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壇隨筆」書寫生命的倔強

「教坛随笔」书写生命的倔强

我寧願做燃燒後的灰燼,也不願化為塵土。我寧願星光在強光中燃盡,也不願任其腐壞。我寧願做稍縱即逝的流星,讓每一個原子發出萬丈光芒,也不願做永遠沉睡的行星。

——傑克·倫敦

「教坛随笔」书写生命的倔强

初識傑克·倫敦,始於初中畢業那年。中招失利,我避開母親的嘮叨,從同學處借來了劉墉的《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創造自己》、《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賈平凹文集》、《魯迅文集》、《活著》、《熱愛生命》《簡愛》《呼嘯山莊》等書,故作深沉地將自己鎖到樓上,埋首書海。

「教坛随笔」书写生命的倔强

說來也怪,那時我們農村的孩子平常連報紙都不常見,我卻獨獨記住了這些書,記住了勃朗特三姐妹和傑克·倫敦,大概從骨子裡我與他們是一類人。感謝那年的遇見,一頭扎進書堆的感覺甚是美妙。我與那些相距很遠很久的人一起探險,追隨他們找尋生命的意義,縱使因年幼淺薄,無法體會他們歷經滄桑後融入文字的全部情愫,彼時沉浸其中,用文字治癒心的傷痛,那痛竟真的不痛了,支撐著我跌跌撞撞,走完求學之路。

「教坛随笔」书写生命的倔强

喪母之後,我每日離群索居,渾渾噩噩,大學四年間竟日與書為友。現在想來,覺得愧對了那些靈動的文字。在巨大的悲痛中,竟記不得讀了多少書,留下來什麼痕跡,大抵是被淚水沖淡了記憶吧!感謝那文字中傳達的生命的倔強,使我有勇氣面對生離死別。

「教坛随笔」书写生命的倔强

十幾年後,重讀傑克·倫敦這本《熱愛生命》,看到題記中的這段話,首先閃現在腦海中的竟是我的公公——那個睿智倔強的人。

記得有一次,我勸他少種幾畝田,愛惜一下自己的身體。這個倔強的老頭兒卻說:“你看那田野地頭的麥秸垛,發光發熱也是一輩子,不發光不發熱也是一樣爛在地裡。人也一樣,總也躲不過一死,還不如趁活著發點光散點熱。”這些話,是我始料未及的。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是相當清楚的,二十多年來,腦血管病纏著他,好幾次,他都毫無防備地倒下了,一旦搶救過來,他又會倔強的走到田間地頭忙他的活計,侍弄他的莊稼。

「教坛随笔」书写生命的倔强

他看透了生死,卻什麼也不說,從不抱怨,也從不妥協。他外表平凡,靈魂卻閃著光,他拿命與生活的一切磨難做鬥爭,這不正是傑克·倫敦書中傳遞的信念嗎?我不敢再小看他褲腳的泥土了。

即使他從未有鉅額財富留與我們,即使他一輩子都在與貧窮做鬥爭卻爭不過命,我也從內心感激他的這番話,感激他的一切。將來,等我的孩子長大,我也要讓他讀傑克·倫敦的書,給他講爺爺的這番話。(賒店鎮彭崗小學 尚保鳳)

您的關注,會讓我們變得更好

長按,識別二維碼,就可加關注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