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 周希汉

周希汉(1913—1988),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作战科长、八路军旅参谋长、解放军军长、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海军顾问等职,参加了黄麻起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长征、百团大战、神头岭战斗、林南战役、同蒲战役、临浮战役、汾孝战役、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挺进中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早年经历

周希汉,1913年8月27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周家坳村。 [1] 1927年11月13日参加黄麻起义。 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麻城县独立营通信班长,独立团通信排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三

开国中将 周希汉

师三十八团共青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红九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队队长,第三十一军作战科科长兼教导营营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补充团参谋长,三八六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南进支队司令员,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创建冀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神头岭、林南等一系列战役、战斗的组织指挥。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参加了同蒲、临浮、晋东南亚、汾孝、络阳、豫东、挺进中原、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战斗、战役,取得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战绩。

建国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十三军军长 兼滇南卫戌司令员、滇南二委第二书记。

开国中将 周希汉

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1958年底,周希汉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

1963年3月,张学思接任海军参谋长,周希汉才真正放下参谋长的工作。其间,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导弹试验;参与并筹划了总参组织的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等诸多大事。

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周希汉却突然去世,享年75岁,骨灰安放在麻城市革命公墓。

主要成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七亘村、神头岭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参与指挥香城固战斗,参与领导开辟和发展岳南等地区抗日根据地。积极组织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本侵略军的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挺进豫西和陇海西段战役、平汉破击战役、洛阳攻击战役、宛东宛西战役和徐州外围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广西战役、滇南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

建国以后,周希汉调到海军工作,是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参与指挥击沉国民党海军护卫舰“太平”号战斗、解放一江山岛战斗和辽东半岛抗登陆军事演习,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1973年胃癌手术后,他还始终关心着海军建设、积极出谋献策。

重要事迹

掩护首脑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发起后,日军出动精锐部队报复,直扑卷屿沟,攻势凶猛。

开国中将 周希汉

周希汉中将

八路军前指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首脑机关正撤至卷屿沟,仅有一警卫营掩护,情况万分危急。第十六团于羊儿岭与日军激战半小时,主阵地失守。刘伯承正愁手边无兵可调,忽闻周希汉率部赶至羊儿岭,与日军接火。刘帅舒口气曰:“好了,这下是赵子龙来了。”

周希汉率部勇夺羊儿岭,阻击日军至黑夜。刘伯承在总结正太战役时,表扬羊儿岭战斗“起到了掩护首脑机关转移的重要作用,并使左右两翼得以安全转移。”

消灭一旅

1946年9月22日,国民党军第27旅和第167旅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包围在 浮山一带。胡宗南立刻命令其号称“天下第一旅”的第1军第1旅前往救援,正中解放军“围点打援”之计。担任打援主要任务的是周希汉的第10旅。

开国中将 周希汉

周希汉(身穿日军大衣者)

国民党军第1旅前卫第2团刚到官雀村,就被陈赓兵团的第11旅包围。第1旅旅长黄正诚恼羞成怒,率领其第1团杀奔过来。在陈堰一带,被周希汉的第10旅第30团迎头拦住。黄正诚发动几次攻击,均被周希汉打垮。

双方激战到天黑,黄正诚被迫将部队撤进陈堰。周希汉立刻抓住战机,指挥其28、29、30团利用黑夜将敌人团团围住。经过一夜战斗,黄正诚的“天下第一旅”彻底被消灭。

国民党军整编第一师第一旅,装备精良,能征善战,号称“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曾留学国外,授中将军衔。

天下第一旅被歼灭,轰动了朝野。刘伯承于晋冀鲁豫军区干部会上曰:“同蒲方面打得很好!中央夸奖说‘这一仗出乎意料之外’”。

1946年9月26日,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向太岳纵队致敬》的社论。社论曰,此役“与中原部队的胜利突围、苏中南下的七战七捷,陇海路与晋冀豫歼灭蒋军同为光辉胜利。对于粉碎蒋介石进攻、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欢欣庆祝之余,特向太岳纵队全体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礼!”

打垮黄维

杨围子,是双堆集东南最后一个据点,拿下杨围子,解放军军就可以直捣双堆集黄维兵团部了。

驻守场围子的是蒋军14军军部和所属第10师、第85师残部。14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也较强。但在解放军的猛烈打击下,14军已丧失斗志,所据守的几个村庄,都一一被解放军攻占。最后,只剩下杨围子军部所在地了。

随着包围圈日渐缩小,14军军长熊绶春焦急万分,眼看着露天工事里躺满了伤兵无人管,上千匹的牲口大部打死在外壕,饥饿的蒋军士兵,用刀割马肉充饥,这一副山穷水尽的惨相,他悲不能抑,竟坐在掩蔽部里不时地掩面饮泣。他的参谋长梁岱,在浍河南岸溃败时,曾被解放军俘虏过。梁岱当时冒称军部的书记官,解放军就把他放了。释放时给他一封劝降书,要他交给熊绶春。熊绶春不接受投降,指望凭杨围子四周的开阔地进行顽抗,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周希汉采用了“壕沟战术”。即在场围子东面、北面、西面挖了许多条交通壕,逐日向杨围子逼近。

1948年12月11日,周希汉指挥的部队在杨围子周围挖成了连接贯彻的交通沟网,把熊绶春的14军围在中间动也不能动了。

12月11日下午4时,对杨围子的进攻开始了。解放军上百门榴弹炮、野炮、山炮、迫击炮的炮弹,就像下雨似地落入国民党军前沿阵地和纵深阵地,整个杨围子成了一片浓烟火海。随着硝烟,解放军突击队发起冲击。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杨围子阵地就被解放军全部占领。

