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01

在擁擠的地鐵裡面,很多年輕人、中年人看視頻。各種熱播劇、各類綜藝節目......

我們終於走到了全民娛樂的時代!

覺得自己比看綜藝和聊八卦的人NB的那個群體,沉迷於在朋友圈和微信上“學習”,認為自己這樣子就是在上進、突破階層固化、提升認知層級。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舊金山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多名經濟、政治界精英的會議,其中包括喬治·布什、撒切爾夫人、比爾·蓋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熱點人物。精英們一致認為,全球化會造成一個重大問題——貧富懸殊。這個世界上,將有20%的人佔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屆時,有可能會發生馬克思在100年前所謂的你死我活的階級衝突。

布熱津斯基表示,誰也沒有能力改變未來的“二八現象”,解除“邊緣人”的精力與不滿情緒的辦法只有一個,便是推出一個全新的戰略“tittytainment”,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個“奶嘴”。

“奶嘴”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發洩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絡遊戲、鼓動口水戰;一種是滿足性遊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醜聞,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

這樣一來,通過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及充滿了感官刺激的產品堆滿人們的生活,最終達到目的:佔用人們大量時間,讓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思考的能力。

此時,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只需要給他們一口飯吃,一份工作,便會沉浸在“快樂”中無心挑戰現有的統治階級,這就是所謂的“tittytainment”——奶頭樂戰略。”

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通常,內容的流行度與它的真實價值度成反比。沉溺於各種娛樂方式的生活簡單、熱鬧、有趣,但對於個人的成長卻沒有什麼用!

02

中國最愛搞大新聞的公司是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直銷公司。

隔段時間,他們就弄出許多匪夷所思的大事件:

幾千人上萬人同時去某個國家開會+旅遊,號稱佔領X國某市;去X國旅遊,坐遊輪到站了集體不下船,從而表明自己的民族氣節。

一些行業的業務人員也愛搞這類活動,激勵人心的活動和聲嘶力竭的宣誓通常讓參與者如痴如醉、渾身血脈膨脹,然後各自跨馬提槍奔赴戰場,消滅一個有一個拒絕簽單的客戶。

當市場不好的時候,二手房和租房的房產中介們也會這麼搞,大聲唱歌甚或跳舞,激勵士氣。

經常搞這個的,還有那些美容院、理髮店什麼的。

每天上班前先唱歌加跳舞,歌曲通常是《感恩的心》和《隱性的翅膀》。

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每個少年期的孩子,都是一名詩人!

青少年時期,由於身體、性格、思想都處於未成熟期,同時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不夠客觀全面(由於欠缺真實的體驗和歷練),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容易患得患失、多愁善感,時而豪情萬丈時而消沉悲觀失望,情緒波動很大。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老師的一句話或者自己喜歡的男生的一個暗示,就發下宏大誓願一定要好學好英語數學XXX,不吃不喝的去做題。

但這樣的熱情來的快去的也快,接下來很快會將自己的誓願忘掉,濤聲依舊!

這個階段,到是那些情緒穩定,很少“立志”的孩子可能學的更好一些。孩子的世界如此,成人何嘗不是?

凡是那些張口閉口我在創業、我要創業的人,像打了雞血似的認為自己一創業人生就要大不同,捎帶著還要改變世界的人,大都走不遠。

那些沒事就說勿忘初心,每天都要在朋友圈發九張圖自我激勵的人,八成是快走不下去了。

03

參加過長跑的人們大都有體會:

在最困難的階段,沒有人去想什麼名次、健身、女神的看法、自己跑的姿勢是不是美觀,也沒有跑者在意圍觀人員的鼓勵或者嘲笑。

大致能想到的是這步邁好了,然後就去邁下一步。

腦子裡一直想著下一步,全程也就跑完了!

有一個老宅男和學霸,他散步的時間甚至成了鄰居們對時的標誌。

通常的情況是,當宅男出來散步,教堂的鐘也就敲響了,這時候人們就知道已經下午3點鐘了。

據說只有一次,他看盧梭的《愛彌兒》入了迷,忘記出門散步,造成市民一片混亂,一致認為教堂鐘敲錯了。

他散步的路徑也是固定不變的,沿著小路走八遍,耗時一小時。甚至散步時穿的衣服都是一樣的,並且在散步時不說話,用鼻子呼吸。

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這個人就是伊曼努爾.康德!

