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衣冠—漢-唐服飾文化藝術思考

漢服則是漢族的民族服裝,它從三皇五帝時期一直流傳到明末,最近又逐漸開始復興。

當你看到“漢”的時候,你能想到什麼呢?是那個“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偉大朝代?

還是那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天漢?

還是那個曾“冕服彩章曰華,大者稱夏”的民族?

盛世衣冠—漢-唐服飾文化藝術思考

漢族原稱為華夏族,是炎黃的後代,直到漢朝這個強大統一的王朝時,華夏族才漸漸地被稱為“漢人”,就是我們現在的漢族。

漢民族講究的是自然崇拜與祖先敬仰,所謂“敬天法祖”。漢民族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對於日月星辰、風雲變幻、節氣時令都有著非常厚的感情與敬畏。漢族的很多傳統節日裡都有這方面的體現。拜月乞求美貌與手巧的七夕、皇家祭天民間迎日的冬至、用瓜果月餅祭月神的中秋……太多太多,不一而足。

漢民族對於自然充滿了敬畏,覺得大自然是神聖而奇妙的,是他們給了我們豐盛的糧食和安定的生活,在自己享東西前,都要先獻祭給自然。所以說漢民族在很大一部分上是自然崇拜。而漢民族的另一個信仰與就是祖先敬仰。

漢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宗族的民族,尊重父母兄長是千百年來不變的道德準則。早在先秦時期漢民族就有了家譜,縱然期間有很多散佚與中斷,但現在卻仍然有很多的家庭擁有家譜。

“維天有漢,鑑亦有光”。

漢民族是一個生於自然長於自然尊重自然的民族,漢族的先民們認為天上的一顆星星都對應著地上的一個人,一顆星星的隕落就是什麼地方有一個人死去了。

一個在民族服裝上都要“其領如矩以應地,其袖如規以應天”,“下裳十二片以應月”的民族,是什麼樣的一個民族?

盛世衣冠—漢-唐服飾文化藝術思考

漢族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一直是這樣的一個民族,敬天法祖、男耕女織、寬袍博帶、仁義道德。漢族是一個溫文爾雅並不喜征戰的農耕民族,但在面對不正義和侵略的時候,卻又展示出了英勇無畏與傲視天下的氣概。那時的漢族,是自信的,是自強的,那是真正的華夏!

盛世衣冠—漢-唐服飾文化藝術思考

我相信,衣冠上國今猶在,禮儀之邦乘夢歸。

我相信,這個以龍鳳為圖騰的民族,不會垮掉。

我相信,這個由天上的星宿守護著的民族,不會真正忘記自己的文化。

我相信。是的,我相信!我們相信!讓我以另一位漢服復興前輩的詩來作為我這次演講的結尾吧,願天漢不滅,華夏永昌。

維天有漢,天漢有光。漢之廣矣,玉帛煌煌。 旦復旦兮,熠熠其芒。天有峻德,益發其祥。

瞻昂昊蒼,永矢弗忘。維天有漢,有裳有衣。 曷以維之?煙霞雲霓。何彼襛矣,于歸之姬。

鐘鼓思樂,望賢思齊。薄言我衣,襟帶天地。

盛世衣冠—漢-唐服飾文化藝術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