周希汉率十旅西攻砀山,东斩津浦,阻敌北上,滞敌东援,首克李围子,继克沈庄,再克杨围子,连战连捷。

12月13日,进攻黄维兵团东北方向最后据点杨文学庄。黄维对所部下了死命令:“战则生,退则死”。周希汉所部进攻失利,伤亡严重。陈赓前来督战,与周希汉言:“你别难过,这一战打完了,损失多少我给你补多少?”周希汉以手附陈赓耳曰:“不必,我还有一个十旅呢。”原来,周希汉于豫西第十旅留守处和教导队埋伏了数千军,以备关键时刻用。陈赓大喜,挥拳击其胸:“你这小子!”周希汉终克杨文学庄,黄维兵团被歼。

周希汉晚年常说:“黄维虽不是我旅捉的,但他是被老子打垮的!”

毙俘众将

开国中将 周希汉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中,周希汉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副师长姚北辰,伪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总司令喻英才,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唐尧。击毙敌中将2名,即14军军长熊绶春、42师师长石建中。毙俘敌少将55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副旅长戴涛、1团团长刘玉树、整编第15师副师长杨天民、5兵团参谋长李英才、8兵团参谋长马岳骏、8兵团第8军军长曹天戈、14军副军长谷炳奎,阎锡山第4纵队司令张荣汛等等。至于毙俘敌校尉军官及其匪兵,更是数不胜数。

海军专家

建国后,周希汉任海军参谋长职时,曾向海军党委建议在海军机关和高级军官中举行导弹装备的技术讲座,并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海军党委讲课。

开国中将 周希汉

周希汉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组织进行的苏制“小火山”型岸基导弹实弹射击试验,试验成功。

周恩来总理向外宾介绍周希汉将军言:“中国海军参谋长,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中文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海防建设

建国初,北京有顺口溜曰:“海军的大庙,空军的楼,总后的礼堂1951年,海军初建时期主要负责人合影。

开国中将 周希汉

海军的大庙,即为海军办公大楼,绿色琉璃瓦顶,高柱大墙,巍巍气派。

设计者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工程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为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周希汉,负责中国大陆海防工程全面建设。

人物轶事

开国中将 周希汉

1940年周希汉(后)和陈赓旅长在榆社城

红军时期某日,通信连长谢家庆俘虏一国军军官,奇瘦无比。周希汉见之,与其比肩而立,大喜曰:“这狗日的比老子瘦多了。好了,老子不是天下第一瘦了。”

1930年,徐向前元帅初见周希汉,叹曰:“长得单薄些。” 周希汉对曰:“将在谋而不在勇,关云长身材高大,不也打败吗?诸葛亮、庞世元长得如何?不也打胜战吗?” 元帅闻之暗喜,继指地图考将军。是时,将军不识地图为何物,即答道:“我看不懂。你能教我吗?” 徐帅闻之又喜。将军又曰:“我肯定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 徐帅大喜,以掌拍其脑曰“是块好料。”

抗日战争时期某次开会,有人提及周希汉,毛泽东问;“就是险些被张国焘砍了脑壳的那位嘛,听说打起仗来很会动脑筋。” 陈赓大将对曰:“他有个绰号呢,叫瘦子!是我给他起的。” 并用两手比画:“喏,这样瘦!” 主席哈哈大笑,曰:“我见过,我见过。” 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参谋长周希汉。陈赓腿有伤残,人称“瘸子”;王新亭高度近视,戴眼镜,人称“瞎子”;周希汉奇瘦,人称“瘦子”。故而,三八六旅人皆称之为“三子部队”。

开国中将 周希汉

周希汉

周希汉身经百战,全身无一弹创枪洞。人谓周希汉命大福大,周希汉则言:“人瘦,目标小,敌人打不着。” 周希汉身边之参谋、警卫、司机亦无一人有负伤记录。

抗日战争时期,太岳区曾流传歌谣云:

小日本,你听清,太岳山上有陈赓。

小日本,你别捣蛋,让你碰上周希汉。

蹲坑吸烟

周希汉,烟龄长,烟瘾大。

七八岁沾烟,参军后更是手不离烟。

周希汉有“三不抽”:一是睡觉不抽;二是在队列前不抽;三是晋见首长时不抽。

抗日战争时期,周希汉发明了“蹲坑吸烟法”,即挖一土坑,掩半身,蹲其间,以大衣蒙其头吸之,二百米内不见亮光。据云,此法被各部队烟民们普遍推广。

建国后,周希汉每月买四条烟,三条自己用,一条招待客人,由警卫员保管。

周希汉晚年开始戒烟,随身携小旅行剪,一支烟吸三口,便以旅行剪剪灭烟头,而后再吸,逐次减少数量。

所获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2]

人物评价

新华网:周希汉“立身有傲骨,打仗如绣花”。

人民日报:周希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他在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在极端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周希汉同志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发扬不畏强敌、英勇善战、能打硬仗的作风,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战绩卓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海军创建初期的领导人之一,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兼任国务院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期间,以党的事业为重,排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各种干扰,参与领导和组织建造我军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工作。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为捍卫祖国的领海主权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4] (《人民日报》1988年12月6日)

凤凰网:铁汉豪杰周希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周希汉为“我们的赵子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海军专家周希汉,少有的英雄。

后世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战将星丛书——周希汉中将》

开国中将 周希汉

《周希汉中将》

电影《战将周希汉》

周希汉海军中将墓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革命公墓。 [1]

开国中将 周希汉

周希汉海军中将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