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带:以色列构筑的全球最大“开放监狱”


加沙地带西濒地中海,是一块被以色列和埃及包围的飞地。这一长约41公里,阔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有近200万名巴勒斯坦人居住于此。当地曾发现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址,被认为是人类摇篮之一。但这片古老的土地,现今却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开放式监狱”。

加沙最初由埃及占领,1967年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来到2005年,以色列从加沙地带撤军,并放弃所有居民点,但其依然控制着加沙地带的海岸线。图为以色列海军在加沙北部地中海军演。

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自2007年成为实际控制该地区的力量。由于其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或存在权,并坚持“武装抵抗”是解放巴人的唯一出路,以色列遂在哈马斯接管后立即对加沙实施封锁,限制货物和人员进出。

以色列重重封锁加沙地带的边境、海岸与领空,以及严密管控当地水电基础设施的使用权。与此同时,埃及也封锁了加沙南部边境。除却封疆锁国,以巴冲突在加沙地区挑起的战火从未停息过。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发动“铸铅行动”,从空中、海洋和陆地向加沙发动长达22天的袭击。双方军事力量和伤亡情况相当悬殊,以方有13人死亡,加沙地带则有1417人死亡,包括313名儿童,以及5500多人受伤,83%的伤亡为平民。

以色列声称是出于自卫,实际上却是一场蓄意和惩罚性的侵略战争,甚至是单方面“屠杀”。外界称以色列本可以有其他外交选项,但它却选择诉诸武力。“铸铅行动”被认为是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发起的第一场战争。

以色列其后数年间,多次在加沙发动空袭等军事行动,包括2012年的“防卫柱行动”,以及2014年的“护刃行动”。这些行动代号之下,则是以“自卫”之名,行“侵略”之实。

踏入2019年,距离“铸铅行动”已过去十载,加沙地区战火从未真正停息。以色列把对加沙经常性的军事入侵形容为“除草”,用以比喻有规律的、机械性的、无休止的任务,亦暗指对平民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杀和对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

巴人在以色列的高压殖民政策管治下,生存空间愈缩愈少,就连基本粮食和医疗物资也要靠国际人道援助勉强支撑。联合国2012年曾发布报告称,如果不采取措施减少封锁,人口密集的加沙地带到2020年将不再适合居住。

如今的加沙地带比起1990年代还要贫穷,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17年当地的经济增长仅为0.5%。人均年收入从1994年的2659美元,降低到2018年的1826美元。图为2006年加沙一个人潮拥挤的市场。

当地年青人失业率超过60%,贫困率为39%,有80%人口需接受不同形式的社会援助,而这些援助绝大多数来自联合国救济暨工程处。图为巴人排队登记申请失业补助。

2014年“护刃行动”中,加沙有547间学校、幼稚园和大学遭破坏。现今94%学校施行“两班制”,即在上午和下午开设同样的课程,供两班不同的学生修读,以满足就学需求。

但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数据,加沙地区2015年学生数量为63万人,到2030年将增加至120万人,意味着当地需要额外900间学校和2.3万名教师。图为因教室损毁而在户外上课的巴勒斯坦学生。

受战争影响,当地的初级诊所数量从2000年的56个减低至49个,而人口却膨胀了近一倍。因为边境封锁,许多医疗设备无法入口到加沙,近年来申请从加沙入境以色列寻求医疗救治的人数,从2012年的93%下降到2017年的54%。图为叙利亚向加沙发动空袭后,医院涌入大量伤者。

以色列对加沙农业用地和渔业的限制,也加剧了加沙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称,加沙有超过100万人处于“中度到重度粮食不安全”状态,当地人普遍缺乏营养。图为一名巴勒斯坦农民在收割洋葱。

断电现象在加沙十分常见,每天仅供电3到6小时。当地只有一个发电厂,大部分电力来自以色列,埃及也供应小部分,但世界银行称,现有电力不足需求量的三分一。很多时候,当地人都是在蜡烛的微弱光亮下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