剛、湯青雲作為自然人股東,分別出資500萬元、1000萬元。

黃石當地的投資人李濤(化名)告訴記者,6名股東相互不瞭解,同時股權分佈又較為平均,沒有人擁有拍板決策的權力,這為後續的矛盾埋下伏筆。

在項目成立之初,華創產業園6名股東經營理念差距較大,即使是廠房裝修、設備採購也經常產生不同意見,往往需要開股東會決議。

阮軍認為,這種情況拖累了黃石惠晶的開工進度,因此他在2016年12月與深圳周投、廣東信邦達成協議,由蘇州惠晶收購其股權,溢價38.33%。收購完成後,蘇州惠晶將持有華創產業園50%的股權,成為華創產業園大股東。

當時,黃石市政府的3300萬元財政補貼已經到位,其中有1000萬元已在產業園建設過程中支出。“剩餘2300萬元補貼,佔6000萬元出資總額的38.33%,他們提出的溢價,就是衝著這筆補貼來的。”阮軍認為,這是剩餘幾名股東意圖瓜分財政補貼的一個證據。

在達成決議之前,深圳鈞天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鈞天資本”)曾有意入股華創產業園,以協助蘇州惠晶收購股份。據阮軍回憶,鈞天資本方面要求其在2016年底之前完成上述股權轉讓手續,理由是拖延到2017年將影響蘇州惠晶的上市進程。

根據雙方簽署的《有條件債轉股之借款及保證合同》,鈞天資本在2016年末向蘇州惠晶提供了2100萬元借款,條件是華創產業園的收購和工商登記變更等必須在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

阮軍認為,有了鈞天資本的投資,蘇州惠晶能夠負擔起這筆股權轉讓款。於是在12月27日達成協議後,華創產業園6名股東趕到黃石市工商局登記備案。

不料直到2017年1月,工商備案仍然沒有完成,這直接導致了蘇州惠晶方面違約,以及鈞天資本撤資,股權轉讓款也沒有支付完成。

黃石市工商局一位李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備案拖延到2017年的原因,在於阮軍沒有繳納3000元印花稅。

據悉,本輪工商變更手續系華創產業園總經理江章律負責,他告訴記者,他曾多次通知阮軍和蘇州惠晶財務人員繳納相關印花稅,但不知出於何故,這筆3000元的稅款一直拖延未交。

阮軍對此進行了否認,表示並沒有接到任何通知。他認為,工商備案失敗的真正原因在於朱漢平私自叫停了相關程序。“我們去工商局辦完手續後,其他股東都離開了黃石,只有朱漢平一人留在當地,他有很大嫌疑。” 對此朱漢平告訴記者,他並沒有中止相關程序。

在李濤看來,鈞天資本撤資的理由或許不在工商變更,而是另有緣由。“工商備案的時間會影響上市進程,這完全是外行的說法。上市只要求前三年大股東和高管不發生重大變化,並沒有什麼其他的特殊要求。”李濤認為,股權變更程序非常簡單,只需要股東之間達成股東會決議和股權轉讓協議,並修改公司章程,此時股權變更已產生法律效力,工商局所做的僅僅是備案而已。

對於撤資的原因,記者致電鈞天資本方面,對方拒絕就此事接受採訪。

2000萬貸款激化矛盾

第一次股權轉讓之後,蘇州惠晶名義上已成為持有華創產業園50%股權的控股股東,但華創產業園非但沒有迎來發展,反而在股東之間逐漸加深的矛盾中陷入停滯。

2017年初,剩餘幾名股東也向阮軍提出溢價收購股份的要求,希望集體退出華創產業園的經營。這一矛盾在2017年4月2000萬元國資貸款到賬後再次激化。

江章律表示,這筆貸款是經國資公司批准後,用於華創產業園的發展。另根據黃石《開發區第13次主任辦公室會議紀要》,華創產業園是省重點項目,為加快該項目儘快投產,會議原則同意對國資公司為華創產業園貸款2000萬元進行貼息,年利率7%,每年140萬元,貼息3年等意見。

但阮軍表示,這筆貸款是經董為民口頭承諾,用於黃石惠晶的發展。由於蘇州惠晶和黃石惠晶的資金告急,阮軍希望儘快從華創產業園的賬上支取,此舉遭到朱漢平等其餘股東的反對。剩餘股東要求,立即與阮軍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並用這筆2000萬元國資貸款支付股權轉讓款。

阮軍轉而求助董為民。在2017年5月2日發給董為民的短信中,阮軍稱:“華創的股東……要求溢價50%收購其餘全部股權否則不同意做任何公司決策,讓華創倒閉清算。為了華創今後的發展,我準備挑戰這副重擔,今後希望繼續得到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緊接著的下一條短信中,阮軍稱:“那2000萬元在華創賬上已2周,被扣住不讓動用,除非答應條件。”

十幾分鍾後,董為民回信詢問“誰不讓動”,得知對方系朱漢平後,董為民親自聯繫其協調此事。當晚,阮軍與其餘股東達成協議,除了朱漢平堅持溢價50%,剩餘股東均同意降至38%。

阮軍稱,在協議達成後,他取出上述2000萬元貸款,其中1400萬元用於支付部分股權轉讓款,另外600萬元用於黃石惠晶實際經營。

但股權變更手續仍然沒有繼續履行。黃石市政務服務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要在工商局變更股權信息,需要繳納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並由稅務部門出具稅控單。但此後一年多,沒有一個股東前去繳稅。