他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評》、《判斷力批判》奠定了他在哲學界的地位,從而被譽為對現代歐洲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啟蒙運動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和集大成者。

儘管康德對人性的思索超過了他同時代甚至後世許多年的哲學家。但他一生卻沒有離開過住處格尼斯堡小城方圓40公里的範圍。

所以有人說:“康德所有的偉大曆險都發生在他的頭腦中。”

04

海爾集團的CEO張瑞敏曾經說:

讀德魯克著作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管理很好的企業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情發生。

他這句話和我們當時的做法恰恰完全相反,不要說海爾,當時所有的中國企業天天在想辦法做一些激動人心的事情,比如說搞什麼會戰、誓師大會之類。

德魯克的說法和我們的做法完全不一樣,但是我仔細一想他說的很有道理。企業裡的大多數事情都應該當作例行事務去管理。可是,當時中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碰到什麼事就去解決什麼事,沒有章法和預算。

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一時的熱血每個人都有。

希望通過自己努力改變自我是每個人的夢想,但99%以上的人都是想想而已:熱血過了,濤聲依舊。

所以我們的古人說,要立長志而不要常立志。

沒事兒的時候想一個遠大目標很容易,想一百個也不難,難在有一個目標後能夠去做下去。

許多人是夜裡做了許多夢,醒來還是在床上,最後卻連床也不願意起!

05

就像整天嘴裡掛著創業的人其實是在秀創業一樣,整天吆喝奮鬥、學習、思考的人也是在秀這些他們沒有的東西。


真正有所追求並取得成就的人,日子遠沒有秀創業、學習和奮鬥的人精彩和有趣。

康德能夠寫出各種著作,需要做多少抽象、嚴謹和深入的分析才能表達出來,可以想見在他的大腦裡面每天都是持續不停的運轉。

但人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每天生活古板、從不旅行、生活無趣的宅男形象。

但著只不過是我們的感覺,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過這類人的感受,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要比我們有趣的多:

“不斷學習,積累知識,並將知識提高到教養與智慧高度的人,不會感到無趣。因為他們對所有事情的興趣,都是一天比一天更強烈。即便他們所見所聞與他人相同,他們也能從普通的事情中輕而易舉地發現教訓與提示,並發現填補思維空隙的東西。

也就是說,他們的每一天都點綴著解謎與獲得知識的樂趣,過著極其有意義而又充實的生活。

對他們來說,世界永遠都不會讓他們厭倦。他們就好像身處熱帶雨林的植物學家一樣。每天的生活都充滿發現與探索,因此他們絕不會感到無聊。”

即便是娛樂圈的人,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也是無趣的人,譬如陳道明、梁朝偉等等都是宅男。

管理良好的企業都是單調乏味、波瀾不驚的,因為他大部分事物都已經按部就班的去運轉。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時間和精力去想更好的服務於客戶、創造新的產品。

想成為任何領域的頂尖高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過程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是一個漫長的、艱難的過程。

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如果不能將這個過程中的大部分動作轉化成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套路,讓它無需思考自動運行,就像跑步那樣,只需要專注於下一步如何邁好。而是每次都要熱烈的討論和設計,這樣雖然看起來很有趣,但一定是低效率甚至沒效率的。

也只有將大部分工作套路化,我們才能有時間去解決更復雜困難的問題,才能在沒人喝彩和關注、沒人理解無人傾訴和交流、個人懈怠甚至想要放棄時仍然能夠依賴慣性一樣的前進。

許多人認為旅遊、唱K、喝酒、看電影、講段子、跟熱播電視劇才是有趣和快樂,但為什麼思考、寫作、解決問題不能是某些人的快樂呢?

有趣和有成就之間其實並不衝突,只不過高級的有趣你看不懂而已!

在《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中其實也說過,那些真正有機會成為一個領域和行業專家的人,通常目標明確、能夠持續努力,他們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也知道如何去,所以他們看起來安靜而且堅定,全心投入,心無旁騖,他們相信功不唐捐,相信時間的回報!

據說是杜月笙看人的一條標準:一群人中最安靜的人,往往最有實力。

那些愛咋咋呼呼的人通常是不夠自信,呼朋喚友的背後是期望能互相壯膽,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大致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