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五一農場是一個有情懷的地方。農場建設的黃河口民俗博物館和黃河口影視博物館,通過對老物件的展示,再現了八九十年代東營市民的工作生活狀況,引導人們對過去歲月的美好回憶和親切感受。這裡有發黃的照片、老的書籍以及褪色的賀年卡,館藏著幾代人的青蔥記憶。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五一農場坐落在東營區牛莊鎮牛六路,東鄰抗日根據地神堂村,佔地2000畝,由東營天然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是一家集民俗展示、研學拓展、生態養殖、綠色果蔬種植採摘、田園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型生態農牧業基地。距離東城15公里,距離西城13公里,距離東營區新區僅有10公里的路程,交通十分便利。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黃河口民俗博物館按照四合院風格設計建造,灰瓦白牆,端莊典雅。主展館,牆上掛著老照片,展品展示設計成了八十年代商店櫥櫃的格局。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展品有搖把電話機、老雜誌、帆布書包、老牌糖果、老式織布機等老物件千餘件。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認識這個的,不在少數吧!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展館中央安放的老式電影機放映著老影片。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主展館南側的民居展室,分為兩個展室,分別按照80年代和90年代初家庭佈局佈置。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八仙桌、老式木椅、五斗櫥、寫字檯、縫紉機依次排列,桌上擺放著掛鐘、臺式收音機、雙卡錄音機,牆上掛把吉他,循環播放機播放著當年的評書。

置身展館,遊走在老物件的世界裡,耳中聽著評書和老電影機放映膠片的沙沙聲,彷彿沿著時光的印跡,穿行在時光隧道里,一下子把人拉回到兒時的光陰。一切那麼熟悉,一切那麼美好!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黃河口影視博物館毗鄰民俗館而建。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收藏老電影膠片2000多部,同時藏有1000多幅電影畫報和宣傳資料。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保存電影膠片的鐵盒有的已經鏽跡斑斑,閃著歲月的光痕。小時候放露天電影,顧不上吃飯就搬著板凳去佔好的位置,電影放映完了久久不願離去,纏著放映員打聽什麼時候再放電影。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還有兒童研學拓展基地設在樹林之中,佔地150畝。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石磨鋪成的小路延伸至樹林深處,幽靜唯美。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基地建有索道橋、網紅橋、輪胎跑道等戶外訓練設施,同時配備坦克車、裝甲車、炮彈箱等軍事拓展裝備。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設有木耬、木梨、牛車、石碾等老農具。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現在的孩子也許只能在電視中才能見到吧!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農場秉行“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辦學宗旨,配備專業導師15名,開設農耕體驗、紅色教育、戶外拓展、壯志凌雲4條研學路線。已舉辦多期研學活動。負責人說:“農場是多家中小學的戶外研學基地,我們搭建這樣一個平臺,就是要讓孩子們瞭解他們父輩的父輩的生活狀況,認識這一段歷史,繼承老一輩人艱苦創業的精神。”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在打造懷舊文化的同時,五一農場遵循生態發展規律,致力打造新型生態農業。農場開發林果150多畝,種有桃樹、杏樹、核桃樹、山楂樹等果樹,養有蜜蜂和笨雞,在3月至10月之間,遊客可來這裡賞花摘果、搖蜜撿蛋。農場全力打造健康食材產業基地,為消費者提供健康食材。無公害韭菜和大棚蔬菜,全部施用發酵土雜肥和酵素,一律杜絕農藥化肥,農場已申請綠色蔬菜十餘種,蔬菜銷售實行“三檢一證”制度,

並向消費者鄭重承諾:“如發現農場蔬菜有藥殘,按1:10000的比列賠償”,遊客可在冬季來農場收割韭菜,採摘茄子、辣椒、西葫、黃瓜、西紅柿等蔬菜。農場採用傳統方式糧食餵養的黑豬,註冊了“畜牧康黑豬”國家品牌,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A級綠色食品。同時,農場把文化賦予產品,註冊了“李二嫂麵粉”、“馬大寶酒”等5個商標,弘揚呂劇文化。

來五一農場,找尋光陰的故事

農場地址:東營區牛莊鎮牛六路(原杜北水庫)

自駕路線:外地遊客可自榮烏高速東營南出口下高速,手機導航“牛六路五一農場”;東城居民可沿東二路南行至田莊牛六路交叉路口,右轉沿牛六路西行六七公里即到。

聯繫電話:135054698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