華創產業園一位員工告訴記者,這是因為2017年5月達成協議後,阮軍1400萬元款項只夠支付股權轉讓總額的20%。“收了20%的錢,卻要交100%的稅,沒有人願意。”

為了讓稅務局出具稅控單,阮軍多次找到政府領導,甚至以“舉報”的方式表達訴求。稅務局一名相關負責人表示,最早在2017年7月,經濟開發區就組織會議協調華創產業園的股權轉讓事宜,要求稅務局先辦手續,但因為不符合稅法,此舉遭到稅務局反對。直到2018年8月經由領導特批,黃石市稅務局才接受分批繳稅。此時,朱漢平等股東才來繳納了第一批個人所得稅。

內訌困局難解

阮軍認為,華創產業園已債務纏身,自己本無意接手,收購行為實屬朱漢平等人逼迫。2017年末,阮軍又“告狀”至黃石市相關領導,稱第二輪股權轉讓時支付的1400萬元國資貸款,系被朱漢平等剩餘股東私吞,屬於國有資產流失。

但朱漢平、江章律告訴記者,阮軍是主動提出收購華創產業園,發現沒有錢支付轉讓費用後,又反過來進行“誣陷”。

江章律稱,2016年底的股權轉讓款沒有付清,這是矛盾的前兆;2017年三四月份,華創產業園的資產被抵押,以給黃石惠晶貸款,而股東湯青雲開設在產業園內的另一家公司——黃石華一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的貸款則遲遲下不來,於是矛盾開始。2000萬元國資貸款到賬後,阮軍堅持全部支取用於黃石惠晶和蘇州惠晶的發展,遭到其他股東反對,矛盾因此激化。

2018年初,阮軍的“告狀”行為終於引起朱漢平等人的反感,5名股東聯合提出訴訟,要求阮軍清償債務,並統一聘請了湖北易聖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承俊代理此案,後者曾代理三豐智能多起訴訟。

該案開庭審理後很快達成調解。記者獲得的調解協議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阮軍一共需要向上述股東支付股權轉讓款及利息共計5814.81萬元。協議約定,如果阮軍無法在2018年12月31日之前清償全部債務,他將以月利率2%計付利息至債務清償為止。

同時,阮軍拿出了其所持有蘇州惠晶42%股份中的25%,以此作為質押擔保。如果12月31日前無法清償債務,剩餘股東有權利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將蘇州惠晶25%股權收入囊中,阮軍將失去蘇州惠晶的控股權。

黃石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余文化告訴記者,他在華創產業園內部糾紛中多次出面調停,這次庭外調解也是在他撮合下達成,起初也得到了阮軍的認可,但後來阮軍又有反悔。

“我們商量了一個協調方案,你清償債務,要不把蘇州惠晶的股份拿出來,或者阮軍退出,剩餘股東繼續把華創產業園搞好。”余文化表示,目前阮軍與其他股東矛盾極深。“甚至有股東說,只要阮軍在,他們就走。”

對於記者提出以溢價的形式分走財政補貼是否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余文化進行了否認。“溢價是按照整個公司的資產來計算,包括土地、廠房、政府補貼都算在內。同時貸款也是以土地和廠房做抵押,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余文化表示,因為與阮軍之間的矛盾,股東們不肯在溢價方面進行妥協。

余文化表示,華創產業園的糾紛屬於企業內部經營事務,是市場行為,政府不方便出面干預。“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盤活這個項目。等到今年訴訟了結了,如果阮軍出局,我們再引進戰略投資者。我們有這個考慮,但是現在不方便摻和這個事情。”

據悉,阮軍一直在籌措資金,希望引進投資者,藉以清償債權。李濤告訴記者,阮軍曾在今年年中時找到自己,請求其幫忙介紹投資人,但是因為有訴訟在身,沒有人願意投資華創產業園項目。“而且現在投資產業園的一次性投入大,回報週期長,業內熱情很低。”

李濤對阮軍的個人情況非常同情:“股權變更怎麼會鬧到這個地步呢?如果一開始阮軍就不妥協,最多華創產業園清算,此時黃石惠晶才剛剛建設,阮軍的損失還不是很大。”

據李濤分析,如果阮軍最終無法清償債權,剩餘股東可以依法查封其在蘇州惠晶的股權,爾後進行拍賣。屆時,阮軍將失去蘇州惠晶大股東的身份。“實際上就是從董事長變成了職業經理人。”

根據兩次股權轉讓的股東會決議,阮軍已是華創產業園的控股股東,但實際上公司控制權並不在他手中。在記者採訪期間,阮軍希望江章律移交華創產業園公章,遭到拒絕。江章律當時表示,他將堅守華創產業園直到2018年12月31日,以防止阮軍挪用公司資產。

“我是本來計劃在2018年離職。但阮軍2017年底的舉報信,徹底撕破了股東們的臉面,我不得不耐住性子守著華創產業園。再說,5300萬元國有資產、各銀行貸款、建設期間的各方債權人,都指望華創產業園項目繼續搞下去,而不是繼續玩下去。我無法逃走了。”江章律表示,他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如今卻被按在崗位上無法脫身,令他十分疲憊。

而阮軍則認為,此舉是朱漢平等人意圖干預他的公司經營。

這個最後的調解協議目前已迎來最後期限,華創產業園前途如何,屆時或許能見分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